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宫的墙壁上有艳丽如初的壁画,仓库中储存着大量粮食、橄榄油、酒以及战车和兵器。一间外面包了铅皮的小屋里有国王无数的宝石、黄金和印章。大量的绘制精美的陶器和做工精巧的金属器具,表现出克里特人非凡的才华。最有价值的是那数万张刻有文字的泥版,其中一块上赫然写着:“雅典贡来妇女7人,童子及幼女各1名。”不禁使人想起牛头人身怪物的故事,引起人们的猜测。
出人意料的是,1980年春,英国考古学家在雅典公布,在克里特岛上一所铜器时代的房屋里,发掘出200多根支离破碎的人骨,是8~11个年龄不足10~15岁的儿童,他们的尸骨上留下被宰杀的刀痕。发掘证明:古克里特岛人在米诺斯时代确有食人肉的习惯,才流传下雅典向克里特进贡童男童女的传说。
2.海上霸国消失之谜
考古学家的研究填补了克里特岛历史上极光辉的这一页。大约在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间(相当我国的夏朝),克里特王国的文化盛极一时,在最后的一二百年中,正是米诺斯王朝。当时,米诺斯称雄爱琴海,威震雅典,是联系欧、亚、非三洲先进国家的纽带。米诺斯充分利用了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造船业,并建立了强大的舰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支海军。米诺斯所向披靡的舰队,使他的国家与埃及、叙利亚、巴比伦、小亚细亚等区域保持贸易来往,并成为他建立海上霸权进行扩张和殖民的威慑力量,爱琴海诸岛纷纷向米诺斯称臣,雅典也必须向它纳贡。无疑,克里特岛是欧洲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奇怪的是,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克里特岛上所有的城市,突然在同一时间全部被毁坏了,不久,这个古老的海上霸国便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1967年,美国考古学家揭开了这个谜。
在克里特岛以北约130公里,有一座桑托林火山岛。桑托林火山仅海拔566米,20世纪中有过3次小规模的喷发,远不能与维苏威火山相比,它的宁静使岛上居民祖祖辈辈感到很安全。当美国人在岛上60多米厚的火山灰下挖出了一座古代商业城市时才令世人改变了对它的看法。
研究证明,这是人类历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山爆发。那是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桑托林火山喷出的火山灰渣多达62.5平方公里,岛上的城市几乎在一瞬间就被埋在厚厚的火山灰下。直冲天际的火山灰弥漫在空中,覆盖着地中海东部地区。据记载,当时埃及的上空曾出现过三天漆黑一片的情景。火山爆发引起了巨大的海啸,浪头的高度达50米,这滔天的巨浪滚滚南下,很快便来到克里特岛,摧毁了岛上的城市、村庄和沃土良田,船只被狂涛击碎,米诺斯无敌的舰队顷刻间化为乌有。
就这样,一次火山大爆发消灭了一个古老的文明社会。克里特王国被人们遗忘了,只留下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传说。克里特文化的兴亡,至今仍是考古学中令人费解的难题之一,它的神秘面纱远远未被完全揭开。
六、扑朔迷离的古示巴
1.《圣经》里的历史谜团
世界上有史以来再版和印数最多的书,恐怕要属基督教神学经典《圣经》了。它既是文辞优美晓畅的文学佳作,也是读来饶有兴味的历史故事集。尤其是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旧约全书》,还含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但是,它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些颇为难解的历史谜团,其中之一就是关于示巴女王和示巴古国是否确实存在的问题。
《旧约全书·列王记》第十章和《历代志》第九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公元前10世纪中叶,当以色列王国在国王所罗门治理下国泰民安、兴盛至极的时候,异国君主示巴女王因仰慕所罗门的智慧和声名,在庞大的扈从队的陪同下带着香料、宝石和黄金,浩浩荡荡地抵达耶路撒冷,拜见以色列国王。她向所罗门表示敬意,献上厚礼,并提出一些难题让对方回答。所罗门机智地作了解答,更使女王尊敬不已。所罗门对女王也热情相待,并在她回国前回赠了礼物。这段简短的记述非常精彩,示巴女王的出现引人注目。但是,这位女王来自何方?出身于哪个民族?《圣经》里再无其它描述。甚至她叫什么名字也无从得知。唯一可以推断的是,从女王携带的礼物来看,她统治的示巴王国是一个很富有的国度。《旧约全书·以西结书》第27章也明确提到,示巴王国是以从事香料、宝石和黄金贸易出名的。
示巴女王在《圣经》中偶然闪烁的神秘色彩,引起了历代史学家、文学家、行吟诗人和民间艺人的极大兴趣,由此而生的种种臆想、传说更显得浪漫离奇甚至荒诞不经。
2.迷人的示巴女王
在中世纪流传很广的一个传说里,示巴女王被说成是预晓耶稣将受难于十字架的女先知。据传她在去耶路撒冷拜见所罗门的途中,曾遇到一座小桥。她的幻觉中突然闪现出救世主将被人用这座木桥上的板木钉死的可怕图景。于是她绕道而行,并虔诚地向这座桥祈祷祝福。所罗门得知这个不祥之兆后,立即命人把桥板取下深埋地底,以为就此万事大吉了。却不料后来仍被人挖了出来,成了恶人加害耶稣时所用十字架的板材。
除了这种神乎其神的传闻外,示巴女王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艺术中,时而作为美丽的女王形象,时而又作为丑陋的女巫形象交替出现。在西欧许多国家现今所存的哥特式教堂里,人们仍可以看到表现内容迥然不同的女王形象。在法国的哥特式雕刻中,示巴女王还被不可理解地塑成一位跛足者。这究竟是当时人有史实依据的人物特征描写,还是凭人随意想象的艺术处理,就无从得知了。
在非基督教信仰的世界里,示巴女王的形象是基本上被丑化了的。犹太教的传奇故事,把示巴女王描绘成有着毛茸茸双脚的恶魔形象,并把她比喻为古代亚述和巴比伦神话中诱人堕落的****。而在******教的传说中,示巴女王受到了更大的贬斥,她被称为“比尔基斯”,意为妖怪,说她所行之事对人类来说大都意味着灾难。
在近代文学作品中,也不乏对示巴女王的想象与描写,又同样是褒贬不一。19世纪,在法国小说家福楼拜的笔下,示巴女王是诱惑隐士的邪欲的化身。而在20世纪著名诗人叶兹的诗中,女王的才智和品德又成了被赞美的主题。
不过,在许多国家较为流行的民间传说中,示巴女王还是更多地被描绘成天生丽质、聪颖不凡的动人女性,并传说所罗门在耶路撒冷见到她的时候,就为其美丽的外貌和端庄的仪表所倾倒,两位互相爱慕的君主还结成了金玉良缘。埃塞俄比亚的传说中说,虽然所罗门对示巴女王一见钟情,却无奈女王对他无意。后来,所罗门设计引诱,才逼迫女王成婚的。他们在婚后生下一子名叫曼尼里克,以后随示巴女王而去。曼尼里克长大后到耶路撒冷拜谒父亲,并被封为埃塞俄比亚的第一代皇帝。有趣的是,直到这个非洲古国的末代君主、著名的海尔·塞拉西老皇帝在位时,他还以自己是示巴女王和所罗门的嫡传后裔自居呢。
有关示巴女王的这种种传说尽管充满了传奇色彩,但显而易见的是,它们都缺乏考古或文字所提供的可靠依据。示巴女王是否确有其人,至今还是一个谜。
3.示巴古国的行踪
但示巴古国是否存在的问题,经过学者们长期的考察和新的考古发现证明,它已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传说,而是确有实据的事实了。
人们已初步断定《圣经》中提到的示巴王国位于濒临红海的阿拉伯半岛西面,在现今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境内。它是公元前10世纪兴盛一时的文明古国之一,在古代东方的发展史上曾起过积极影响。示巴古国由于紧靠当时的通商要道红海,同与红海相接的以色列、埃及、埃塞俄比亚、苏丹等结成了密切的贸易关系,商业一度十分发达。示巴古国盛产香料、宝石和黄金,这使它在产品交换中处于十分优越和有利的地位。据说,示巴商人当时已经会利用红海的季风之便远洋航行了。他们在每年2~8月海风吹向印度洋和远东时,便加大对这个地区的贸易运输量。等8月以后海风回吹时,他们又溯红海而上与以色列和埃及交往。这个季风的秘密长期未被泄露,直至公元1世纪时才被希腊人发现。示巴的陆路贸易也很发达,骆驼商队活跃在阿拉伯半岛和西亚的广阔地带上。
示巴王国有没有自己的首都呢?也是有的,据考证,就是现今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的东部城市马里卜,现在这个城市还是沿用着古代名称。公元前1世纪希腊史学家奥多勒斯,曾形容马里卜是一个用宝石、象牙和黄金做艺术品妆点起来的城市。这种描写也许有些过分,但马里卜故去的华美、繁荣从中也可窥见一斑了。
过去传说马里卜建有一个规模巨大的蓄水坝。水坝都用大石块铺砌,石块之间密接无缝,显示了示巴人民高超的建筑和工艺水平。这座水坝对马里卜和周围广大地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防范洪水冲击和提供灌溉系统的良好作用。这座水坝维持供水达12个世纪之久,公元543年,因年久失修而塌陷。现在马里卜发现的水坝遗址,使古老的历史传说也有了生命力。人们还在马里卜郊外沙丘上发现了一处设计奇巧的建筑物废墟,考古学家们证实它是公元前4世纪所建的“月神庙”。当地人把它称为“比基尔斯后宫”,而比基尔斯是他们对示巴女王的称呼。看来,人们总想找到那位神秘女王的踪迹,但从挖掘出的刻石和文物中却寻觅不到她的倩影。
不少“示巴迷”们认为,这个古王国的居民来自幼发拉底河一带的闪米特人部落。他们崇拜太阳、月亮和星星,所用文字和字母与古代腓尼基人相近,与古代埃及手抄本的文字也有相同之处。这或许能够说明,古代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有着共同的、紧密的文化联系。今天人们在埃塞俄比亚也发现了那里有着同也门境内相似的月神庙建筑遗址,这大概说明了示巴文化对邻近各国曾有着广泛和重要的影响。
示巴古迹的发掘,已透射出这个文明古国的奇光异彩。但失落的示巴文化这个历史之谜,还远未全部揭开。
七、沙漠深处的古代绿洲国家:精绝
1.遥远的未知世界
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素有“死亡之海”的别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深处,有一个叫做尼雅废墟的地方。尼雅废墟是汉代精绝国的故址,当时这里林木丛生,河水潺潺,牛羊遍野,阡陌纵横,房屋鳞次栉比,一派繁荣的景象。然而。现在这里完全是一个另外的世界:河流干涸,林木枯死,不见绿色。天上无飞鸟,地上无走兽,就连苍蝇、蚊子也见不到。这里完全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风沙主宰了一切,到处都是黄色的沙丘,稍有风起即黄沙滚滚,不见天日,枯萎的林木在瑟瑟发抖。尼雅废墟成为一个被人们遗忘的地方,只有老人在给小孩讲神奇鬼怪故事的时候,才偶尔提到它。在当地维吾尔语中,“尼雅”是遥远的意思。是尼雅路途遥远,人迹罕至呢?还是尼雅的历史遥远,人们无法回忆?没有人能给予确切的回答。
尼雅从兴盛到衰亡的巨大变化,给人们提出了许多疑问。在“死亡之海”中,为什么会出现古代的精绝王国?尼雅是怎样退出了历史舞台?古代的尼雅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们为什么离开了这里?他们去往何方?尼雅的生命是怎样断绝的?古代的尼雅人与现代的维吾尔人有无关系?这些问题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只是作为闲谈的话题而已。然而对于科学家和学者来说,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因为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解决各种各样的难题。凡是有成就的科学家,都是以攻克各种难题、解决科学之谜作为己任。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和学者,为了解决科学之谜而奋斗终生,贡献了宝贵的年华乃至生命。正因为如此,自本世纪初以来,有许多中外的科学家到尼雅来探险,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弄清尼雅之谜。其中成就最大的是英国人斯坦因,他先后两次进入尼雅,出版了报告、专著、论文、游记,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后,日本和中国的学者也相继进入尼雅考察。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93年10~11月的中日尼雅遗址联合考察。
2.风蚀残丘提供的信息
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作“死亡之海”,尼雅遗址被称作“没有生命的世界”。
在尼雅遗址的地区,触目皆是黄沙,到处都是连绵不断的沙丘。这些沙丘的形状大体相同,从高处看,仿佛是初生的月亮,因而沙漠地貌学家称之为新月形沙丘。一个一个的新月形沙丘连接在一起,仿佛是一个大链条,因而又称作新月形沙丘链。沙丘的高度一般都在5~10米左右,也有的高度能够达到20~30米。
看到这茫茫的沙海,人们心中不免都要产生一个疑问:古代的尼雅也是这个样子吗?古代的尼雅人为什么选择这种地方建立自己的家园?这个问题正是尼雅考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可以肯定地回答:古代的尼雅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现在所见到的茫茫黄沙,是后来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