的确,大爆炸发生的一段时间里,是没有物质的概念的。有的只是像一锅热汤的能量,大概几十万年后宇宙才冷却下来,形成点子、夸克等基本粒子,大周对此深信不疑。
所以说,物质与能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作同一种东西,爱因斯坦那著名的质能转换方程就揭示了这一点。
大周渐渐明白了海枫所想表达的——既然物质可以组成生命,能量为什么不可以?
这可真是一个诡异的问题,大周实在想不到一个可以反驳的理由。再加上最近愈发频繁的离奇事件,让他内心的天平开始向海枫倾斜。
“好吧,假如你说的都对——这个光基生命的生命形态,是怎样的?”大周不甘心地问。
“这个我怎么会知道?不过假如真有这种生命,可以肯定的是它们没有固定的形态,或许只以信息的形式存在着。不过,怎样区分彼此倒的确是一个难题,我想不明白。”海枫说。
“虽然我很不愿意承认。但假如一切都如你所说——我觉得——咱们干脆不必反抗了,听天由命算了。假如此前我们还有望通过技术进步追赶上对方的话,现在几乎不可能做到,这就好像,嗯……血脉压制……”大周抱怨地说。
海枫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碳基生命几乎永远达不到光基生命与生俱来的高度。
三个人都很沮丧,就连海枫自己,也在内心深处盼望着这仅仅是自己毫无事实根据的胡乱猜测。
忽然间,有人来传达韩少秋的命令,命三人即刻去他的办公室。
三人不明就里,想不通有何事如此紧张,需要半夜前去。不过他们不敢怠慢,匆匆前往。
很快,韩少秋吿知了一个令他们倍感意外的消息。
原来,在我国政府的强烈要求和施压下,乌克兰当局急于自证清白,并撇清失踪专家与自身的关系。因此他们向我国传递了一份当年的绝密文件,涉及到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不为人知的秘密。
海枫三人也借此重新认识了这座传奇的核电站。
作为前苏联最大的核电站,其在设计之初原本确实为生产电力满足使用。可开工之后,慢慢地有了新的任务。当时尚处于与美国争霸阶段的苏联,正在急速扩张,与美国之间的差距迅速缩小,军事实力有一举超越美国的希望。
美苏针锋相对,各个领域都欲取得头名。当时两国都认为太空乃是必争之地,以1961年苏联将第一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送入太空为标志,美苏正式展开所谓的“太空大战”。此后两国你追我赶,都希望能够在太空领域压制对方。
然而在1966年,原本不及苏联的美国却后发先至,大有一鼓超越苏联的势头。在后人分析看来,这与美苏两国负责此事的设计师密切相关。负责苏联太空计划的科洛廖夫不幸病逝,而美国的天才冯布朗总算得以一展身手,最终在1969年实现登月传奇。
这是写进书中的历史,然而,还有一层不为人知的隐情掩藏其中。
当年,苏联人认为美国之所有后来居上,必定存在其他外人所不知的原因。而且苏联在多年前布局太空领域时,就想到了外星文明的存在,而据他们所知,美国亦有相关行动。
当时普遍认为,必定存在某些个科技水平远高于地球的外星文明,如果能够取得它们的帮助,一定可以助自己一举击溃对方,荣登地球霸主的宝座。
再加上彼时苏联在太空探索领域,已经取得部分阶段性进展,其中就包括搜集到数量众多的、无法解读的信号。
于是苏联有部分专家猜测,美国之所以能够奋起直追的原因之一。或许正是因为与某个外星文明取得了联系,并得到了他们的帮助,拥有了某些不能为外人道的高端技术。
尽管亦有专家对此表示怀疑,但由于美苏当年一触即发的形势,苏联方面不能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因此,政府决定组建一个保密程度最高的秘密基地,专门用来寻找外星文明和研究不明信号。
由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当时严密的防控和超高的伪装性,完美地符合该秘密基地的要求。
于是,该秘密基地便顺理成章地建在了里面,而其所处的位置,正在四号反应堆附近。
有关这个秘密基地的事情就是这样。
不过离奇的是,随着核电站爆炸消失以后,再也找不到关于这个基地的相关资料,仿佛从来不曾存在过一般。没有人知道当初这个基地到底发现了什么,甚至没有留下一丁点资料。不论当时的知情人还是否在世,都无人出来诉说这一切。
这固然与当时最高等级的防控脱不了干系,但也足够引人遐想了。
若非此次乌克兰急于撇清与失踪人员的关系,而着力搜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当年往事,从而在当地的卷宗中找到提及此事的一点点资料,恐怕这个隐秘非常的基地真的要消失于历史的滚滚洪流中去了。
三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还有这样一层隐情。这就不免让人怀疑,核电站的爆炸真的只是意外吗?如果不是意外,背后之手的目标真的只是核电站吗?核电站会不会只是一个幌子,用来掩盖其破坏秘密基地的行为?
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或许永远不会有答案了,海枫想。
此刻外面的世界,已经渐渐恢复成“太阳暴乱”发生前的景象。“空城”的景象就在昨日,却仿佛遥远的不可触碰。
车水马龙,琉璃灯瓦,承载着这座古老又现代的都市里男男女女的梦。享受,已然成了生活的节奏,他们选择遗忘。
夜生活仿佛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剂,没有人愿意孤独,也没有人愿意回忆,像一场华丽的狂欢,一场永不止歇的幻乐之宴。
时间未必解决问题的高手,却必定是抹平一切的大师。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烦躁渐渐代替了恐慌。最开始甚嚣尘上的末日论令人惊惧,以至于政府不得不宣布停工停产,所有售卖生活物资的地方都被一扫而空,人人自危。
而时间一长,人们发现曾另自己痛苦不堪的工作竟是如此怀念,而梦想中每天躺在家里的美好生活却如此无趣,于是不得不变着花样取悦自己。
曾经一段时间里,有人开始在网上发布自己亲手熬制的美味佳肴,引得全民纷纷效仿,以此为美事。美食风潮终究慢慢淡去,手工潮却悄然而起,于是人们摇身一变,又成了做桌椅修板凳的能工巧匠。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到最后,人们发现,家里再也没有可以取悦自己的东西。却忽然想起,“太阳暴乱”似乎已经过去几个月了,这几个月里,天朗气清,无一丝异常。于是大家觉得,那或许只是一次现在还不能合理解释的自然现象罢了。
只有少部分人还愿意记得当初的恐惧,憋在家里太久的人们早已向往走出家门那一天。
当大部分人都这样想的时候,他们也就这么做了。
仿佛困久了的巨兽,人们的报复性消费热烈而又疯狂,燃烧着城市的躁动。而城市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甚至比事发之前尤甚。夜夜笙歌,好像一座不夜城,模糊了黑夜与白天。
走出侦反部的海枫看到这样的城市,一时竟失了神。
巨大的反差令他极度不适,闪烁的霓虹仿佛将他带进赛博朋克般机械迷离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