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辉和军汉穿过马苏人的驻地,他们历尽艰辛,找到黔国公的大营。黔国公接连吃了几个败仗,士兵意志消沉,黔国公的心情也很郁闷。黔国公听到于璟领着几个部落里的山民组成的兵丁占领了巴刹城,他忙让幕僚打开地图,想要看看巴刹城的位置。旁边的偏将说:“巴刹城在马苏人的范围之内,那个城堡位置险要,正好处在马苏人后退的必经之路上。如果我们集中优势兵力,先攻破马苏人的营地,马苏人想要退兵,只能退回到巴刹城,到了那里就被于大人挡住了,我们前堵后截,马苏人必败。”军汉说:“国公爷,刘大人也是这么想的,前后夹击才能打败敌人。于大人带的人少,时间长了,恐怕支持不住的,请国公爷早下决心。”吕辉说:“粮米都运到巴刹城里去了,我军打到巴刹城,不愁没有粮食吃。往这里运送粮食却难了,根本就没有路走。”黔国公听了,说:“巴刹城一定要守住,千万不能丢失了。我尽快调集兵马,先打马苏人。”军汉说:“马苏人如果听到巴刹城丢了,肯定会军心不稳的了。恐怕他们会先去分兵攻打包刹城,以防被切断后路。这里兵力空虚了,国公爷正好用兵冲杀过去。”黔国公听了,心里一下子爽朗了很多,如果反击成功,也是大功一件。这些天接连不断的打败仗,都让黔国公无颜以对了。黔国公怎么也没有想到,于璟作为一个文官,竟然敢带着几百个老百姓就深入到敌人后方去了,像把尖刀一样插入了马苏人的要害位置。于璟一下子就扭转了战场的形势,如果能够转败为胜,这件功劳非于璟莫属了。
黔国公命令一个卫指挥使,领兵二万,准备攻打马苏人。他领着剩下的人占据有利地形,严密防守,挡住象王的士兵。黔国公也深感不能再退却了,再往后退,不但他本人脸面无存,大明国威也将丢失殆尽了,到了那个时候,即使朝廷不治罪,他也将无颜活在世上了。
黔国公召集随军将官,对他们说:“新城县令于璟于大人,虽然是个文官,闻知敌兵入侵,召集了六百人,带着两千石粮食前来解困。因为道路难以行走,他们走的水路,误入敌境,借机占领了巴刹城。巴刹城处在一个紧要位置,只要我们这边能够冲杀过去,于大人守住巴刹城,就等于是截断了马苏人的退路了。我们前后夹击,马苏人必败。先打败了马苏人,我们再对付象王的士兵,这样我们就有反败为胜的机会了。于璟作为文官,都敢主动出击杀败敌人,我们作为武将,更应该奋勇向前。难道我们武将还比不上文官吗?”众将听了,多有愧色。从今以后唯有奋勇杀敌,报效朝廷。众将纷纷请战,士气大振。
黔国公让军汉再回巴刹城去,告诉于璟,无论如何都要守住巴刹城。如果兵员不足,于璟可以再派人回新城县尽可能多的募集士兵来,黔国公给于璟写了一份委任状,暂时委派于璟为正千户之职,统领所属的军民。黔国公也感到朝廷所置卫所的军人平时缺乏训练,纪律焕散,军官贪图享乐,贪生怕死,战斗力太差了。平时这些军人并不归黔国公管辖,临时征调,也缺乏协调。黔国公也希望能有一支生力军,能够在前面冲锋陷阵,扭转战局。黔国公看遍了手下众将,只有于璟能够完成他的心愿。只是于璟官职低下,权责有限,黔国公有意提升,如果于璟肯改任武官,升迁之路比文官要快的多了,只是不知道于璟愿不愿意去做武官。
吕辉在黔国公面前对于璟多加称赞,特别是于璟对朝廷和对黔国公的忠心在众多官员之中更是难得的。黔国公当然也知道这些,他也想重用于璟。趁着这次于璟立功,黔国公要力排众议,向朝廷大力提拔于璟升职。
卫指挥使领兵来到马苏人阵前搦战,冯浩连日求战不得,他没有想到明军主动出击了。冯浩点齐了人马,正要上前厮杀。忽然有兵丁前来报告,说:“禀大王,巴刹城失守,被一伙明军占据了。”冯浩听了,大吃一惊,他心里想:怪不得明朝人敢来攻打我了,原来占据了巴刹城了。这可是个要紧的地方,不能当儿戏。冯浩问:“占领巴刹城的明军有多少人?”兵丁说:“约有五六百人……”冯浩听了,气得七窍生烟,他说:“什么?区区几百人就能占领了巴刹城,守卫巴刹城的也有一千多人,这怎么可能?守城官失职当斩。”兵丁说:“明军出奇不意,用运粮船撞开了城门,一窝蜂的全杀进城里,我们没有防备,来不及抵挡,被明军追杀,死份大半,守城官也被杀死了,剩下的人只好逃出城到山上躲了起来。”冯浩现在来不及追究责任,他要先夺回巴刹城,否则后果非常的严重。
冯浩叫来自己的女儿冯青青,他命令冯青青带着自己的属下二千多人前去解救巴刹城,务必要把巴刹城夺回来并牢牢的控制住。巴刹城是马苏人的门户之地,不能有任何闪失。冯青青听到巴刹城丢了,她也深知事态严重,不敢有任何迟缓,带领着自己的部队赶快回援去攻打巴刹城。马苏人听说巴刹城丢了,后路被明军切断,他们都很担心,无心再向前去攻打明军,都在想着怎么才能平安回家去了。
冯青青心里倒是不怎么担心,区区几百个明军她还不放在眼里。以她的能力,与敌军一对一也有胜利的把握,更何况她以四五倍的兵力去攻打属于自己的城池了。冯青青一点也不用担心,两军对垒,不出半日她就能打败敌人,收复巴刹城了。虽然冯青青极不赞成和明朝开战,久战必败。巴刹城在她的手里,到时候和明军和谈,她手里也可以多些筹码来讨价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