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99年,“质量万里行”在国内已经不是一个新鲜名词,这个词最早由媒体发明,主要是指政府机构和传媒在销售机构内对企业产品实行监督。
而由企业老总带着自己的管理小组请下游公司为自己找毛病的,其实是万丰奥特在经营管理与营销模式上的创新。
万丰奥特的“质量万里行”,是十足的万里行,行程12000公里,总共走了江苏、山东、河南、四川、广东5个省,走访了南京金城、金城铃木、江苏春兰、轻骑铃木、北方易初、重庆建设、中国嘉陵、重庆隆鑫、从化天马和大长江10个主机生产厂。
正因为是创新,所以万丰奥特管理小组的收获是相当大的。
从“质量万里行”的出发点上看,万丰奥特要达到的目的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针对摩托车生产企业的管理层,“万里行”小组要让主机厂的管理者们明白,万丰奥特是一家非常重视品质的企业,产品的品质在国内也是领先水平,进而稳固万丰奥特的产品在摩托车生产企业当中的地位。
另一方面,“质量万里行”小组要在客户的基层,也就是摩托车生产组装车间员工当中,去仔细听取他们的意见,把万丰奥特的摩托车轮毂因为生产概率上发生的事故找出来,并进行系统性分析,从而找出在生产上可能存在的问题。
他们达到了这个目的。在团队带回来的报告当中,很多万丰奥特瑕疵性的问题都被下游企业的员工反映出来。比如,批次当中漏包装、加工有毛刺未清干净等。
学过工程的读者一看就知道,这些问题,在大规模生产当中其实是一个概率问题。但也正好印证了万丰奥特当时还存在“品质控制细节”的问题,万丰奥特为此开了一个全公司的“质量万里行”报告大会,陈爱莲专门在会议上做了讲话,当时主管摩轮产销的朱训明、张锡康也做了发言,检讨摩轮工厂在实施重力铸造一年之后存在的系统性问题。
万丰奥特在1999年启动“质量万里行”,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早期回炉60万元产品,质量警钟常敲长鸣之后,万丰奥特的铝轮已经达到了一个比国内同行的品质相对要领先的水平上。要再一次提高品质标准,其实要提高的已经是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了。
就在“质量万里行”的报告会上,陈爱莲开始明确提出,万丰奥特的摩托车轮毂,三年内要在规模上做到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目标,并不是一个简单激励人的口号。因为万丰奥特此时已经知道了第一是什么样的企业。当时已经正式加盟万丰奥特汽车配件生产线的雷铭君专门撰文介绍了全球最好的摩托车轮毂工厂。他认为,意大利的格里米卡公司就是万丰奥特的未来。
格里米卡公司的年产能是900万只,除了规模世界第一之外,它的铸造线实现了全部机械化,而且是连续生产,铸造机是无人操作的,全部实现了计算机系统控制,批量化生产。这样,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就基本被消除了。
万丰奥特当时已经实现了低压铸造、数控加工、三坐标测量、X光探伤和粉末涂装,但是在物流、模具、三维设计、过程控制、在线检测和自动化程度上,还有待提高。
所以接下来,万丰奥特快速进行从人开始的又一轮提升。一方面,把相当一批技术和管理人员送出国门去培训;另外一方面,万丰奥特开始建立自己的培训中心,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
此时,因为在市场上已经立住了脚,所以机会开始敲响这家实际年龄只有5岁的年轻公司的门了。
扩张的尝试
在万丰奥特创业早期,陈爱莲觉得真正需要勇气的瞬间,发生在1999年万丰奥特收购上海二守合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守合金)与镇政府官员进行实质性谈判的时候。如果那天她不主动离开,这场谈判,以及后面的收购,就攻不下来。
这确实是一场艰苦的谈判,原因就在于万丰奥特谈判小组给出的价格触及了对方的底线。他们代表万丰奥特对二守合金的出价,只有原始投入的三分之一。
二守合金是90年代中韩合资的产物,是当年上海市领导去韩国招商引资的成果。当时,上海易初有限公司(其生产的摩托车是中国最早的名牌摩托车之一,以下简称易初)有一个在浦东新建100万辆高档摩托车基地的雄心勃勃的规划,韩国二守集团闻风而上,与浦东合庆镇政府合资用500万美金,注册成立了上海二守合金有限公司,计划为上海易初的幸福牌摩托车进行配套。
但事与愿违,就在二守合金建成之机,亚洲金融危机汹涌而至,韩国二守集团自身出现了资金问题,陷入困局。更为要命的是,易初也在上海市产业调整中出局。
因此,刚刚建好厂房、调试好设备的二守合金,就陷入没市场、缺技术的困境无法生存,不得不由上海合庆镇政府出面,在同行当中寻求被并购的机会。时任上海浦东合庆工业发展公司的总经理胡伟康通过行业协会找到万丰奥特,认为只有万丰奥特才能救活二守合金。
当陈伟军、俞林、吕永新、楼震宇等工作组成员受邀到二守合金的现场深入考察之后,发现这家企业就资产而言,状态非常好,有很好的区位优势。
而万丰奥特当时已经给十多家大型的摩托车生产厂家配套,就市场而言,二守合金所能生产的摩托车轮毂正是万丰奥特供不应求的产品。对于这家年轻企业来说,当时最为苦恼的就是投资不足,产能不够。
不过,要实现万丰奥特的目标,关键在于能否以较低的价格盘活二守合金的这笔资产。如果价格较高,对于整个企业来说,并购就存在较大风险,因为此时万丰奥特现金流并不宽松,而且发起并购也并无必要。因为总体来说,当时新昌的土地、人力资源等要素的成本都比二守合金所处的浦东要低。
因此,万丰奥特对二守合金的资产出价,确实不高。
从账面资产看,二守合金的净资产在5000万以上。中方占比45%,而外方由于违约,须承担赔偿责任,已表明愿意放弃权益,换取中方不追究索赔的立场。中方投资人作为二守合金的股东,它出手这笔资产,引进万丰奥特这个专业厂商,可以寄希望于未来,也就是万丰奥特开始正常运作之后产生的税收。这对于它来说,是源源不断的收入来源。与其守着一批没有运转起来的资产,让它一天天地贬值,不如把它交给一个优秀的合作者,让它产生税收。这也是万丰奥特在谈判当中最大的优势。
因为这样的出价,1999年6月,陈爱莲和谈判小组一起去镇政府进行最后的谈判时,并没有受到欢迎。
她走进镇政府的会议室,发现二守合金的厂长和镇政府管理工业的办公室工作人员都在。但他们都不怎么说话,只是应付式地跟万丰奥特的谈判小组成员谈,迟迟没有一个最后的结果。
陈爱莲等了很长时间,但始终没有等到她要的“就这么定了”的答复。
她知道,这是最后的出价,她的谈判对手们希望她在最后时刻让步。因此在等了两个小时也没有等到最后结果时,她站了起来。“如果今天我们谈不出结果的话,那么就改天吧,我们双方都想一想,有了确定的答案之后,再坐下来谈。”陈爱莲说着,就站起来准备离开。
这就是陈爱莲所说的关键时刻。对于她来说,这是经营当中“小心翼翼地冒险”这一原则的体现。
所谓“小心翼翼”,指的是陈爱莲心里是有底的。从概率上说,她猜因为她的离开,陷入僵局的谈判可能会有变化,但就算她自己,其实也不敢确定变化是否会发生。不过,她心里的底牌是,这次谈判真的不行也没有关系,万丰奥特可以再等一等。
而所谓的“冒险”,指的是陈爱莲说要走,就真的离开了镇政府的会议室。从内心深处,她知道敢不敢放弃,其实是万丰奥特能不能拿下二守合金这家工厂的前提。既然镇政府的领导们要万丰奥特的谈判小组来谈,就证明她对于万丰奥特拿下二守合金的资产的总判断是对的。而她和同事们到现场后发现对方的领导没有来谈,则说明万丰奥特的出价,已经使得谈判对手觉得这个价格成了一块鸡肋,而这反过来证明万丰奥特的出价相当准确。
因此她必须要冒险一搏,很明显的是,二守合金的中方政府投资人也是高手,所有的道理,他们都看得很明白。不过他们还想试探一下万丰奥特是否会因为急于扩张而在价格上略做让步。
心里有底的陈爱莲走出镇政府办公大楼的会议室是很自然的,因此走得也很快。但就在她走到镇政府的大门口时,却听到有人在叫她的名字。
早有准备的陈爱莲回过头来一看,有一个人站在二楼的办公室窗口叫她。
谈判小组的同事告诉她,这人就是镇党委书记,叫他们回去再谈谈。陈爱莲心里咯噔了一下,就明白了,这事儿要成。
她回到了二楼镇党委书记的办公室。果然如她所料,之所以前面镇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没有与万丰奥特谈判小组进行实质性谈判,是因为作为统管镇里事务的党委书记觉得万丰奥特对二守合金这笔资产出价太低,试图以冷场的方式来让万丰奥特再加价。而陈爱莲真的要走,则使得镇党委书记知道,万丰奥特给出的是真实的最高价,而当地的党委和政府确实在考虑资产价格的同时还在考虑未来税收收益。
之后的谈判,就变得非常顺利,万丰奥特得以用相当低的价格,拿下了二守合金的资产。
当然,谈判时的强势和弱势,其实更多决定于谈判之外。合庆镇政府的领导们与陈爱莲在谈判桌上的博弈,其实无非争的是一个双赢结果当中谁赢得更多一些。双方都清楚,对这宗收购案来说,万丰奥特确实是非常合适的收购者。
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整个产业格局,以及万丰奥特在这个格局当中的地位。
1999年在国内的摩托车市场上,分化已经开始了。
这一年,由于汽车已经开始进入国内家庭,摩托车已经从消费的热点产品位置上退了下来,总的市场需求量虽然还在扩张,不过人们已经开始对摩托车产品的厂家有了一些认识,名牌产品已经开始出现了。
这个时候的市场,已不再是只要投入就能销售了。市场演变成了强弱分化的局面,优秀的企业,由于产品稳定,成本控制得当,所以在市场上如鱼得水。
而弱势企业的市场就难以开拓,企业的生存发生困难。
上海的二守合金,正是这个市场的后来者,所以一旦原来构想中合作的主机厂出局,它就很难在现有的市场当中再切走一块蛋糕。
而此时,万丰奥特经过5年多在市场里的摸爬滚打,其管理层已经把握住了万丰奥特所进入的轮毂制造和汽车、摩托车配件市场的基本规律。
轮毂制造的门槛并不是很高,如果设备得当、检测手段到位,跨越轮毂制造的技术门槛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并不困难。
技术门槛不高是万丰奥特进入市场时,业内已经存在多家竞争对手的原因。1994年万丰奥特进入这个产业,时机选得非常好。因为当时摩托车行业刚刚兴起,所以主机厂才不会对配套厂验厂,万丰奥特得以白手起家,之后这样的机会就不多了。产业一经兴起,度过了市场的黄金时代,主机厂就意识到,无论是在摩托车,还是万丰奥特后来进入的汽车领域,轮毂是整个产品当中重要的安全件,所以被称为主机厂的摩托车和汽车生产厂家对于轮毂的质量稳定性要求相当高,对于配套轮毂厂进入供应商行列时,会逐步地严格验厂,而且对每批产品的品质也有抽检。因此1994年到1998年,正是陈爱莲领导下的万丰奥特对于生产和检测设备的不断投入,才使得他很快在市场上立住了脚。
站住脚之后,万丰奥特作为一家配套企业,下一个门槛是生产过程中的规模扩张和成本控制。这两个要素对于万丰奥特来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万丰奥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以原料采购为例,到1999年,万丰奥特每年只能生产几万个轮毂的时候,它在大部分原料供应商面前都是小型顾客,而当它解决了全部品质和技术问题,市场上的摩托车制造企业纷纷开始与它合作之后,在第一大原料——铝锭上,它就逐步发展成了大主顾,有了与铝厂议价的主导权。
有了良好的产业地位,万丰奥特需要的就是规模化生产。此时主机厂与万丰奥特的合作源源不断。盘活上海二守合金的资产,让它产生利润并不是什么难事。同一块资产,只要按万丰奥特当时对产业的运营方式和市场动作来操作,就会很快运转起来。
这就是陈爱莲在收购上海二守合金资产谈判当中强势姿态的由来。不过,就当时而言,万丰奥特最为短缺的就是现金,因此陈爱莲和万丰奥特的谈判小组对于价格是高度敏感的。
虽然这次谈判过程中充满刀光剑影,但其实陈爱莲和合庆镇政府的几位领导心里都很清楚:谈判越是激烈,意味着双方做事的认真程度也越高。在万丰奥特收购了二守合金的资产之后,新公司仅三个月就实现了原企业三年的产量,由亏损步入了盈利。因为确实做到了在谈判过程当中的税收承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反而相处得非常融洽。正是因此,后来万丰奥特开启整车项目时,合庆镇政府还给予了很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