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当我们正处在身强力壮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却慢慢变老。儿女是父母的传人,更是他们最贴心的人。当我们还年轻时,父母是我们的靠山和支柱;当父母年老时,我们则是父母的拐杖和依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关照父母,体贴父母,把父母的冷暖时刻挂在心上,就像我们小时候,父母把我们的冷暖挂在心上一样。
9龄童的孝心
在中国的古书《三字经》里,有“香九龄,能温席”的记载。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
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孝悌小课堂:
孝敬父母,反映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冬为父暖席,夏为父驱蚊,虽然算不了什么大事,但其中的关怀和爱心,决非金钱可比拟。联想现在,有许多成人并没有对父母尽到关心的责任,而只是按时给父母发点生活费,平日借口没工夫,根本不去看望父母。这样的“孝心”,并不是最好的孝心,只是尽一下义务而已,做父母的并未从中得到真正的温暖。
千里探亲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
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
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搀扶相行,衣破成条,脚生老茧。几个月后,他们终于见到了二老。四人抱头痛哭之后,祖父、父亲心中为自己有这样的孝顺后代顿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伦之乐之中。
孝悌小课堂: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长辈,养育了后代晚辈,自然应受到后代晚辈的孝顺尊敬。试设想,一个对父母长辈出言不逊、举止不雅的人,能成为爱国成才、奉献力量的人物吗?古今往来的名人贤士,多是忠孝双全,值得称道的杰出人物。
有忠有孝
狄仁杰是唐高宗时的一位著名丞相,为人刚正不阿,很受人敬重。
狄仁杰任大理丞时,一年里断了很多积压多年的案件,涉及1万7000人,事后没有一个人上诉。当时的武卫大将军权善才犯下误砍昭陵柏树的大罪,狄仁杰上奏,说他罪当免职。高宗命令立即处死,狄仁杰又奏,说他的罪不该处死。皇帝脸上变色,说道:“权善才砍伐昭陵的树,让我不孝,必须处死。”天子的左右见皇帝脸色很难看,都使眼色示意狄仁杰出去,狄仁杰说:“陛下制定法律,悬挂在宫门之上,服劳役、流放、死罪,全有差别。哪有犯罪不至于死,却下令赐死的呢?法律如果无常,那老百姓又该怎么办才好呢!陛下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臣请求从今天开始。古人说:‘盗窃高庙玉环就诛灭整个家族,假如有人盗挖长陵,陛下又怎么加刑?’现在陛下因为昭陵的一株柏树而杀掉一个将军,千年以后,人们会怎么看待陛下呢?这就是臣不敢遵旨的原因。”听了狄仁杰的解释,皇帝的怒气逐渐消除,权善才因而免死。过了数日,高宗任命狄仁杰为侍御史。
狄仁杰不仅是个刚正不阿、忠于君主、以理服人的臣相,还是一个充满仁慈和孝心的人。他对自己的父母感情非常深厚,无论官至保职,身居保处,心里总是装着父母。朝廷授给他并州都督府法曹参军的时候,有一天,他结伴同游太行山。这时,他往南望见一片白云在空中飘荡,就对随从说:“我父母就住在那片白云下面,我的父母双亲啊,不知现在可好!”长时间站在那儿眺望白云,等云飘走才继续赶路。
狄仁杰孝顺友爱,远过常人。在并州的时候,有同府的法曹参军郑崇质,母亲年老多病,自己却又要出使到极远的地方去,心中很为难。狄仁杰对他说:“太夫人有病,你却出使远方,怎么可以将离别的忧愁留给老母呢!”于是,狄仁杰到长史蔺仁基那里,要求代郑崇质出使,使蔺仁基非常感动。
孝悌小课堂:
虽然古人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但狄仁杰却把忠和孝都做到了。古人如此,我们今人呢?生活在文明礼貌充盈其间的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以忠孝两全的标准要求自己,既忠于国空,又孝敬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父母,处处为他们着想,这样才不负父母之恩。
怀橘遗亲
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也是当时的著名科学家。他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
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孝悌小课堂:
陆绩心中装着母亲,虽然有违做客之礼,却也能获得他人的谅解。一个不愿独享水果,吃着水果想着亲人的人,无疑是孝亲的榜样。
孝感天地
姜诗是东汉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孝悌小课堂:
许多孝亲故事,就像一些传奇和志怪一样荒诞不经,因为其中的情节背离了常理,但其中心思想则是宣传孝道至上,孝顺为大,舍此都是处于次要地位的。古人说:“百善孝为先”,所以,孝是考察人情和人品的主要方面。明白了这个道理,类似故事的一些情节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弃官迎母
朱寿昌是宋朝时的人,他七岁的时候,他的生母因为被嫡母嫉妒,被赶出家门另嫁他人。从此寿昌就和生母分离了。
寿昌从小就失去了母爱。他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有母亲在身边,天天嘘寒问暖,疼爱有加。非常的思念自己的母亲。每到初冬,别的小朋友的母亲早早的为自己的孩子做好了棉衣,可是寿昌的生母却不在;当别的小朋友心中有了委屈,可以依偎在母亲怀里撒娇时,可是寿昌却不能;试想一下,没有母亲,是多么盼望能像别人一样,可以经常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
寿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一直努力读书,后来当了官。虽然生活很富足,可是天下哪有不思念父母的儿子呢?所以他一直明察暗访,希望能找到自己的母亲。
五十年来,寿昌几乎日以继夜的思念、惦记着远方的母亲,相思之情常每每言及就涕不成声。他是多么希望自己可以亲自服侍母亲,让母亲重享天伦之乐啊!可是寿昌屡次多方打听,都没有办法得到母亲的下落。
后来到了神宗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年纪已经大了,遗憾母亲不能奉养在旁,心里感到非常的遗憾。可是茫茫人海千里迢迢,去哪里寻找母亲?他想再不找到母亲,怕是没有机会了。所以他就断然辞去官职,要亲自外出去寻找他的母亲。
因为寿昌此时的年纪也大了,家里人也不放心他,都来劝阻,可是寿昌坚决的对家人说:如果不见到母亲,就永远都不回来。他远到秦这个地方,也就是现在陕西省寻母。他的心非常的坚定,他抱定必死的决心,一定要寻找到他的母亲,与自己共享天年。
寿昌一人在外,人生地不熟,遇到很多险阻,非常艰辛,可是,困难丝毫没有动摇他寻母的念头。相反,他想到和母亲分别五十多年都不可以团聚,就更加深了寻母的信念。他走到哪里打听到哪里,天天祈祷。
终于,到了同州这个地方,奇迹出现了,就在这里,他辗转得知到母亲的下落。这个时候母亲已经七十几岁了,依然健在。分别五十多年,母子相聚,相拥在一起,多少悲欢离合啊!母子俩五十多年骨肉团聚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寿昌非常的高兴,把母亲迎回家里同住,很是孝顺。全家过着幸福的生活。
孝悌小课堂:
朱寿昌与母亲分离长达五十多年,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能始终保持对母亲的孝思不变,实为赤诚孝心的真情流露。谚语说得好,孝感天地!,朱寿昌母亲五十年下落不明,到最后,靠朱寿昌坚定的寻母誓愿和毅然辞官、不畏艰困的找寻,终能骨肉团圆,力尽孝道,是多么的令人感动。与朱寿昌相比,我们这些为人子女者,能有服侍孝养父母的机会是何等的幸运!把握住在父母身边的日子,用心尽孝,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和悔恨啃噬自心。
包公孝亲
包拯是宋代著名的清官。他的父亲叫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交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孝悌小课堂:
有许多包拯的故事讲的是他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
把最好的一切献给母亲
元朝的李忠,是晋宁人。在他年纪很小的时候,父亲就不幸去世了。从此以后,他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
自从父亲过世后,他的母亲就开始身兼二职,默默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平时,她外出耕田种菜像男人一样维持着家庭的生计,走进家门,又要纺纱织布,打理家务,教育子女,尽心为孩子营造温暖的家庭气氛。母亲克勤克俭的生活作风和谨守节操的坚忍意志,让李忠耳濡目染、牢记在心。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李忠不仅早早就懂得如何去体贴和照顾母亲,还以幼小的臂膀努力分担着母亲的辛劳。察觉母亲口渴了,他就为母亲端茶倒水;母亲外出劳作回来,他就帮母亲按肩捶背;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他就学着母亲的样子,清扫做饭;夜幕降临了,他就准备好洗脚水和床被……不知不觉中,他学会了劈柴挑水;农忙季节,他小小的身影已经陪同母亲一起忙碌在田间地头。
李忠时时处处都念着母亲的辛劳和需要,把家中最好的一切都奉献给母亲,还想尽方法替母亲分忧解愁。孩子的孝顺,成为了母亲强而有力的精神支柱,就算自己再苦再累,也觉得非常值得。丧失亲人的精神伤痛,就在母子之间相互的爱与关怀中,被抚平。饔飧不继的日子,过得也并不觉得艰难。
乡亲们看到小小年纪的李忠,对母亲如此孝敬,做事勤奋努力,都深受感动。他们不但常常伸出援助的双手,还纷纷以李忠为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子女。村里出了这样至孝的孩子,是全村人的荣耀。
大德七年八月的一天,李忠家所处的郇保山一带,突然发生了猛烈的大地震。剧烈的震波突如其来,使整座山都在为之移动。震波所及之处,房屋都在顷刻之间轰然倒塌,成片成片地被夷为平地,被压死的村民,惨不忍睹。
就在剧烈强大的震波携带着被震飞的山头,冲向李忠家的千钧一发之际,奇迹发生了:飞散的山头突然分做两支,呈V字型,从两侧绕过李忠家的房屋,一直到五十多步以外的地方,才又合拢在一起。李忠的家,就这样在强震的灾难之中得以幸免。
被震灾毁坏的一万零八百个区域一片狼藉,人员死伤不计其数。然而,无情的地震似乎也懂得敬畏孝子,在快到李忠家的时候,能绕道而过,使得至孝者李忠家能得以保全。
孝悌小课堂:
翻开人类历史,天灾几乎从未曾断绝过。而确凿的史料,同时也记载了许多至孝者身上发生的诸如瘟疫不侵、水火风雷不殃等等孝感天地的故事。这些故事不管真伪,都充分证实了行孝行善的人,最能够得到上苍的眷顾与保护。纵使是在危难关头,他们也能够趋吉避凶,化险为夷。
孝顺媳妇
汉朝有一个陈孝妇,自幼熟知女子应遵守的礼仪。未出嫁时,邻居就都赞扬她贤德。嫁到丈夫家后,侍奉婆婆尽到了媳妇的职责,一言一行都按礼仪要求去做。
当时,边关吃紧,军书纷至沓来,征召士兵戍边,军令十万火急。她的丈夫也在被征调的名单中,起程戍边时,全家人凄凄惨惨的情形自不待说。丈夫含泪指着母亲对她说:“我如今就要长久与你们分别了!沙场无情,生死难以预料。能够活着回来固然是万幸,万一不能回来,我母亲老了,你念我们夫妻的情分,代我奉养老母,我即使死了也能瞑目了。”
陈孝妇哭泣着答应他说:“媳妇如同儿子,侍奉老母,是我分内的事。你放心去吧,不要挂念老母。我既然答应了你,无论生死都不会改变。”这时,老母亲也是老泪纵横。陈孝妇百般劝说安慰。
丈夫到了前线,战死在沙场。噩耗传到家中,婆婆和媳妇相对大哭。然而,陈孝妇自此以后奉养婆婆,仍旧和丈夫在世时一样,纺织缝纫,作为家业。陈孝妇的父母见女儿年轻,又没有生儿育女,劝她改嫁。陈孝妇说:“丈夫离开时嘱咐我奉养婆婆,我已经答应他了。已经答应而不能有始有终,就是对丈夫失信,我死了有什么脸面再与丈夫相见!”说罢准备自杀。父母这才作罢。陈孝妇奉养婆婆28年。婆婆80多岁去世。陈孝妇把家中的田产、宅院和财物都卖掉,用这些钱安葬了婆婆。
孝悌小课堂:
陈氏牢记丈夫的嘱托,孝敬婆婆几十年,实在难得。为了照料婆婆,她几十年都未改嫁,这种牺牲个人幸福,照顾亲人的行为,更难可贵。虽然在今天看来,为养婆婆终身不嫁的行为不一定值得提倡,但她的孝亲意识和精神,则应该发挥光大。
彦斌乞灵
元朝时候,有个姓史名彦斌的人,生平有孝顺的行为。有一年,黄河的河水泛滥了,他母亲的灵柩被水漂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史彦斌就把草做了一个人的样子,放在水里。头仰天叫道:“天啦,我母亲的棺木被水漂得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请求上天可怜我这个没有母亲的人的一点心。借着这个草人,指示我母亲灵柩所在的地方。”说完,满面都流着眼泪。他坐了船,跟着草人走。过了十多天以后,走了有三百多里的路程,那个草人就在一个桑树林里停止了。史彦斌到了桑树林里去看,果然他母亲的灵柩正在那个地方。于是,他把母亲的灵柩用船载了回来,重新安葬。
孝悌小课堂:
史彦斌的行为,看似离奇,却体现了他对母亲亡灵的一片忠心。他没有因为天灾人祸,对失去的亲人的灵柩不管不问,也没有知难而退,不愿努力去寻找,更没有借口水灾,不再祭祀母亲。因为他的诚心,因为他的孝心,他终于找到了母亲的灵柩,这也是上天对他的孝行给予的嘉奖吧。
赵咨迎盗
汉朝时候有个赵咨,在敦煌地方做太守官。后来因为有病就免了官,回到家里。他亲自带领子孙们耕种田地,奉养母亲。
有一夜,有许多强盗到他家里来打劫,赵咨得知了,恐怕母亲受了惊慌,于是自己先到了门口去迎接强盗,又陈设了饭菜请强盗吃,并且对他们说:“我有一个年老的母亲,年纪已经八十多岁了,又生着疾病,是要供养的。请求你们稍留下了一些儿衣服和粮食,使我可以供养我的母亲就好了。至于妻子的物件和另外的物件,一点也不敢请求留下的。”强盗们听了他的话,非常叹服他的孝顺,又觉得自己的惭愧,大家都跪下了,辞谢着说:“我们太不成样子了,冒犯了府上,侵害了你这位贤人君子。”说完,一齐飞也似的去了。赵咨追上去,把物件送给他们,已经来不及了。
经过了这件事情以后,赵咨的名声愈加大了。后来做了东海相的官。
孝悌小课堂:
赵咨之所以说动了强盗,是因为盗亦有道。强盗也是父母所生,也有敬老孝亲的思想,这是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已深入人心了。所以,当赵咨的孝心体现出来之后,自然会让强盗有所触动。可见,孝心是世上最能征服人心的道德品质。
考叔舍肉
周朝时候,郑国有个颍考叔,是在颍谷地方做守边的官。他得知了郑庄公起初为了弟弟的事,对母亲立了不到黄泉不再见面的咒,后来又有点懊悔了。
他就借了献进物品的机会到了庄公的那儿。庄公叫他吃饭,他吃饭的时候留着所赐的肉不吃。庄公觉得很奇怪,就问:“你为什么留这些肉呢?”颍考叔道:“小人有个母亲,凡是小人自己家里献进去的东西,母亲是都吃过的了。可是没有吃过君上所赐的肉。所以我留着不吃,预备拿回家去,送给母亲吃。”
庄公听了颍考叔有这样的孝顺,不禁心中有所感触,就说道:“你有母亲可以送给她东西吃,怎么我没有母亲呢?”颍考叔说:“这个是没有关系的,君上只要在地下掘下去有了泉水就好,母子两人在地道里面相见,哪一个人再敢道个不字呢?”庄公就依了他的话做去,于是他们母子两个依旧和从前一样的相处了。
孝悌小课堂:
处处想着亲人,以亲人为念,即使是在外面享用美味,因为想到母亲未曾用过,也要冒着失礼的风险留下一些美味,以便母亲也能分享。这种“母亲没有享用我就不能独自享用”的观念,体现了孝道为大、父母为大的孝悌思想,是古代孝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后人深思。
王裒泣墓
三国的时候,魏国有一位姓王叫王裒的人,非常孝顺。
他的父亲叫王仪,当时是在朝廷里头当官,有一次晋文帝出兵,在这次出兵当中,朝廷死了非常多的士兵,所以文帝就在上朝的时候,询问底下的这些文武百官,要大家分析这次战役为什么会损失惨重。结果没有人敢出口说话,唯独王仪他是一个高风亮节之人,他就直陈说:这次战役的责任完全归于元帅。大家都知道,元帅就是当时的文帝,所以文帝非常的生气,一怒之下就把王仪拉出廷外问斩,死于非命。王裒面临父亲如此冤屈而死,非常难过。因此他终身不再面向西坐,以表示不为晋朝之臣。王裒自幼饱读诗书,所以他的学问、品行非常好,朝廷也屡屡征召他出来为官,可是王裒面对金钱名利的诱惑,都不为所动。
王裒对母亲也百般孝顺。只要是母亲的事情就亲力亲为,体贴入微。母亲过世后,他非常的悲痛。母亲生前胆子小,最怕的就是打雷。所以每当遇到风雨交加、雷声隆隆的时候,王裒他就会很伤心的飞奔到母亲的坟墓上面,去那里哀泣着说,孩儿就在此地,母亲不要害怕。
有一次,王裒依在一棵柏树前号哭,他的眼泪涔涔而下,滴落到柏树上面,想不到柏树也因感召到王裒的孝顺,竟也枯萎了。可见一个人孝心孝行的力量有多么的伟大!这种发自内心而来的孝,它可以感动天地万物!
王裒他这么孝顺,所以每当他授课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时,他就非常的难过,潸然泪下,难过到没有办法教授学生。他的学生担心老师哀伤过度,所以就把《蓼莪》这一篇给废止。
孝悌小课堂:
一个人的孝心孝行,不但感动到天地万物,更是可以作为后人最好的典范。我们看到这样的孝行是不是也深受感动?父母从小把我们拉扯长大,辛勤的照顾我们。从小,如果生病,最着急担心的就是父母;孩子出门时,父母又会想孩子是否安全;出门办事,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情,就是探望自己的孩儿是不是很好,父母的心时时刻刻都牵挂在孩子身上。想一想父母他是怎样照顾我们的,那么我们今天长大成人了,有没有想到父母年纪大了,是不是我们有尽到孝心?
徐积避石
宋朝时候,有个徐积,三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他的母亲亲自教他读着孝经。他一面读着书,一面想起了父亲,就不禁流着眼泪了。
徐积事奉母亲,不论什么样用力气的事务,都是他亲身自做,不要别人替代。到京城里考试的时候也载了母亲同去,不间断早晨和晚上请安的礼数。后来二十多岁的时候就中了进士。可是还没有娶亲。人家问他。他说:“假使娶了一个不贤的妻子,反而要叫母亲生了气的呵。”他又因为父亲的名字叫石,所以他不用石头做的器具。遇着了石头铺的路,也避开了不踏。有人对他说:“这样避讳很难。”徐积就回答他们说:“因为我一遇着,就凄然地伤了我的心。因此又想到了我的父亲,所以不敢用脚踏在上面了,并非我故意避讳呀。”到了元丰年间,皇帝圣旨下来,赐给他绢料和米粮,表扬他的孝道。
孝悌小课堂:
中国古代讲究“忌讳”,其中一条是不能提父母的名字,哪怕是其中一个字也要避讳;推而广之,凡是与父母名字相关的物体也要回避。古人认为这也是孝的一部分,是敬重父母的表现。因为父母的名字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用现代的观点看来,这显然是过时的。但我们不能说古人做的不对,在古代,这个做法是普遍的,是容易理解的。
鼎臣祝寿
明朝有个状元宰相,姓顾名叫鼎臣。他父亲五十岁的时候才生了他。顾鼎臣幼小的时候就非常孝顺,略略大了一点的时候,就做了一篇表文,在每天的晚上焚了香祝告天地,情愿减去了自己的寿算给父亲添着,那样就可以让父亲看见了他成人的时候。
有一天的夜里,他做梦看见有一只黄色的仙鹤从天上飞来。他就赶上去一看,原来就是自己曾经烧掉的一张表文,并且后面还有几句批语说:“鼎臣减寿益亲,出于至诚,父延二纪,鼎臣状元及第。”后来,顾鼎臣果然中了状元,官做到了宰相。这时候、他的父亲还在世上,亲眼看见了儿子受了皇家的封赠。
孝悌小课堂:
读了这个故事,就像读了一则神话。人的寿命不是谁赐的,自己的功名也不是谁赐的。我们也大可不必祈祷谁谁为了亲人的长寿而要求减去自己的寿命。我们如果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一个孝子那纯朴至孝的情怀就可以了。
明星的女儿心
演员梅婷小时候聪明活泼,乖巧懂事,人见人爱。1988年,梅婷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前线歌舞团舞蹈班。舞蹈班的女孩子特别爱美,她们经常一起去街上买漂亮的衣服和各种化妆品,而梅婷几乎很少上街,经常一个人呆在练功房里练功。
一天,母亲来学校看女儿,见其他女孩子一个个打扮得像公主,而梅婷简直就是她们中间的“灰姑娘”,母亲内疚极了,她觉得让女儿受委屈了。于是,她带着女儿来到商场里,要给她买几套漂亮的衣服,梅婷坚决不同意:“妈妈,你们为了培养我,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不能再给你们增加负担。再说,我从来不和同学们比吃穿,只和她们比学习。”女儿小小年纪就能说出这样的话,就知道这么体贴父母,母亲欣慰地笑了。
5年后,梅婷毕业进入了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舞蹈队。领到了第一个月的津贴时,她给父母每人买了一个礼物,然后把剩下的钱全部交给了母亲。母亲搂着女儿,幸福地说:“我们的小婷婷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了。”
1996年,梅婷考入了中央戏剧学校表演系,昂贵的学费和在北京的各种开销,对他们家来说,是一笔庞大的开支。梅婷想,自己再也不能加重父母的负担了。因此,上学期间,她总是寻找机会拍摄一些广告,在剧组去客串一些角色,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甚至还能给父母一些零花钱。
随着梅婷主演的影视剧的播出,梅婷渐渐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此后,她的片约不断,很少有时间与父母见面了,但无论走到哪里,她始终觉得自己是一只风筝,线紧紧拽在父母的手里。平时在外面拍戏,无论多晚,梅婷都要打电话回家,向父母报平安。每次从外地回到家,她都要给父母买大包小包的礼物。随着经济条件的逐渐好转,梅婷为父母换了一套住房,添置了家具,还掏钱让父母去国外旅游,见见外面的世界。
梅婷在北京有了自己的房子后,她每年都要把父母接到北京来住一段时间。那段时间,梅婷不接戏,推掉一切应酬,甚至连手机也关掉,一心一意在家里陪父母。有时,她还一手牵着父亲、一手牵着母亲在公园里游玩,去街上吃各种小吃。朋友见了,劝梅婷要注意自己的名人形象,她却说:“我觉得这样挺好的。在父母的眼里,我永远都是他们长不大的小女孩。”
儿行千里母担忧。梅婷一个人在外面闯荡,父母也深深地牵挂着她。从小到大,父母已经为梅婷操碎了心,因此,梅婷有再多的苦和累,也不让父母知道。
有一次,梅婷在外面拍戏时感冒了,晚上,在给家里打电话时,细心的母亲感觉女儿的声音有些嘶哑,关心地问她是不是病了,梅婷故作轻松地说:“妈妈,您别担心我,我挺好的。”说完,她就挂断了电话,大声咳嗽起来。
这年秋天,梅婷在外地拍电视剧时,不慎摔伤了胳膊,痛得她整夜睡不着觉。这时,母亲打电话问她最近身体怎么样,梅婷强忍着泪花说:“妈,我很好,请你和爸爸放心。”电视剧杀青后,梅婷带着尚未完全康复的胳膊回到了南京,令她意外的是,父母都不在家,哥哥告诉她:“妈妈得病住进了医院。”梅婷一听急了,连忙赶到医院,见到躺在病床上憔悴的母亲,她一下子哭了起来:“妈妈,你都病成这样了,为什么不通知我回来照顾你?”这时,母亲也发现梅婷胳膊上的伤口,反问她:“孩子,你的胳膊怎么了?是不是受伤了?”梅婷这才把实情告诉了母亲,说:“妈妈,我不想你们为我担心。”
那段时间,梅婷忍受胳膊的疼痛,陪母亲在医院里住了几天,和她说话解闷,为她端水递药,把苹果削好皮,切成一片片放进母亲的嘴里。母女俩享受了一段难得的天伦之乐。
孝悌小课堂:
生活总是平凡的,日子总是平常的。回报父母,就是要把自己的点滴关爱,融于平凡的生活中。生活离不开吃喝拉撒睡,孝敬父母也体现在这些琐碎的细节之中。天冷了,给父母添一件保暖的衣帽;天热了,为父母降降温;周末了,陪陪父母说说话;出行了,向父母问一声好……只要你记住父母,爱你的父母,你的孝心时刻都有机会表达出来。
这样才叫儿子
三个妇女正在从水井里打水。
一个妇女对另一个说道:“我的儿子很机灵,力气又大,谁也比不上他。”
另一个妇女接口说:“我的儿子会唱歌,唱得像夜莺一样悦耳,谁也没有他这样好的歌喉。”
第三个老妇人则沉默不语。
“你为什么不谈谈自己的儿子呢?”两个邻居问她。
“没有什么好谈的,”她说,“我的儿子一点特长也没有。”
说完,她们装满了水桶,提着走了。老妇人也跟着她们一起走。
忽然,迎面跑来了三个男孩子,一个男孩翻着跟斗,他母亲露出欣赏的笑脸;另一个男孩像夜莺一般唱起来,妇女们都凝神倾听;第三个男孩则跑到母亲身边,从母亲手里接过两只沉重的水桶,提着走了。
这时,那两个妇女自豪地问老妇人:“喂,我们的儿子怎么样?是不是很棒?”
“他们在哪里?”老妇人回答道,“我只看到一个儿子。”
孝悌小课堂:
母亲总是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却往往忽视了对他们的品德教育。孩子的每一个聪明的表现,每一次取得的好成绩,每一件出众的才能,都令做母亲的兴奋不已。至于是否溺爱,却不愿去思考。就像故事中的那两个妇人,尽管她们的孩子一个很机灵,一个会唱歌,却对正在吃苦的母亲不闻不问。时间久了,他们还会同情母亲、疼爱母亲吗?还会有爱心吗?也许会成为一个冷漠自私的人。那么,有这样的儿子,与没有这样的儿子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我们在享受母爱的同时,也要学会爱母亲,像母亲那样懂得关心、体贴自己的亲人。
为母亲洗脚
一位名牌大学毕业生去一家大公司应聘。总经理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料地问:“你替父母洗过脚吗?”
“从来没有。”大学生如实回答。
“那么,你给父母捶过背吗?”
大学生想了想,说道:“有过,那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为此母亲还给了我10元钱。”
在接下来的交谈中,总经理一直在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大学生临走时,总经理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到这里来。不过,刚才你说从来没有替父母洗过脚,明天来这里之前,请你一定要为父母洗一次。能做到吗?”这是总经理的吩咐,大学生一口答应了下来。
大学生家境贫寒。他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从此,母亲给人当雇工拼命挣钱。孩子慢慢长大了,读书成绩优异,考进了一所名牌大学。学费贵得令人生畏。但母亲毫无怨言,继续靠打工供他上学。就在今日,母亲还在干活,大学生到家时,母亲还没有回来。母亲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他决定替母亲洗脚。
母亲回来后,听儿子说要替她洗脚,感到很奇怪:“洗脚?我还洗得动,让我自己来洗吧。”
大学生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因一说,母亲很理解,便按儿子的要求坐下,等儿子端来水盆,再把脚伸进水盆里。
大学生右手拿着毛巾,左手去揉母亲的脚,他这才发现母亲的那双脚不知何时已经变得像木头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潸然泪下。在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明白,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
第二天,大学生如约去了那家公司,对总经理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我受了很多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学校里从没有学过的道理。谢谢你。如果不是你,我还从来没有握过母亲的脚,我只有母亲一个亲人,我要好好照顾母亲,再也不让她受苦了。”
总经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上班吧。”
孝悌小课堂:
一个连父母都不理解的人,如何理解一个企业?一个连父母都不感恩的人,如何感恩社会?一个连家都不钟情的人,如何钟情一项事业?求职和为父母洗脚,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却暗藏着一个真理:对事业的爱,是从对家的爱开始的;懂得报答父母,才能懂得报答社会。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就要培养一颗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