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朔城,北夏东南的一座小城,地处偏僻,人口稀少,此城的建立还要归功于当年的李家叛出北夏建立南唐,李家长女李裳榕被当时还能称作大夏王朝皇帝的禹华阳一眼相中,明媒正娶入宫为后,这让本来就在王朝地位尊崇的李家更是飞黄腾达,由官宦人家直接升格为皇亲国戚,李裳榕的父亲也是由兵部尚书直接升格为国丈,更获得仅比亲王低一线的大公爵位,要知道只有皇子皇孙或者有举世奇功的武将才能获封的亲王。这让李家人深深地品尝到了权利的美味,之后二十年内,李家更是在朝中暗中蓄力,培植党羽,渐渐地李家的权利已经可以影响到皇权了。
皇帝对李裳榕的保护很好,对于李家做的这一切作为皇后的李裳榕全然不知,她是个秀外慧中,颇具贤才的女子,后宫在她的管理下井井有条,皇帝禹华阳在政事上有何困扰,她也能三言两语让陛下宽心,深得皇帝喜爱,曾缘定三生,得皇帝陛下不负佳人不负卿的誓言,在立后之后的二十年里,皇帝仅仅纳妃子三人,这还是因为需要遵从祖制,并且这三位妃子单从容貌上来说简直就是李皇后的翻版。正因为如此皇帝才能如此容忍李家的所作所为,渐渐地皇帝禹华阳身体越来越差,后来已经到了无法上朝的地步,而能够继承皇位的皇子仅有一人,就是最近刚被纳为妃子的黄贵妃所生的小皇子,禹知崖。大夏王朝武光二十五年六月初七,皇帝禹华阳驾崩,当时太子禹知崖年仅六岁,无法亲政,皇帝禹华阳驾崩前立下遗诏,皇后李裳榕为太后,太子亲生母亲黄贵英为太妃,太后垂帘听政待禹知崖及冠后还政于皇帝,国丈李泉为监国辅政,国舅李建安为太师,这让李家的权势在大夏王朝臻至顶点。
大夏王朝男子十八岁及冠,这十八年太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将大夏治理的国泰民安,并且已经逐步将权力交给逐渐成长的皇帝,十八年太后听政,李家见是自己人执掌政权也算是尽心辅佐,就在皇帝马上及冠,太后准备全然还政于皇帝而自己可以悠然颐养天年之际,李家的当权人却对太后的决定生出了不满,这些年大夏国如此风调雨顺都是李家的功劳,主政的太后是李家的,辅政的监国是李家的,连皇帝的老师都是李家的,皇帝仅是个傀儡,但是就是这么个我李家的傀儡,我李家人见了还要下跪称臣,这让人何等的不甘心啊!
而作为皇族的禹家也对李家如此权势滔天感到深深地不安,并且禹家这小辈人中出了个惊才艳艳之辈禹龙炎,他的出现让禹家击败李家重新夺回皇族该有的地位有了很大的信心。就这样两家的矛盾越来越深,已经有了要兵戎相见的意味了。终于大夏王朝凤启二十年正月初五,不甘于人后的李家发动了政变,新年当口,出其不意,这让政变的开头相当的顺利,甚至李家都已经抓获了按规矩要在初五出宫与京城百姓同乐的小皇帝禹知崖,但是在最终攻打皇宫抢夺传国玉玺时出了岔子,而这个阻力正是李家当年上位的契机,当今的太后,李裳榕。
李家动用自己手中的权利,早已把保卫皇城的御林军调换称自己的军队,因此时任李家家主,也是太后的亲哥哥与皇帝的老师的李建安进入皇宫时如进自家后院畅行无阻,在他身后跟着浩浩荡荡的一群李家私军,李建安仗剑来到皇帝寝宫,与身后的人一通翻找却始终没找到那让他梦寐以求的传国玉玺,后又去到宣政殿,平日里上朝议政的地方,还是一无所获,不甘心的他把他能想到的每个地方都搜遍了,只剩下了太后的寝宫因为念及同胞之义没有贸然进入。
对权力的渴望让李建安把亲情抛诸脑后,找不到传国玉玺的他气急败坏的让手下军队闯太后寝宫,李裳榕当日早早地知道了李家要谋反的事,但是见到今天宫内宫外的人除了自己身边的那几个都被自己娘家给换了个遍,知道此事已迫在眉睫,就一边秘密差人去给禹家送信,一边把传国玉玺早早地藏在了安全的地方。李建安闯入寝宫与自己的妹妹面对面,从循循善诱到恶语威逼都不能让李裳榕将玉玺交出来,时间不等人,气急败坏的他让手下把早就被抓住的小皇帝给带了过来,威胁要是还不交出传国玉玺就要处死小皇帝,怎料一直受太后教导的小皇帝也承袭了太后身上的刚烈,情愿咬舌自尽也不愿传国玉玺落于这乱臣贼子之手。李建安失去了筹码,更加的气急败坏,他上前一剑一个杀光了太后身边的宫女太监,长剑直直地抵住太后的前心。
就在这时禹龙炎带领禹家亲卫杀至寝宫之外,禹家家主更是得太后秘密给予的虎符将御林军都调了回来,团团围住太后寝宫。禹龙炎孤身一人杀入寝宫,李建安眼见着就要坏事,拔腿要逃被李裳榕紧紧地抱住一只脚,情急之下一剑刺在他亲妹妹的后心处,这才得以脱身。见到叛贼要逃,禹龙炎正要上前追击,却被奄奄一息的太后叫住,她已经不行了,必须要告诉禹龙炎玉玺的位置,好让禹家血脉继承大统,在禹龙炎点头表示已经知晓后,太后娘娘气绝身亡。
禹龙炎集结大军一路追杀逃亡的李建安和李家众人,直到追到这雁朔城附近,当时这里还没有这座城,与李家一直在帝国南部暗自培植的势力相遇,连番大战,双方消耗颇巨,再加上邻国虎视眈眈,再打下去,难保不成为他国的砧板鱼肉,又加上禹龙炎因为与李家势力长时间的征战,京城那边以国不可一日无君的借口已然开始推选新皇,他不得不回京夺权,李家势力范围内也出现内乱,因而战事搁置。后禹龙炎登基为新皇,李家也平定内乱,建国南唐,李建安登基称帝,双方又展开了新一轮的相互讨伐,为此在边界线上建立了一大批屯兵之地,当今的雁朔城正是其中一处,因为这里曾经是主战场之一,驻军很多,所以随着发展,很多将士家眷,商贩等人口都慢慢迁移了过来,形成了现在的雁朔城。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当初连年征战死人太多导致此地怨气太重的原因,雁朔城并不太适合安家落户,土地贫瘠,气候潮湿,除了临近边境,方便两国商业交流之外全然没有其他优势。土地贫瘠导致这里的粮食产量一直上不去,所以单说吃饭这一项,想要养活这一座城还有这里的驻军,就要从外地运粮而来,这些原因,又使得这里粮价居高不下,所以在雁朔城生活实属不易,建城后没几年就流传出这么一句话:“前世无德,生在雁朔,地不生粮,忍饥挨饿。”
而且,这几十年,雁朔城越来越贫瘠,原因是当年岐王对南唐的征讨,差点打到南唐的国都,即使后来因为北夏皇帝下旨而撤军,北夏也没有把已占领的领土归还南唐,所以原本处在边境的小城这一下变成了帝国的腹地,驻军因为要戍边也被调遣至新的边境线,因此雁朔城的人口十去其四,更加的荒凉,要不是因为这里曾经是东线商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歇脚地,估计这座城已成为历史了。而正因为当初雁朔的屯兵,周围存在很多军用的设备和营地,沙盘营就是曾今的一处兵营。
人口凋零,气候不适,军队撤出这让雁朔城更加的人迹罕至,留在城中的只是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他们已经无力再做迁移,就留在这里等死了。这两年又因为北夏与南唐一直没再开站,似乎是两国关系有所缓和,所以在更靠近两国中部的边境线上又被商人们打开了新的口岸,所以雁朔城更加的不为人所知了,到了今年甚至连运粮的商人都不再来这座城了。
看着《山河地理志》上对雁朔城的描述,小龙不免有一丝伤感,不仅是因为这段历史中大夏的皇室动荡,皇后的命途多舛,也是因为现在雁朔城贫苦的老百姓,所以他开始有些恨意萌发,恨李家那帮乱臣贼子,为一己私欲祸乱朝纲,谋逆造反,若不是他们,本来贤德淑良的李太后就能有个善终,要不是他们,本来这座畸形一般的城池也不会存在。
死气沉沉,这就是赶了一天路后看到雁朔城内的情况所带给小龙的感受,走在这样的城内,即使是大白天也会让人心底感觉到一丝凉意,更何况现在太阳已经落山,自城东走到城西,小龙数了数,家中有灯或者家中有炊烟的屋子只有十之二三,想要借宿的他敲开了几家还有亮光的门,见到开门的只有老人,其中有一家正在吃完饭,但是看到桌上的饭食,小龙真的不好意思再麻烦这帮穷苦的老人,他的包裹里有父亲不知哪里来的一锭二十两的黄金和大约一百两的银票,他想把钱施舍给这些老人,但是没有一个老人收他的银钱,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收了他们也花不出去,城里没地方卖粮食,也没地方卖吃食,给他们银钱还不如拿个窝头给他们果腹呢,小龙就把包裹中一直未曾动过的干粮给老人们留下了。
摇摇头,小龙绝了在城内留宿的心,想着继续前行,到城外,自己打打猎,最起码不会饿着不是。雁朔城也真是小,没走多久小龙就来到了西门,出了城面前的景色为之一变,虽然已经天黑看不了太远,但是借着月光,还是能瞧出一些不同,面前的景色较之城东真实豁然开朗,树林虽还是茂密,但是地势的起伏趋于平缓,越来越有种一马平川的感觉。
小龙立即钻入树林,开始了他的狩猎行动。也不知是离近城郭的原因还是他今晚的运气欠佳,接近一个时辰的搜索才抓到两只野鸡,“嗯,够我吃的了!”小龙自言自语道,就近搜索到小溪一条,小龙熟练的在溪边处理鸡肉,“这两天吃了不少烤的肉了,要不炖个汤?”他这么想着。这小子本就是想到就做的人。《山河地理志》上说:沙盘营、雁朔城这两地地虽说相距接近百里,但是气候其实相差不太大,只不过雁朔城地势低,容易聚集潮气罢了,同属于蒙顶山脉西麓气象群,这里气候最适宜生长竹子。将长成的粗壮竹子劈开,当个锅用炖炖鸡汤还是绰绰有余的,小龙熟练地找来竹子劈开,切肉,生火,炖肉,一看就是此道老手,一段竹节不够大,装不开两只鸡的肉,小龙这才又把另一只鸡烤上。
燃烧的柴火劈啪作响,无论是烧烤的鸡肉和清炖的鸡汤都散发出浓郁的香气,眼见火候就要十足,小龙也要开吃,这时就听见一声洪亮厚重的佛号:“阿弥陀佛!”小龙闻言站起身来,拍了拍刚刚因为做饭坐在地上沾了一屁股的土和泥,向着声音来源拱手施礼道:“大师!”但是无论动作还是语气都充满了戒备,现在已经月上西头,而且在密林之中,突然出现一个人,无论是谁都会心存戒备。
只见一个个头不高,全身上下胖乎乎,又是肥头大耳的小和尚从林中蹒跚走出,一边走一边喘着粗气,刚刚那句阿弥陀佛还不知是攒了多久的气才说出来的,小和尚一出现在小龙的视线就停下了脚,一只手扶住身旁的树,另一只手扶住膝盖,弯下腰,哈~哈~地喘着气,小龙虽说戒备,但是看到这么一幕也感觉有些喜感,嘴角就要上扬,而接下来和尚的一句话,让小龙彻底笑了出来,只见小胖和尚一指火上炖着的鸡说道:“施主,请让我干了这锅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