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顺义一战的溃败,佩丹军队更改了既定的战术,并且调换指挥官,调集重兵首先包围顺义,然后绕碎叶、乌图、鄯善多个郡县,放弃攻占沿途城镇,装甲兵团直指迪化。为了方便运输兵力,佩丹人还十分贴心地修上了全新的交通线——铁路。
宣国军队也不甘落后,连夜报备朝廷,研发属于自己的铁路交通技术和魔动战车,并且将大量的军队调往迪化及其周边郡县,意欲在这一带展开一场大会战,史称“迪化会战”。
铁路运输使用的交通工具,佩丹人称之为“conscenchele te boitln”,意即“蒸汽机车”。不过宣国人依旧发挥了自己音意结合的特点,给这个交通工具起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
con-的发音类似于“钢”,正好对应钢铁打造的车体;scen-的发音类似于“骏”,意即“宝马”,形容车速极快;chele-的发音类似于“城”,蒸汽机车一列一列的车厢乍一看还真像城墙。这个翻译的名字最初就是在迪化会战的战前侦察报告里提出的。
双方摩拳擦掌,正要准备恶战一场的时候,有消息从海上传来:
宣国海军和佩丹海军打起来了。
宣国两桂海军南洋舰队在神晖帝国巽他公海一带,应当局请求执行正常巡逻任务,却被前来的佩丹海军污蔑为“涉足别国内事”。佩丹海军提前开炮,宣国方面一艘风帆战列舰受到重创。宣国舰队开炮还击,双方在巽他公海一带展开了一场小规模的海战。
双方舰队都有蒸汽铁甲舰,仗着自己打不透的装甲横冲直撞,竟然撞沉不少舰艇。打到最后,双方的木质风帆战舰很识相地退出战斗回到港口检修,留着两艘铁甲舰互撕。
佩丹铁甲舰“格兰特皇家海军上将”号,折合国际统一度量衡,全长三十米,吃水一千三百吨,装甲五十毫米,配有四门七十毫米舰炮和两门一百毫米主炮,航行速度平均二十一节,最大航速三十三节;宣国铁甲舰“逄芒”号,折合国际统计度量衡,全场二十九米,吃水一千四百吨,装甲五十五毫米,配有四十毫米佛郎机炮十门、八十毫米大将军炮三门、一百一十毫米红衣大炮一门,航速平均二十四节,最大航速三十节。在装甲、火力、动力上各有千秋。
虽然不是精锐战舰,但毕竟是铁甲舰,战斗力还是不可小觑的。这两艘战舰一见面,就像争夺小母马的两匹儿马子,瞬间开始了厮杀。不过,争夺的不是母马,而是胜利。
佩丹战舰凭借较远的火炮射程,率先开炮。无奈宣国战舰的装甲比较硬,炮弹一打上去就弹飞了。宣国战舰开足马力向着佩丹战舰直冲过来,接近己方佛郎机炮有效杀伤射程后直接点燃红衣大炮。红衣大炮的有效射程更远,也就是说在同样的距离下,红衣大炮的杀伤力是强于佛郎机炮的。
逄芒号使用的炮弹也不一样,是海战专用的铁壳炸药改良后的炮弹,平常用于撕毁敌舰风帆、杀伤人员,以及点燃敌舰上的易燃物。
也就是说,宣国战舰的舰炮射击,不仅有动能打击,还有爆炸伤害。
可惜,宣国战舰同样吃了瘪。佩丹战舰的装甲虽然薄一点,但完全能扛住舰炮轰击。于是双方开始了无休止的对轰。
逄芒号管带卖了个心眼,命令士兵使用壳舰炮炮弹,对准佩丹战舰的吃水线开炮。一轮齐射下来,别说,还真的有点效果,敌舰吃水线附近的甲板凹下去一大块,甚至于有的地方被炸开一条条没有穿甲但是往外翻的口子。
佩丹战舰挨了这一轮齐射,船身剧烈摇晃,不少船员都摔倒在甲板上甚至掉到海里。吃了这种亏,佩丹人哪里肯认怂,也如法炮制对准宣国战舰的水线开炮。不过,这个时候宣国战舰已经直愣愣朝着佩丹军舰撞了过来。佩丹军舰连忙急转弯规避,没想到这正中宣国战舰下怀,一轮舰炮齐射,佩丹战舰水线附近的装甲又一次受到重创。这一次舰炮干脆在水线装甲附近撕开一条口子,海水不停往里灌。佩丹战舰见势不妙,连忙掉转船头加足马力,一边跑一边修补舰只伤口。宣国战舰自知在极限马力的状态下赶不上佩丹战舰的速度,也很识相地退回港口进行维护。
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佩丹帝国重新集结兵力,矛头直指迪化。然而当他们的机械化兵团开到迪化城外六七里地的时候,走不动了。
一连吃了不少败仗,师捷焦头烂额,手下几个参将军师也无能为力。要说最后还是年轻人有魄力,李符珺提出的意见终于派上用场了。他的计划是,不惜一切代价,避敌锋芒,军队护送劳工和平民后撤,与迪化城内原有的劳工一起生产改进军械,并且利用三个月的时间挖出一条一丈多深两丈多宽绵延数百里的反装甲兵战壕。佩丹的魔动战车下不了战壕,只能发动步兵冲锋,魔动战车变成了火炮,射程还够不到迪化城。佩丹军队人数本来就比宣国军队少两三成,只是凭借装甲部队才占据了上风。现在装甲部队没了,局势瞬间逆转。步兵只能硬着头往城墙冲,冲不到四里地,也就是魔装炮的最大射程还多一里地,迎面又看见一条战壕,宣国士兵在战壕里端着火枪呈类散兵线状向佩丹士兵射击。佩丹士兵由于目标太小,故而命中率不高。仔细想想也是,一个脑袋和直立的人,哪个更好打?
这还不算完,宣国骑兵神不知鬼不觉从后面冲上来,给佩丹士兵一个热情而“马上”的招呼。佛郎机和新研制的杠杆卡宾枪连连开火,打光弹药就亮出自己心爱的马刀和狼牙棒亲切问候佩丹士兵的脑袋,打得佩丹士兵鬼哭狼嚎。
面前有宣国火枪手,头顶有连发大炮,后面还有明晃晃的马刀。在这种极度痛苦,前进进不了、后撤撤不走的打法之下佩丹士兵彻底不干了,扔掉手中的武器,举起双手,“扑通”一下跪在地上,嘴里叽里呱啦喊着话。即使宣国士兵听不懂也差不多知道这群人是投降了。于是骑兵把佩丹的残兵一个不留全部俘虏,还给了战俘待遇。
在李符珺递交的战报上写道:“合此役与顺义、于阗、旃化等多地战斗,共计阵斩敌军两万六千人,俘一万八千人,伤不知所数,起获军械物资无数。我部捐躯九万有余,伤者逾六万,无人被俘。所损失之军械,与缴获之物资,大致可以相抵。”
单论伤亡人数来算,看似这一比四到一比五的战损比有点吓人,其实对于宣国来说这五万人不算什么。毕竟随便拉一个郡城都有至少两三万人的人口,而“天下共计二百七十郡”,像迪化、贡嘎、泠海这样的省会城市,一共十八个,人口都是五万人起步;至于锦川、淮海、京师、洋山四大中书省直辖郡,人口都是五十万人打底。就算按照“战士百里挑一”的标准来算,宣国的理论兵力也有三四十万;实际的军队总数恐怕已经接近百万,何况宣国还能全民皆兵。所以这五万人损失跟本就是皮毛。
反观佩丹帝国,编制内现役的陆军总数只有不到三十万。这一下伤亡几万人,都赶上前十年战争的伤亡总和了。所以,战损比看似吓人,但宣国最多算是破了皮流了血,佩丹帝国却是实打实的伤筋动骨。
佩丹帝国彻底傻掉了。再这么打下去自己指定会被耗死。于是凋零王连夜发去道歉信,向宣国求和。于是佩丹帝国从大宣帝国边境撤军,宣国皇帝也稍微强权了一下。对于那些无力重新建立统治的国家,大宣帝国首创“委托管理”这一名词,即由本国官员管理委托国的政务。名义上是“委托”,实际上是合法占领。
而且不得不说大宣帝国国民个个都是心理大师,在皇帝的一番宣传之下,这些委托管理地区竟然自愿加入大宣帝国疆域。当然,既然夸下了海口,给人家的好处是少不了的。当年,大宣帝国就在这一地区建立了伊犁自治区,并且修改《大宣律例》,承认自治区内人民管理除了征税、征兵、选官这些国家根本权力以外处理自治区内一切事务的权利和权力。
直到一百多年后,几乎全世界通用一星期七天,这个自治区还是遵从长生天的教诲,每五天休息一天,遇到那达慕、肖贡巴哈尔等传统节日也要休息。
边境的问题,也就是外患,暂且解决了。然后就要努力去解决内部问题了。毕竟外敌的存在让全国上下人心高度凝聚,一旦没了这个“粘合剂”,如果不及时处理,那就是一盘散沙。
一个本不该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东西浮出了水面,而把这个东西钓上岸的,就是白梦麟在锦川一带获取的重要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