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爆发,周恩来根据形势,再次指示:
襄渝铁路必须于1972年全线通车
新组成的铁道兵西南指挥部看到,任务如此严肃地摆在面前,而且绝不允许有丝毫疏忽。他们只好一手抓成昆,一手抓襄渝。
当时,与攀枝花钢铁基地和新近从外地迁到西昌的航天发射基地紧紧相连的成昆铁路还没有全线通车,要配套使用,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成昆铁路不完工,部队就撤不下来。
指挥部决定,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在搞好成昆铁路铺轨通车和收尾配套的同时,抽出先遣人员开赴襄渝线作准备工作。
1970年7月1日,在成昆线上的施工队伍终于完成了铺轨任务,从此,指挥部的主要精力逐步转到了襄渝线上。
铁道兵领导机关根据各部队担负任务的情况,陆续向襄渝线调集部队。
早在1968年4月,第六师已经从东北调入重庆。
在襄渝线东段,为支援第二汽车厂大规模展开的建厂工作,国家要求铁路必须于1970年通车到十堰。因此,1969年3月,担任援越抗美修建公路的第十三师从越南回国调入襄渝线东段。
1969年5月,第七师从成昆线陆续转上襄渝线,进入达县地区。
1969年下半年,第一师也从成昆线调入了襄渝线东段。
1969年底,第八师由成昆线陆续调入万源地区。
指挥部又看到,襄渝线中段地质复杂,工程艰巨,将成为决定整个铁路能否按时完成任务的关键。必须调集力量,尽早开工,才不致于延误整个工期。
因此,铁道兵领导机关从铁道兵部队中,再调3个师来到襄渝线。
1970年初,第十师陆续调入襄渝线中段地区。
同年第一季度,多年驻守福建、担负战备任务的第十一师调入襄渝线中段的安康以南地区。
同年第二季度,刚从援越抗美战场归来的第二师也调入襄渝线中段紫阳地区。
至此,铁道兵投入襄渝线的兵力,8个师以外加6个师属团以及机械团、汽车团两个独立团,一共有23.6万余人。
但指挥部仍然考虑到,由于要求通车的时间紧迫,工程必须全面开花,部队没有多少转场和调换余地。因此,劳力缺口仍然很大。
指挥部将这种情况上报国务院,要求劳力支援。
经国务院批准,湖北动员民兵14万人,陕西动员民兵、学生15万人,四川动员民兵30余万人,共同参加襄渝铁路的建设。
全线施工高潮的时候,民兵有59万人,军民共计82余万人。全线先后投入各种机械1.4万余台,运输车辆8500余台。
任务紧急,指挥部感到压力是相当大的。而且,铁路要上马,设计要先行。
指挥部派出多支勘测设计队伍,本着“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指导思想,争分夺秒,对襄渝线进行施工同时的测量和设计。
铁道部第二、第四设计院,大桥工程局,第三设计院和电气化工程局等大批设计人员,集中到了襄渝线。
各设计院共投入50多个设计队,6000余人,参加了襄渝线的设计会战。
与此同时,水电部门在沿线修建了11万伏输变电工程。
1970年东、西头分别送电到白河、万源,1971年分别送电到安康、紫阳。
交通部组成山东、安徽两个车队和部分船只,支援铁路建设工地的运输。
建工部西安红旗钢筋混凝土构件厂,生产部分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梁,保证铺架的需要。
商业部为襄渝铁路施工部队、民兵调拨日用品,保证施工人员生活需要。
当时,成昆线上的爆破声还没有完全停止,战士们身上的硝烟还没有完全散尽。
但大家都意识到,一场比成昆铁路更艰巨、更复杂、更壮观、更激动人心的修路战斗,就要在巴山蜀水之间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