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稳了帅位,解了潞州之困,锻炼了队伍,整治了辖地,可站在太原城头,前路依旧茫然。
未来,将会有无数的血战在等着李存勖,可下一步要从哪里开始?
评估形势,很容易就看出来,虽然拿下了潞州,打通了去河朔的道路,但河朔地界已经没有一个盟友,以前还有个定州王处存是老关系户,下去了会安排食宿,现在到了那里,人家只会热情招待他吃刀菜饮箭汤。
而在西边,李茂贞,王建们一直都是反梁联盟中的铁杆盟友,跟他们打成一片也许才是当务之急。
在收到李茂贞的求助信后,李存勖继承了李克用军事活雷锋的光荣传统,唯一的区别是李克用做雷锋做到山欲穷水将尽,而李存勖要用这一招风生水起。
从哪里跌倒的就该从哪里爬起来。以什么样的方式跌倒就该用什么样的方式站起来。
为了帮助刘知俊顺利夺取灵夏二州,只好再辛苦周德威同志出动一下。而目标就在晋州(山西省临汾市)。
晋州离太原很近,李存勖在太原城内听场戏,可能过两天,晋州就能知道李存勖听的是那一出。
没多久,周德威兵至晋州城下。
周阳五同志的专业是野战,攻城不是其特长,这一次,他又拿出了打地洞的老招数。甚至都做好了与对方玩地下城与勇士的游戏。
但这次运气比攻泽州要好一点,对方没有跟他拼地道战。
事情总是戏剧性的,晋兵的地下工作者挖汗如雨,大干苦干时,突然哄的一声,塌方了!这一次,没有跑出来粽子之类让人惊喜的东西。
挖人墙脚的晋兵不幸被埋在了里面,但他们的牺牲并非没有意义,上面的城墙倒塌下来后,露出一个二十多步的口子。
地道没了,但城墙倒了,正所谓地下不亮,地上亮。晋兵马上转向这个缺口,蜂拥而至,破城就在眼前,可冲到缺口处,不少人都大叫着退了回来。
再不退,就有可能冲上去的是人,出来的是肉串。
晋州远不是想像中那么好攻的。
守晋州的是刺史边继威,这位市长史书无传,可他验证了朱温手下无弱将。
在缺口处,边继威淋上了火油,堆起了柴草,点起了冲天大火,组成了一道火墙。火墙内还有箭射出。
凭着这道纵火墙,边继威堵住了缺口,这位市长还安排了抢修队,边打边修,到了第二天时,竟然把塌倒的城墙修补好了。
努力没有白费,边继威成功等到了救兵。
秋风里,一支部队正在急奔晋州,领队的是梁朝大将杨师厚。
北上的路杨师厚应该很熟悉,很多年以前,他跟一百多人也走过这条路,那时,他作为非优秀人才由李罕之保送到太原参加深造。
李罕之不笨,知道人才的宝贵性,可面对带头大哥救命恩公立世靠山的要求又不好不给面子,只好从军中随便找了一百多名去应付应付。
可在这些人里面,真有不少人在太原干出了成绩,后面有个叫王建及的,统率了李存勖最精锐的一支部队。而奇妙的是那支精锐的部队却是杨师厚组建的。
这说明环境对一个人的未来很重要。
杨师厚是北漂一百人当中最成功的一位(之一)。
李罕之将他抛弃,李克用将他闲置。只有朱温对他悉意栽培,给了他展露才华的机会。
风吹过杨师厚的发梢,天气微凉,秋叶微黄。当年的失意人已经意气丰发。现在,他终于有机会向太原人证明自己的价值。
策马执枪,杨师厚挺进前面的第一道险恶关口,进军晋州的关隘:蒙坑。
周德威早就安排好了一支骑兵队伍等这位老朋友。
那天,黄沙漫天,铁蹄动地,风卷起汉子厮杀的声音横穿过蒙坑那条黄土大沟。
半天过后,尘埃已定,乱刃满地。
据后来的史书介绍,这一战,周德威的打援部队取得了全胜,而据另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杨师厚逆关而上,击溃晋军,大获全胜。史书里有不少这样矛盾的例子,原因不是别的,史书也是人写的,人写的东西自然是不能全信的。
好在,还有分析这种东西。
胜利应该是属于杨师厚,因为蒙坑之战结束后,这位历经坎坷的大将还活着,更气宇轩昂踏过蒙坑这道天险,向晋州挺进,而周德威在听到前线战报后,点起部队,烧营而退。
黑烟冲天而起,与烟同色的是周德威的脸,进攻再一次受到挫折。打马后退的路上,周德威冷峻,沉默。
但阳五兄不必沮丧,也不必灰心,毕竟哥哥只是来助拳的,真正的大戏将由刘知俊奉献。
刘知俊的活其实叫来料加工,李茂贞提供原材料(大兵),刘知俊负责加工(攻城),产生的利润(城池)大家分成。在周德威进攻晋州时,他已经将灵州围了起来。而他也有一个同样的问题,怎么打援。
杨师厚并不是唯一的救援部队,在围绕晋州进行交战时,另一部队也奔走在救援的道路上,领军的是梁朝另一位大将康怀贞。
刘知俊的选择不多,大多数人会攻城打援两手一起抓,周德威就是这么干的,围着晋州,然后在险要之地蒙坑分兵阻击。
可刘知俊做了一个奇怪的举动,在听到康怀贞的大军将到时,他一不据险拦截,二不呼叫新老板李茂贞帮忙,反而全营开拔,从灵州撤走了。
而更奇怪的是,没多久康怀贞也接到了朱温的最新指示:退兵!
大战将临,两路兵马却选择了撤走?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突然转眼变青楼。
刘知俊确是在灵州吃了苦头,驻灵州的朔方节度使叫韩逊,唐末托黄老班长的福发的家,但此人善于招抚部下,而且对州民很好,按今天的话说就是干群关系处理得好。据史书记载,灵州百姓还主动为他立了生祠。
生祠,就是立个庙,然后加以奉祀,肉身在外面吃酒肉,泥身在庙里吃香火,两不相误,这算是古代人的双薪。唐朝那会,民风还算淳朴,百姓能自愿出钱立生祠,那是民间最高荣誉,到了后来,特别是明朝魏忠贤到处给自己搞生祠,生祠就不再是生祠,而跟公厕差不多了。
攻一座军民和谐的城简直比攻玉皇大帝的灵霄宝殿还要难。
但如果就此撤走,刘知俊就不是无敌王,而是逃跑王了。
从灵州退兵之后,刘知俊并没有犯上右倾逃跑主义的错误,他只是修正了目标值。
刘知俊向凤翔大本营方向做出了一个撤退的姿势,然后突然转身抄向了康怀贞的后路。
这一次,刘知俊同志终于露出了他的獠牙:全歼旧日同事。
这一切没有逃过朱温的法眼。他太了解自己的那帮手下了,因为没事时,他就在琢磨员工们的思想波动,举止习惯,打仗模式。有时候,他还会关注一下员工的家庭成员。
刘知俊外号刘开道,唐僧西游,悟空开道,领导下巡,城管开道。没有胆量和腹黑怎么去开道?刘知俊肯定不会未战而退,这其中必然有诈。
朱温同志英明神武,这些日子来虽然身体有些差,年纪大了,又跟我们一样为房事操劳(注意区别,朱三哥的叫房事,我们的叫买房事)。这些年还被丁会王重师刘知俊们气的头昏,却依然保持了其一贯清醒的头脑。准确判断到了刘知俊的行动计划,但唯一的遗憾是,那会不像现在,一个电话打过去,就能轻易调动军队。
等侦察骑兵将朱温的命令传递到康怀贞的军中,一切已经太迟了。康怀贞倒是坚决执行了领导的指示,只是紧急后撤没多久,在一个地势险要的地方,就碰上了刘知俊的伏兵。
一脸古铜色的刘知俊站在高处,将挺拔的身影投在下面的低洼地里,那是带着死亡气息的阴影。
康怀贞大叫一声:不好!
只记得那时伏兵四出,乱箭像暴风雨般从高处坠落,时不时还有大石头,像极了气象上的大雨加冰雹。
康怀贞阵脚大乱,他似乎想起了潞州城下夹寨被人奇袭的那一幕,那时自己侥幸逃出,这一次,只怕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也许上天还没准备好接收康怀贞,阎王的编制也紧张。
危难关头,救星来了,军中有人暴喝一声,跃马而出,此人骑枣青大马,挥器入阵,甩下一声怒吼:不想死的跟我冲。
这个人是梁朝猛将王彦章,郓州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人,这是一位传奇人物。
在演义戏曲等各种类型的艺术话本里,王彦章与太原的第一高手李存孝曾经面对面交过头,那时,王彦章被描写为一位聚众呼啸,纵横江湖的总舵主,具体工作跟混江龙李俊一样在江面上做些私活。
为了烘托李存孝的举世无双,王彦章成了配角,被李存孝一招搞定,很多年后,李存孝命断五牛,王彦章才敢重出江湖。
这两个人都很厉害倒是真的,但他们确实没有交手,李存孝活着时,梁晋还没有大规模的正面冲突,而且王彦章同志也没有上过山下过江混过黑社会,在很年轻的时候,他就已经走上军人这个很有前途的道路。
还是长安刚从草军手里收复那年,朱温同志分配汴州,到了地方后广募士兵。有一天,来了一个年轻人应聘,此人正是王彦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