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点严格要求每个学员都将自己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好。细节是平凡的、具体的、零散的,如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件小事,细节很小,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有人说“细节的问题,根本上是素质的问题”,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从大事着眼,从小事做起
在西点军校,如果对日常的小事、细节感到乏味、厌倦不已,始终提不起精神,或者因此敷衍应付差事,勉强应对工作,将一切都推到“做大事不拘小节”的借口上,那么将会受到训斥。
西点军校不仅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军官,而且200多年来,它已成为全美最有效的高级管理人才培养基地,特别是在细节方面,西点军人做得非常出色。他们坚信,粗心大意和鲁莽行事是军人的大忌,一个不注重细节的人,在战场上是不可能有冷静的头脑和过人的分析能力的。
凭借认真负责的精神,学员们才出色地完成了各项训练。他们也明白了这个道理:细节既能促使一个士兵成长与进步,也可能导致一场战争失败,绝对轻视不得!
密斯·凡德罗被誉为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有一次,他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自己成功的原因,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密斯·凡德罗反复强调:“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无论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宏大气,都不能称为成功的作品。”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因为在1961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而名垂史册,成为人们敬仰的英雄人物。英雄的成长过程是否充满了传奇色彩呢?事实上,加加林能够从诸多优秀的备选宇航员中脱颖而出,所凭借的只是一个微小的细节。
在确定宇航员的过程中,经过层层筛选,有二十多个人进入了最后的环节,他们每个人的知识储备和身体素质都很符合要求。作为“东方1号”航天飞船的主设计师,科罗廖夫要确定最后的人选,这让他举棋不定。
在一次宇航员培训过程中,科罗廖夫忽然发现了加加林。因为在所有进入飞船的宇航员中,只有他一个人将鞋子脱下来,穿着袜子进入座舱,以免给机舱里带进灰尘。这个举动深获科罗廖夫的青睐,因为他为飞船倾注了无数心血,而加加林的举动正表示出他对科罗廖夫工作的尊重。最后,科罗廖夫决定让加加林来执行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
加加林的命运被一个小小的细节改变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的荣耀,让加加林被人们永远铭记,而他的这一成功正是来自对细节的重视。
由此可见,注重每一个细节,是认真负责的体现,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不论是做人或做事,都应当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为切断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的海上交通,投入了大量潜水艇偷袭英国船只。由于大不列颠是个岛国,海上运输对它来说至关重要,英国军方冥思苦想,想了很多办法,但都不能准确锁定德军潜艇的位置,这样一来,打击敌潜艇也就无从谈起。
一天,英国军官托马斯少校正在军舰的甲板上向远处眺望,忽然发现不远处数百只海鸥都向一个目标飞去,他感到很奇怪,于是命令军舰开到那个目标附近,一看才知道是海鸥们正在分食一具鲸的尸体。这种情况在海上也是常见的,托马斯却灵光一现,找到了对付德国潜艇的好办法。
托马斯首先让英国的潜水艇在海里不停地上下沉浮。每当潜艇浮出水面时,就立即通过飞机在潜艇周围海面上抛洒食物,海鸥有成群争食的习性,每次都会有大批的海鸥聚集过来。
时间一长,海鸥们形成了条件反射,把浮出水面的潜艇或潜伏在水下的潜艇的黑影作为进食信号,只要一见水底下有潜艇活动,海鸥就立即在海面上追随盘旋。这时候,英军加强了海上监控,只要看到大批海鸥在海面盘旋,就马上采取行动。德方万万没有想到英军想出这么个招数,自家的潜艇一浮出水面,总会遭到英国人飞机和军舰的猛烈打击。海鸥成了英军的“情报员”。
时至今日,在英国格里姆斯比城的海滩公园,还可以看到这样一组石雕:一群海鸥在空中盘旋,它们的下方是德国潜水艇。英国国防部的作战守则记录了这个精彩战例,后面有段总结的话:“与敌人狭路相逢时,强者往往未必能取得胜利;善于观察、把握细节的一方,才能真正取得胜利。”
在和平时代,我们所能做的不可能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的是一些平凡而琐碎的小事,但我们一定要把小事做好,尽可能地做好每一个细节。
提升情商箴言
“最聪明的人设计出来的最伟大的计划,执行的时候还是必须从小处着手,整个计划的成败就取决于这些细节。”西点军校第53任校长帕默将军如是说。
成大事须从细节突破
许多时候,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一个毫不起眼的变化,却能改变一场战争的胜负。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西点军校要求每一位军官和学员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责任心,始终具有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判断力,能够对战场上出现的每一个变化、每一件小事迅速作出准确的反应和决断。
士兵每天做的工作就是队列训练、战术操练、巡逻排查、擦拭枪械等小事。西点学员必须认真完成这些小事,在反复训练中养成好的成为军队中的将领。
在西点军校,如果对日常的小事、细节感到乏味、厌倦不已,始终提不起精神,或者因此敷衍应付差事,勉强应对工作,将一切都推到“做大事不拘小节”的借口上,那么将会受到训斥。显然,在小事上都不能胜任,何谈在大事上“大显身手”呢。
青少年大多痴迷于宏远的目标,渴望成就大事,得到众人的瞩目。但是,再伟大的理想都必须从小事做起,要从细节起步。空有大志,却无法按部就班地执行好细节,注定一事无成。
注重细节,就要勤动脑,勤动手,力求把所有的事情秩序化、规范话、流程化,就要比别人花费更大的工夫和精力。人的精力毕竟有限,经手的事情太多,眼前来看,好象面面俱到,未出纰漏,其实是漏了很多好机会,谁也不得而知。所以,做事的时候要时时刻刻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抓大事不忽视小事,放眼全局不忽视细节,这样才能打个漂亮仗。
没有做好“小事”的态度和能力,做好“大事”只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根本成不了气候。可以这样说,平时的每一件“小事”其实就是一个房子的地基,如果没有这些材料,想象中美丽的房子,只会是“空中楼阁”,根本无法变为“实物”。
许多青少年因为事小而不屑去做,对待事情常常不以为然,抱有严重的轻视态度。有一个关于古希腊著名先哲苏格拉底和其名徒柏拉图的故事,说明了做与不做之间的巨大差别,也使善于做“小事”可以成就“大事”这个观点更具说服力。
在课堂上,苏格拉底对学生说:“今天大家只要做一件事就行,你们每个人尽量把胳膊往前甩,然后再往后甩”。说着,他先给大家作了一次示范。接着他又说道:“从今天开始算起,大家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自得地笑了,心想:这么简单的事,谁会做不到?可是一年过去了,等到苏格拉底再次走上讲台,询问大家的完成情况时,全班大多数人都放弃了,而只有一个学生一直坚持着做了下来。这个人就是后来与其师齐名的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
“这么简单的事,谁会做不到?”这正是许多人的共同心态。但是,世界上所有人与事,最怕“认真”二字。所有学有所长的成功者,虽然一开始,他们与我们都做着同样简单的微不足道的琐事,但是结果却大相径庭。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能成功者,他们从不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是简单的小事,他们始终认为,现在所做的“小事”是为今后的“大事”做准备,他们目光所及之处,是十分辽阔的沃野,是浩瀚无边的大海,而常人眼中,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只是毫无生机的蓑草和茫茫无目标的沙漠。
在日常工作中,那些看似繁琐,不足挂齿的事情比比皆是,如果你对工作中的这些小事轻视怠慢,敷衍了事,到最后就会因“一着不慎”而导致“全盘皆输”。所以,在处理小事时,当引起重视。天大事必做于细,要想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无懈可击,就必须从小事做起,付出你的热情和努力。
“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青少年要善于在学习、工作中对细节把握到位,这样就能建立起成功的基石。
第一,善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事的时候,不但要善于着眼大局,还要在执行的过程中从小处着手,从而实现完美的行动过程。
即便自己的构想再宏大,如果失去了对细节的把握,那么也会遭遇失败。
第二,加深对细节的认识和把握。做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细节,而且这种细节是独特的。为此,需要深入细节中获得经验和体会,获得独到的认识,从而从整体上把握大局。
1909届西点军校毕业生巴顿将军说过:“要想做大事,首先要能够处理小事才行,而且全力以赴。”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
提升情商箴言
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大的方向确定之后,只有把握好细微的环节,才能在做人的过程中赢得人心、在做事的过程中顺利达成目标。
关注的是细节,体现的是态度
注重对新学员的细节训练,是西点学校的一大特色。每天,西点学员都要接受服装仪容的检查,包括皮鞋、扣环擦亮,上衣正确扎进裤子或裙子,衬衫衣叉和裤缝对直成一条直线……不要小看这些细节,那些从西点军校走出的杰出人士无不是立足于细节,从而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战场之上,微小的疏忽就会导致惨败。因此,军人必须有着严苛的工作态度,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纰漏。于是,我们看到的是残酷而又公正的西点文化,而西点学员在这种环境里养成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西点人相信,并不是只有少数人天生具有成功的特质,而是每个学员都具有成为优秀者的潜力。过分追求细节,与其说是达到完美的地步,不如说是在追求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因为西点人一直相信,能够把小事做好的人,他做别的事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生活中,青少年大多粗心大意,还被冠之以“不拘小节”。这里面,存在很大疏漏。查尔斯·狄更斯在他的作品《一年到头》中写道:“有人曾经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天才?’他回答说:‘天才就是注意细节的人。’”你可以具有战略眼光,但是不能因此轻视细节。
在西点,许多学员的晋升,可能就是那么一两次把小事做好的人。
那些对自己的本性毫无认识,永远不屑于做细微之事的人,永远成就不了任何大的功业。
有一家公司引进了德国设备,德国工程师在设备安装调试验收时,发现有一个螺丝歪了,但是它的紧固度没有问题。这时,另一个国家的工程师却认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有六角螺丝的紧固度不可能都一丝不差,差不多就行了。
德国工程师却坚持说:“不,这完全可以做到。六角螺丝歪了,是因为在拧这个螺丝的时候,没有按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后来调查发现,是另一个国家的安装工人出了问题。按照技术操作标准要求,上这些大螺丝需要两个人共同完成,一个人固定扳手,另一个人拧螺丝。可是,操作人员却是一个人上螺丝,另一个人去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