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是把胡国使臣们打发了,多事之秋,琐事繁多。太子清楚的感觉到,近来压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
琐事多了,烦恼也多了。往年,自己深居东宫,学习四书五经,儒家经典;要不就是治国之道,兵法策论;再有就是练习武功,熟用兵器。
现在确是要处理各种事情,困境也多了。首先是永州平叛,然后回来了心爱之人却离开了,还有兄弟长休被常便抓进去,再有是接待北胡使臣,主使又遇害,矛头指的是自己。
好事没啥,坏事却是一件接着一件,停不下来。
孟子曾经就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挫折有时也是一份经历,若没些经历,如何担当大任呢?
傍晚设宴,名曰践行,也就是北胡使臣们临行走个形式。次日早上,使臣队伍出发,当然,还带着他们的主使李茂盛的尸体和芦小絮。
中间这一段空余,常便的事情也弄清楚了。
事情是这样的,常便的确是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推动着这刺杀在计划好的轨道上缓缓发展。
常便这样做有两个原因,其一自然是可以嫁祸太子,挑拨皇上和太子的关系。
这其二,便有些意思了,因为爱情。你没有听错,是爱情。芦小絮丰腴饱满,相貌极佳,特别是那两双水灵灵的摄魂大眼睛,硬是把这个以无情著称的单身数十年的老魔头降住了。
常便虽说也是常常流连于风月,可他从来没有动过一丝一毫的情。世人皆知人心是肉长,亦知京辑司常便无心无情。都晓得他狠辣冷酷,毫无感情。
世事皆有因果,一物降一物。常便这铁石心肠终是对这神奇女子动了动,有些事情就是如此奇妙,无法预料。
至于芦小絮为何要置李茂盛于死地,也是需要说道说道。
芦小絮作为一个暗探,北胡当政者要有一个可以制约以保证其忠诚的筹码,这个筹码便是芦小絮的弟弟。
芦小絮直接对北胡小皇帝负责,姐弟情深,小皇帝手里的弟弟可以极好地制约姐姐,保证其对自己的无比忠诚。
当时常便用芦小絮供词陷害东元元之时,也是以弟弟性命来要挟芦小絮画押。芦小絮相信,以常便的能力,在异国杀个小孩子还是易如反掌的。
芦小絮被常便放走,常便将其藏匿于杏花阁,此时芦小絮便与小皇帝取得联系。
小皇帝密旨,除掉李茂盛。并许诺,这个任务之后,芦小絮便是自由之身,姐弟也可以团聚。
芦小絮也许诺常便,此事结束,两人便长长久久,生生世世。恋爱中的男人也是智商为零,同意的干脆利落。
两人一合计,便是一套极损的计划,用太子身边人之手,借刀杀人,一箭双雕。
又是一个问题,北胡小皇帝又为何要置李茂盛于死地?难道是自断手脚?当然不是。这政治风云,复杂无比。
这李茂盛是北胡老皇帝托孤老臣,大权独揽,骄傲无比。以皇上长辈自居,在朝堂之上多次公认与小皇帝发生争执。丝毫没有将小皇帝放在眼里,视其为一个毛头小子。
小皇帝因这李茂盛及其众多党羽,寝食难安,始终放不下心来。打草却怕惊蛇,于是密诏令芦小絮于异国斩草除根。
如此既可断绝心头之患,又可嫁祸贞国,为出兵增加一个正义的理由。这亦是一箭双雕,一举多得。
众人皆知,庙堂乃天下肮脏之至极所在。权力之争,步步惊心,稍有不慎,玉石俱碎。
这曾经叱咤天下的胡相李茂盛,死了便是死了。真相将掩埋于历史滚滚的尘埃之中,后世谈及,也无非是一声唏嘘罢了。
李茂盛一死,北胡朝堂上立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往日李系一党,没了主心骨很快便分崩瓦解,成了一盘散沙。
当然,这是后话。
对于贞太子来说,这堆乱麻般的诸事,也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