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人才,首先要以事业发展来求人。除了满足其物质需求外,也要满足其情感需求,以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这才是对待人才的真正方式。
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抓住了重点你也可以很成功,而且往往比别人更成功。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没能成功,只是因为我们太过贪心,总想一口吃个大胖子或是一心能够多用。然而,现实却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就必须脚踏实地地一心想着一件事。
一位表演大师在就要上场时,他的徒弟告诉他鞋带松了。于是,大师点头致谢,并蹲下来仔细系了起来。徒弟转身后,他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于是看到了这一切的旁观者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何又将鞋带解松呢?”大师说:“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鞋带松开,可以表现他长途跋涉后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徒弟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积极性,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
人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做一件事,只有懂得抓重点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
真正的人才总是会认真地看待自己的“猎物”,他们总能找到猎物的弱点——无论猎物是诺克斯堡还是美国总统。成功的人需要非常强的洞察力,能从千头万绪中来找出重点,从无声处听惊雷。只有抓住了重点,你才能更接近成功!
孔雀拼命开屏,却露出了屁眼!
刚入职场不久的人,往往更需要懂得收敛自己。
然而,初入社会的人往往太容易锋芒毕露,放低姿态去虚心学习的人很少。中国目前最缺少的,就是有一定文化基础又能主动去学习的人才。
在现在的社会里,什么重点大学的学士学位实在是没什么值得炫耀的。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多,而缺少工作的锻炼就是很多人的一个最大的缺陷,如果此时还不虚心向老员工请教,而一直洋洋自得于曾经的成绩,那最终就会像孔雀开屏一样,看似美丽却最终露出了丑陋的屁眼。
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的性格,对于一个年轻人的成长确实不是一件好的事情。一味地看重自己,只会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让周围的人都远离甚至讨厌你。
要知道,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生存状况,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要比你强得多,认清自己的实力和地位,对于年轻人来说很重要。因此,不要轻易地展开你美丽的“屏”,适当地收敛一下,适时地伸展一下,让人看到你是具有美丽潜质的,却并不高调,才会得到更多人的肯定,这样,别人也才会更乐意告诉你那些你所不会的东西。
学会收敛,高调做事,但要低调做人!
我费劲千辛爬上梯子的顶端,却发现梯子搭错了墙头……
大多数人都会经过这样一个特殊的年龄段:年轻而缺少人生经验,加上社会竞争激烈等因素,使得很多人往往不能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于是,便在别人的指点和要求下迷失了自我。不仅如此,我们每天还会听到各种评论,也常常说你不能这样做,或你哪儿做的又不对……
总之,我们的生活几乎就在别人的评价中打着转,为了迎合别人的口味而不断地改变着自身,到最后才发现自己已经变得什么都不是。
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认为:现代人因为迷失和淹没在各种目标中,心里很容易产生挫折感和种种焦虑,甚至不快,所以活得很累。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才拥有完整的人格,才能不偏离自己人生的方向。
两个学生一同拜奕秋为师,向他学习下棋。求学过程中,有一个学生非常聪明,但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今天想学下棋,明天又想学画画,不时还有新想法冒出来;另一个学生虽然不太聪明,但每次听课都全神贯注地听奕秋讲解棋道。
一次上课时,有一群天鹅从头顶飞过。聪明的学生表面看来似乎是在听课,但心里却在想着拿箭去射天鹅,梦想着成为一名出色的弓箭手;不怎么聪明的学生专心学棋,连头都没有抬一下,浑然不觉头顶有天鹅飞过。若干年后,专心致志的学生成了一名出色的棋手,聪明的学生却一事无成。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定好了自己的目标,而不要让自己迷失在了别人的口水中,也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奋斗之后回首悔恨。
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之所以会迷失方向,都是因为所要的或所想的太多。这种想法使很多人不能将精力专注于一件事情上,他们总是目标很多,因此错过了许多近在眼前的景色,丢掉了可以马上把握的机会。所以,一旦定好了目标,就专心地去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希望它成功,这样我们就不会感到精疲力竭。
做得少一点,做得好一点,找到正确的方向,才会收获更多。
每个人都有智慧,每天花一点儿时间问自己: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慢慢地,你会发现,那些遥远而不切实际的东西都只是你行动中的累赘,而那些离你最近的事物才是你的快乐来源。这样,你便能更准确地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也只有如此才能不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
关系是泥饭碗,会碎;文凭是铁饭碗,会锈;本事是金饭碗,会升值。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张大关系网,很多时候要想办成一件事,没有点儿关系肯定办不好,要想拥有一份好的工作也不例外。
比如说,要想进国企,首先什么都别说,你有过硬的关系吗,一般关系不用拿出来,没用;比关系要稍微看轻一点的就是文凭,你是从哪个学校毕业的,本科还是硕士、博士,这点对于升值很重要,如果你是一个金牌读书郎,那么恭喜你,胜算很大!
然而,不论是哪行哪业要想干出店成绩,首先依靠的是本事,而不是所谓的关系和文凭。
与关系和文凭相比,本事的含金量大有不同。一个人能够为人所不能为、及人所不能及,拥有别人所不具备的能量,才称得上有本事。这种本事是诸多因素集合而成的全面素质,而不是“好风凭借力”的纯粹关系,也不是苦读寒窗获取的书本知识,而是一种适应社会需要的实际本领,是一种自我发展同时也发展外物的充满张力的生命状态。
有本事的人不是不需要关系,但他不依附于关系去干事;在成就事业的过程中,他也需要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但不必为攀缘权势而奔波劳神,委身于精神侏儒之列。有本事的人也不排斥文凭,但他倚重的是文凭包裹下的知识,尤其是知识的运用、发挥和拓展。
有本事的人可能没有太多的背景,也不见得就一定有名牌学府耀眼的文凭,但他们能以自己无可替代的能耐,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创出一片有声有色、鲜活的天地。
要想拥有自己的一番事业,那就先练就自己的一身本事吧,工作来不得虚的,只有实实在在的本事才是开路先锋!
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会闯出一片天
在填报大学时,大部分人其实并不知道所谓的专业到底学的是什么,因此在懵懂的大学四年之后,糊里糊涂地找了一个工作,于是开始了每天的偷菜、聊天的工作生涯。事实证明,如果你做的是自己最喜欢的事情,那么,即使我们是80、90后,年轻也是可以干出一番自己事业来的。
美国的西方石油公司前董事长哈默博士,年近九旬却还坚持每天工作12小时。他想要对后人说的经验是:要尽量活动和工作,如果你能全力以赴地去做你喜欢做的事情,那么,你就会永远年轻。
其实,享受忙碌就是享受生活,也是一个创造快乐的过程。总起来就一句话: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你会觉得快乐无比、充满信心,干劲十足的结果当然也就是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
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从事自己所喜爱的职业时,他的心情是最愉快的,态度也是积极的,而且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发挥出最大的才能,创造出最佳的成绩。
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大小,与个人的兴趣有着很大的关联。如果你做自己一直喜欢做的事,那么,你的内心便会充满愉悦和快乐。相反,假若你逼迫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即使再努力,那一切也只是一场徒劳。
试着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事,并试着从事这一工作,你就离成功更近了。
工作了才知道,有空调的办公室,不如闹哄哄的教室;工作了才知道,原来消灭剥削只是一种传说。
你喜欢工作吗?你认为工作是一种负担呢,还是一种乐趣?你愿意工作还是愿意无所事事呢?
喜欢与不喜欢工作,其实并不能只从个人的爱好来讲,同时还要从对工作的认识来看。也就是说,在我们心中,工作是什么?
如果我们对工作的认知并不全面,就会把工作看成是一种负担,甚至认为工作完全就是被老板奴役了。然而,做工作,并不是当奴隶。工作其实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当然,我们首先要了解人的神圣性与尊严。人不是机器,我们是有灵魂有理智有生命体的,有喜怒哀乐的情绪的,自然,我们也需要在工作中来寻找乐趣。
麦禅歌基说:“当工作成为乐趣时,生活便是喜乐;当工作成为责任时,生活便是奴役。”有人视工作为苦役,有人却能从工作中获得极大乐趣和满足;有人整天咒骂自己的工作,有人却满怀感恩之心,兢兢业业地从事着自己的工作。
如果我们认为工作是源于人性,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途径的话,那么,我们每人都应该要工作。事实上,世上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工作,或在准备自己去工作,人一生中最长和最重要的时间,也是在工作中度过的。
工作能丰富我们的思想。罗仕坚说:“只有藉劳动,思想才能健康地发展;也只有藉思想,劳动才能变得轻快;思想与劳动不能分家,一旦分家便会各蒙其害。”
任何一个人做任何一份工作,都有他独特的快乐的地方,只有当人们在享受这种快乐的时候,才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人到底是为了生活才工作,还是为了工作而生活。如果你为了生活去工作的话,那等于是为钱而工作,是金钱的奴隶,也是工作的奴隶。工作是一个人天生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找到工作中的极大乐趣。
对于工作,人们总结了这样一个观念:要积极,不要心急。只有当你积极的时候才会采取行动去找寻能够达到目标的方法,或许找领导来洽谈,或者你自己去采取一些行动,这是积极的做法。心急是心态方面出了问题,一直很心急,却没有积极采取行动,这样当然不会有结果。
人们在巅峰的状态下情绪最好,工作效果也最好。要想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首先要明白一个人的成就取决于你所认定的痛苦和快乐;乐在工作有很多好处。活在现在,享受过程,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你需要工作。
三、工作新哲学
经历一些事情之后,有些道理就这样烙进了心里。职场中的某些金科玉律也成为了人们心中不变的定律。
有些东西消逝后,人们才能看到他的光辉,这是种万幸也是种不幸。
这是80、90后所共有的一句话,既为了勉励自己更加发奋工作,也为了这一群人心中的偶像。
当一个人处于事业巅峰的时候,总会出来许多小人。他们嫉妒那些成功者,渴望自己也能像成功者一样。于是,他们便会做出许多令人发指和令人鄙夷的事情,这时被陷害的人就会因此跌到事业的谷底。
当杰克逊红遍全球的时候,有人开始造谣,杰克逊鄙视自己的黑皮肤,因此不惜全身漂白。然而,事实是什么?迈克尔·杰克逊患上了“白癜风”,而之所以有扭曲事实的报道就是因为超级巨星背叛种族漂白皮肤将成为一大卖点。其实,杰克逊之所以会有那种瓷白肤色,只是因为已经失去了所有的黑色素,是典型的严重**********。缺失黑色素的皮肤只要晒上十五分钟就会受到伤害,所以杰克逊一出门就打伞。如果有人冒着生命危险长期全身使用漂白药品,那么此人可能不是死了就是躺在病床上了。
在杰克逊去世后,世界对他的看法瞬间转了180度。杰克逊走了,人们才发现,原来这个人如此伟大。他一生独立支持了世界39个慈善基金会,获吉尼斯世界个人慈善纪录,是全世界以个人名义捐助慈善事业最多的人。据2006年末正式发布的数据显示,其慈善捐款达三亿美元。他在世界各地探访孤儿院和当地儿童医院的时间,甚至比他站在舞台上的时间还要更长。
如此伟大的人,值得我们尊敬,永远的尊敬。但是无论怎样,Michael Jackson,还是永远的走了……
有时候,世界就是这样地莫名其妙,只有当你消失后,人们才会发现你有多重要,在工作中也同样。然而,不管你在公司的位置有多高,会遭多少小人的陷害,只要自己心中有义就不会让光芒在消失后才绽放。
只要努力,人们总会认识到你的重要,看到你的光辉!
不怕虎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很多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很难带,他们不耐挫、不专心、又像只刺猬似的没办法与人合作。进入职场,很多年轻人最不能承受的是,念书时只须对自己负责,一人完成即可;成了上班族之后,你的工作只是整体的一部分,你有义务与责任通过协调与沟通,让整件事进行得顺利完整。
而年轻人的心总是比较浮躁,太急于表现,因此很容易造成过度自我中心、团队精神很差的印象,同时还会造成其他人的负担。因此,职场人士戏称,不怕有虎一样的敌人,就怕有猪一样的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