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长大的。我记得十八岁那年,父亲跟我说过一句话:“你已经是个大人了,做事还让人省心吗?”
对于“大人”的定义我还是比较模糊的,反而觉得自己还像小孩子一般,爱玩,碰到喜欢的东西还是会忍不住买下来。
但大多数也会因为家境的缘故买不起,所以有时会站在远处看很久。每当到回家的时间时,低头会心一笑。内心故作潇洒的安慰自己,不要也罢。并潇洒的头也不回的走了。
从小就被亲戚贴上了一个“内向”的标签,殊不知在同学面前我是玩的最开的一个。在那些眼高手低的亲戚面前,无话可说。
她们教会了我,贫穷的人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更别说那些打心眼就嫌弃的眼神和无比的炫耀。
幼年时,每当父亲介绍我没见过的亲戚或者每当有亲戚逗我时,父亲总让我喊人。我都是闭口不言,杵在原地。父亲总陪着笑脸说道:“他还害羞,比较内向”。其实我压根就不想喊,也是打心里抗拒她们。
也许我在父亲眼里根本算不上一个合格优秀的孩子,但唯一值得骄傲的是那份固执的坚强。
从小体弱多病的我幸得父亲的抱怨。“怎么又病了,心里烦”是我从父亲口中听到最耳熟能详的话。而我也成为了小镇医院里的常客。
还是那个护士,还是那个打针台。熟悉的那位护士配好药,念叨着我的名字。
看到我坐在了打针台前的的凳子后,嘴里嘟嘟嚷嚷的说道:“让我看看,今天打哪只手好”。护士看到我双手各有五到六个针孔时,脸色略显得有些为难。
我卷起了两只衣袖伸上前说道:“您看中了哪个,觉得哪个好打就打哪个。要是觉得为难,往我额头上打也行。”
一时间,我成为了全部护士的研究对象。最后还是一位熟悉老练的护士下的针。护士讲道我是她打针打过最安静的小孩。
旁边一个孩子的家长惊叹道:“这个小孩怎么都不怕打针的,这么安静,不哭不闹的。不像我家儿子又哭又闹又打人,我们都是连哄带骗的才打上针。”
在父亲与那位家长的交谈下得知,他儿子八岁多。在那位家长的夸赞下,父亲骄傲的大声笑。
父亲骄傲的说别人的孩子打针是又哭又闹,而我是双手一伸,让护士挑着打。而当时的我才六岁多。
九岁那年,我右臂骨折使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当时做手术花了五万多,正是这五万元愁白了父亲的头。
母亲当时在医院陪着我也是满脸忧愁,却是整天见不到父亲的身影。我问母亲父亲呢?母亲告诉我父亲回家借钱去了。而我也是待在医院里三天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
邻床的病友也略知我家现在的经济情况,然后取笑似的跟我讲到:“你爸回家卖房子了。”
听到这句话时,心里一震。母亲在一旁陪着苦笑对我道:“你爸去卖刚修好的房子,怎么办咯?”
虽然知道也没必要去卖祖籍的房子,但我知道父亲与医生窃窃私语时说了多少求人的话。也知道这五万多块钱是很难拿出来的,也是很难借到的。
此时父亲从病房外进来,就好像父亲在门外等候多时一样,话音刚落就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