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的轰炸机继续在战场上空飞翔,这种飞机续航时间长达6个小时,从它们起飞到参与战斗直至现在,不过才飞行了2个小时左右,除去飞返基地需要的一个小时,这也意味着这些飞机差不多还能在战场上空“奋战”三个小时。这将给地面的日军提供强有力的支援。
杨靖宇在掩体内有些焦灼的看着天空,那里的日机依旧肆无忌惮高空投弹。
观察员报上来一个数字,言日机总共已投30-50公斤级炸弹一百余枚,如果它们满载的话,还将有大约4-5吨炸弹可以丢。
敌机仅仅丢下一半的炸弹就造成抗联超过5百人伤亡,还有一半?那岂不是还要几百战士伤亡?杨靖宇又一次将目光瞄向正东稍偏北的方向,那里有他的期盼。
早在战斗开始前,杨靖宇及李兆麟赵尚志等就已经估计到日本飞机必来助战,他们在以往的战斗中极少遭到大规模轰炸,但数月前马迁安的铁骊之战向众位高级将领显示,鬼子的大规模飞机轰炸不可小瞧,应早做应对之策。
为此,开战前一日,杨靖宇就与留在苏境内的魏拯民通过电报商定,要他们将训练之用的飞机飞过来,对猖狂的日机进行一次狠狠地打击,当时魏拯民是答应了。
抗联在苏境内的新兵及后勤基地规模越来越大,它不仅仅担负着训练原东宁劳工成为合格的步兵战士,还肩负着训练他们成为各种专业技术兵种。
基地内有魏拯民从S联人那里讨来的七拼八凑的日机,这些日机都是在苏日边境战中被苏军缴获的破烂货,有的是因故障停在前线机场撤退不及而被缴获的,有的是被击伤后迫降在苏境内而被缴获的,有的则是被击落但未爆炸,有部分零件还可以使用的。
这些破烂货经魏拯民大力搜集,渐渐集中在了抗联的基地。飞行员和技师技工则是南洋归侨,这些年轻人在陈嘉申的鼓动下,不远万里相继来到远东,投入到了抗联的“空军”建设中去。
抗战爆发后,旅居海外的大批华侨告别舒适温暖的家庭,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有的战斗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同日本侵略军进行殊死的搏斗,许多人献出了鲜血和生命,一些人被编入老蒋的国府军队中,还有一些华侨青年投奔了八路军新四军。
他们有不少人搏击在祖国的碧空,打击R本侵略者,抗战爆发后,米国、加拿大、菲律宾等国华侨创办的航空学校培训的一大批飞行员先后回到祖国加入空军,使中国的空军力量得到加强,全国歼击机飞行员中华侨占3/4,他们被誉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