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阳来到办公室,翻开收到主办的第一个受理诉讼卷宗,目前简单表述显示,这是一个公路工程施工地发生的民工车祸,文字显示工程单位乐意、积极配合赔偿、善后,并已经提出了承担额度适中的身故赔偿款,与死者家属、亲属的唯一分歧在于,死者家属、亲属不认可施工单位以车祸身亡赔偿,不惜诉讼要求一个说法。
第二天,他来到了受理诉讼卷宗登记的施工单位地址,找到了该单位负责人,表明了身份,说明了来意,负责人便把当日该施工点的现场管理人员找来,回答阿阳关于案例中的疑点、问题,该管理人员恰巧在当日事发时间段,去了另一个施工点丈量,反映、记录的是据他事后了解的情况,大致情况是该民工在工作休息的空档,想去附近村子的小卖部买包烟抽,跨过地方公路的时候,被经过的车辆撞倒,没有谁看到撞他的车辆,但单位领导本着人道、负责的角度,给予了恰当的身故赔偿。离开时,阿阳并没有感觉到异常。
第三天,他又来到受理诉讼卷宗登记的民工家属暂居地,表明了身份,说明了来意,家属、亲属几人既没有攻击施工单位,也不否认施工单位愿意承担赔偿责任,但他们觉得死因可疑,不应该是车祸,谈到这里,死者的妻子更是呼天抢地的嚎啕大哭,半晌,才在抽抽噎噎当中道出了她的疑问,确定的一点就是,她的丈夫根本就不抽烟,那里会去邻村小店买香烟?导致一个人死在路上?她丈夫死得冤枉,求律师帮他伸冤……。
回家后,阿阳想着那死者妻子的悲痛惨状,心里反复掂量、推敲着两方信息里头的疑点,辗转翻侧、难以入眠。
第二天,他根据受理诉讼卷宗上的登记,来到了当地派出所驻地,找到了当日做出判断……车祸致死……的受理民警,民警接待了他,并描述了当日他所作判断的现场依据,在他到达现场的时候,该人员躺在大片血迹里,经他探鼻息、触颈脉、听心跳确认该人员已死亡,死者相距两米远开始,有一道长约十米,深度摩擦的急刹车痕迹,角度与死者躺卧地符合因果关系,但现场并无车辆和其他人员,判断很显然,肇事人员驾驶车辆已经逃逸……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阿阳苦思不得其解,三方的尽职调查都似乎合情合理,那么突破口在哪儿?真有冤情吗?……真相在哪?真相在哪儿?真相在哪儿?哎呀,阿阳脑子里灵光一现,尸体呢?尸体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