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云雾弥漫,缭绕其间。
李轩连沉浸在梦中的花花世界里,也不知道梦见了什么,嘴里流露了一丝丝的口水。
脸上色眯眯的表情,和嘴角时不时显露的坏笑。
让在一旁的薰儿,觉得李轩这个样子。
似乎有一点可爱?
薰儿轻轻的呼唤着,正在与庄周梦蝶的李轩。
“殿下,殿下……”
李轩睁开了眼睛,半睡半醒的眼神很是朦胧,看了下薰儿,嘟了嘟嘴,说道:“干嘛?”
薰儿温声细语的说道:“殿下该去上早朝了。”
李轩睁开慵懒的眼睛,揉了揉眼。
伸了个懒腰,打个呵欠,慢吞吞的从床上起来。
李轩看了看薰儿,伸出罪恶的双手捏了捏薰儿的脸蛋。
光滑细腻有弹性,好好摸~
^0^!
讲真的,李轩对于凌晨3点起床还是满抗拒的。
要不是怕雍王与庆王起什么妖蛾子,李轩一定找个理由不去上早朝。
李轩坐着马车来到了金銮殿的大门前。
古代的人流行坐马车和骑马,官员和有钱人都坐马车。
金銮殿门前,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已经来许多,早朝凡是不当值的五品以上京官都要来参加。
李轩算是第一次上朝,不过从前李轩恶名昭彰,众宫员自觉地行个礼,赶紧避开。
“皇兄来了?”一个头戴金冠,俊秀中的青年行礼道。
“臣弟见过太子太子殿下。”李誉行礼说道。
庆王李弘与雍王李誉!
李轩笑道:“二弟,前日答题答的不错啊!”
雍王李誉闻言,心中掠过一丝怒气,勉强笑道:“呵呵,皇兄天资聪颖,臣弟可比不上皇兄!”
李轩摸了摸李誉的头,说道:“知道就好!”
雍王李誉心中顿时大怒。
摸头?他是把我当狗了吗?
突然,金銮殿门口,当值太监喊道:“上朝——!”
雍王李誉压下怒气,向金銮殿里面走去。
而李轩与庆王李弘也慢慢的走去。
没过多久,内侍童泰出来了。
童泰尖声喝道:“陛下驾到!”
魏帝李宏威风凛凛地走了上来。
待李宏坐好后,众臣一齐躬身行礼,大声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宏大手一挥,说道:“众卿平身。”
众臣一齐说道:“谢陛下。”
当然了李轩是不用下跪的,跟着行礼就好。
当太子虽然经常被刺杀污蔑,但是好处也是很多的。
童泰站在魏帝身旁,喊道“有本起奏!无本退朝。”
忽然,李轩感到不妙,就听到有人喊道:“陛下,臣弹劾太子殿下!”
李轩以前被弹劾的次数多了,以经完全不在乎了,只是,以前都是在背后弹劾的。
李轩没有想到,第一次上朝就被当面弹劾,呵呵!
又是那一个瓜皮?
李轩扭过头去看看,原来是御史王彦。
这个王彦是庆王李弘的死党,选择这个时候弹劾李轩,看来之前李弘被李轩气的不轻。
魏帝李宏,面无波澜的说道:“你要弹劾他什么?”
王彦说道:“太子殿下身为储君,竟不读圣贤书,学冶国之道反而行商贾之事,与民争利。请陛下降罪!”
“臣附议——”
“臣……”
王彦一开口,庆王李弘手下的支持者们纷纷出来弹劾李轩。
雍王李誉的手下,都把目光望向雍王李誉,看到李誉微微点头,也一起上阵,弹劾李轩。
一时间,朝堂半数之臣向李轩问罪。
如果换条罪的话,李轩一定会被问责。
只可惜,在这件事上某人己经被收买了。
李宏说道:“太子,,你有何话说?”
李轩看着王彦,说道:“王大人,你有证据吗?”
“空虚来风,必有起因。闻风言奏事,乃是下官的职责。”王彦说道。
李佑大声说道:“父皇,儿臣弹劾王彦,昨日辱骂天子。”
众官一听,顿时来了精神。
好戏开场了
“太子殿下,你不要血口喷人。臣何时辱骂陛下!”王彦说道。
“就在昨日午后,王大人亲口对其妻说‘陛下昏庸无道,心胸狭窄是个十足的昏君’。”
李轩有模有样的说道。
王彦闻言立马跪下,颤抖的说道“陛下,臣绝无此言啊!”
此时包括李宏在内,众人都忍俊不住。
这时,庆王李弘看不下去了,他出来说道:“太子殿下,您不该侮辱王御史的清白,您说他辱骂父皇,您可是亲眼所见?”
“太子殿下,可有证据。”
庆王李弘立刻反问道。
李轩笑道:“我是听说的,应该是那么回事。”
庆王李弘立刻说道:“太子殿下,你既没有亲眼看到,也没有证据,这不是污蔑王御史吗?”
“空虚来风,必有起因。我只是闻风言奏事。”李轩说道。
这是王彦刚才对李轩说的话,李轩立马就还给他了。
庆王李弘说道:“父皇,您看太子殿下都承认了,他并没有亲眼所见。只是道听途说,不足为信。”
李轩反问说道:“这怎么就不足为信了?”
王彦这时也恢复了过来,他说道:“殿下,你指责臣辱骂陛下事,还请拿出证据来。”
“是呀,你王彦闻风言奏事,张嘴就来,不也是血口喷人吗?你要弹劾我,要拿出证据来。你说,你到对你妻子说了什么?”李轩冷笑说道。
“你……我……”王彦气得浑身哆嗦,一句话也说不出。
这时,李宏看不下去了,说道:“太子,讲重点。别废话!”
李轩直接问道:“王御史,你弹劾我什么,一条条仔细说来。”
李轩的做法,就是要占据着主动。
御史弹劾人,占着很大的优势,就好像后世的某些人一样。
他们会用三分事实,加上三分的猜测。
三分你无法解释,或者是无法反驳的地方。
拼凑成一个合理的‘真相’。
——————
比如,A在公园被杀,而与他的有恩怨的B,正好也在公园。
然后C就说,是B因仇杀了A了。
C并没有亲眼看见,也没有证据。
但是,他用A与B有仇,B也在公园的事实。
然后,拼凑成一个合理的‘真相’。
因为合理性,人们用惯性的逻辑思维去解读这样的一个事情。
那么就算没有证据,众人也会用最大的可能性去给B定罪。
[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放言五首》·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