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三人平空出来干涉,调解不公,动起手来,我们祖师爷被苦行头陀将五毒剑收去,又中了玄真子一无形剑,七天之后,便自身亡。临终的时节,将门下几个得意门人,同我师父脱脱大师叫在面前,传下炼剑之法,叫我等剑法修成,寻飞仙派的人报仇雪恨。我师父后来走火入魔,当时坐化。我来到火离城,苦心经营这座慈云寺,十几个年头,才有今日这番兴盛。只因我从不在此作买卖,出入俱在深夜,颇能得到当地官民绅商的信仰。谁想半月前夜间,毛贤弟的门人张亮,看中了城内一家女子,前去采花借钱,一去不回。四外打听,并无下落,定是遭了别人的毒手。我正为此事着急,谁想前几天本院又出了一桩奇事。”
毛太听了,忙问出了什么奇事?智通道:“贤弟你哪里知道,这也是我一念慈悲,才留下这一桩后患。前几天我正在欢喜禅殿,同了众弟子在那里追欢取乐,忽然听见暗门磐响,起初以为是你回来。谁想是十七个由贵州进京应试的举子,绕道到火离城游玩,因闻得本庙是个大丛林,随便进来随喜。前面知客僧一时大意,被他们误入云房,巧碰暗室机关,进了甬道。我见事情已被他等看破,说不得只好请他们归西。我便将他等十七人全绑起来,审问明白,由我亲自动手送终。杀到临未一个举子,年纪只有十七八岁,相貌长得极好,跪在地上苦苦哀求,不禁将我心肠哭软,不忍心亲自动手杀他,便将他送往牢洞之中,给了他一根绳子、一把钢刀、一包毒药,叫他自己在洞中寻死。他又苦求多吃两顿,做一个饱死鬼。我想一发成全了他,又与他三十个馒头,算计可以让他多活三天。到第四天去看他,若不自杀,再行动手。我因那人生得非常文弱,那牢洞又高,我也未把此事放在心上。谁想第二天、第三天,连下了两晚的大雷雨,到第四天派人去看,那幼年举子已自逃走。我想他乃文弱书生,这四围均是我们自己人,不怕他逃脱。当时叫人将各地口子把住,一面加紧搜查,并无踪迹。此人看破庙中秘密,我又将他同伴十六人一齐杀死,他逃离之后,岂不报官前来捉拿我等?连日将庙门紧闭,预备官兵到时迎杀一阵,然后再投奔七贤弟令师处安身。谁想七八天工夫,并无音讯,派人去衙门口打听,也无动静。不知是何缘故?”
多目金刚小火神慧性道:“师父,我想那举子乃是一个年幼娃娃,连惊带急,想必是逃出时跌入山涧身亡,或者是在别处染病而死,这倒不必多虑。”
智通道:“话虽如此说,我们不得不作准备。况且追云叟既然在火离城出现,早晚之间,必来寻事。今日我唤你等同众位英雄到此,就是要大家从今起,分头拿我束帖,约请帮手。在庙的人,无事不许出庙。且等请的帮手到来,再作计较。”众人听了,俱都无甚主见,不发一言。惟独毛太报仇心切,执意要去寻周淳拼个死活。智通拦他不住,只得由他。一宿无话。到了第二日,秦朗辞别大众,起程往滇西去了。秦朗走后,众人也都拿了智通的信,分别出门请人。毛太吃完早饭,也不通知智通,一人离了慈云寺,往城内去寻周淳报仇。
话说贵州贵阳县,有一家书香人家姓周,世代单传,耕读传家。惟独到了未一代,弟兄九个,因都是天性孝友,并未分居,最小的功名也是秀才,其余是举人、进士。加以兄弟非常友爱,家庭里融融洽洽,颇有天伦之乐。只是一件美中不足:弟兄九人,倒有八个有伯道之忧。只有第七个名叫子敬的,到了他三十六岁上,才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云从,自幼聪明诚笃,至性过人。一子承桃九房,又是有钱的人家,家中当然是爱得如掌上明珠一般。偏生他又性喜读书,十五岁入学,十八岁便中了举,名次中得很高。他中举之后,不自满足,当下便要先期进京用功,等候应试。他的父亲叔伯虽然因路途遥远,不大放心,见云从功名心盛,也不便阻他上进之心。只得挑了一个得力的老家人王福,书童小三儿,陪云从一同进京。择了吉日,云从辞别叔伯父母同饯行亲友,带了王福、小三儿起程。
行了数日,半路上又遇见几个同年,都是同云从一样先期进京,等候科场的。沿途有了伴,自不寂寞。后来人越聚越多,一共有十七个进京应考的人。这班少年新贵,大都喜事。当下云从建议说:“我们若按程到京,尚有好几个月的空闲。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历与学问,是并重的。我们何不趁这空闲机会,遇见名山胜迹,就去游览一番,也不在万里跋涉一场呢?”
内中有一位举子,名叫宋时,说道:“年兄此话,我非常赞同。久闻蜀中多名胜,我们何不往火离城去玩几天?”
大家都是年轻好玩,皆无有异议。商量停妥,便叫随从人等携带行李,按程前进,在重庆聚齐。他们一行十六人,除云从带了一个书童外,各人只带了随身应用一个小包裹,径直绕道往火离城游玩。王福恐他们不大出门,受人欺骗,再三相劝。
宋时道:“我在外奔走十年,江湖上什么道路我都明白,老管家你只管放心吧。”王福见拦阻不住,又知道往火离城是条大路,非常安静,只得由他。又把小三儿叫在一旁,再三嘱咐,早晚好生侍候小主人,不要生事。小三儿年纪虽轻,颇为机警,一一点头答应。便自分别起程。他们十六个人,一路无话,欢欢喜喜,到了火离城,寻了一家大客店住下,每日到那有名胜的去处,游了一个畅快。
有一天,云从同了众人出门,游玩了一会,便提议往望江楼去小饮。他们前数日已来过两次,因为他们除了三四个是寒士外,余人俱是富家子弟,不甚爱惜金钱。酒保见是好主顾到来,自然是加倍奉承。云从提议不进雅座,每四人或三人坐一桌,凭栏饮酒,可以远望长江。大家俱无异议,便叫酒保将靠窗的座位包下来。谁想靠窗的那一楼,只有四张桌子,当中一张桌子上已是先有一个道人在那里伏几而卧,宋时便叫酒保将那人唤开。
酒保见那道人一身穷相,一早晨进来饮酒,直饮到下午未走,早已不大愿意。先前没有客,尚不甚在意,如今看这许多财神要这个座,当然更觉得理直气壮。便请他们先在那三张桌上落座,走过去唤了那道人两声,不见答应。随后又推了那道人两下,那道人不但不醒,反而鼾声大起。宋时在这小小旅行团中,是一个十分狂躁的人,见了这般情形,不由心中火起,正待发话。忽然那道人打了一个哈欠,说道:“再来一葫芦酒。”这时他昂起头来,才看见他是抱着一装酒的红葫芦睡的。
酒保见那道人要酒,便道:“道爷,你还喝吗?你一早进来,已经喝了那些个酒,别喝坏了身体。依我之见,你该回庙去啦。”
那道人道:“放屁!你开酒店,难道还不许我喝吗?休要啰嗦,快拿我的葫芦取酒去。”
酒保一面答应“是是”,一面赔着笑脸,对那道人说道:“道爷,小的打算求道爷一点事。”
道人道:“我一个穷道士,你有何事求我?”
酒保道:“我们这四张桌子,昨天给那边十几位相公包定了,说是今天这个时候来。你早上来喝酒,我想你一定喝完就走,所以才让给你。如今定座的人都来啦,请你让一让,上那边喝去吧。”
道人听罢,大怒道:“人家喝酒给钱,我喝酒也给钱,凭什么由你们调动?你如果给人家定去,我进来时,就该先向我说。你明明欺负我出家人,今天你家道爷在这儿喝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