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勇默然,干涩的问道:“难道我就没有成功的机会?”
程昱笑道:“自然不是,先前所言,不过是程某一人只见,自古成大事者,前期又有几人能看好?
若是许君有光武之神助,高祖之隐忍果决,霸王之骁勇善战,始皇气吞天下之雄心,日后能走到哪一步,孰未可知。
不过,以程某愚见,以许君之能力,若是想要君临天下,这一路,充满着艰辛苦难,许君能否坚持呢?”
许勇张了张嘴,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扪心自问,他是当皇帝的料吗?他能仗着一点先知,就能再这个璀璨的时代独占鳌头?
不能!历史之所以是历史便是不可改变,就犹如河流,哪怕偶然有一颗石子偶然从下流被扔到了上流,可一颗小小的石子,掀不起任何波浪,最多泛起一起波纹。
然而,若是这颗石子变成了巨石,巨大到足以改变河流的时候,迎接他的,将是河流的怒吼和冲刷。
就像现在的许勇,他还没能改变历史的时候,历史依旧按照原来的轨迹运行着,一旦他成长起来,足以改变历史的时候,因为他的存在,历史就已经改变。
那么,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像王莽,还是董卓?
或许两者都不是,但是,他注定了不会成为曹操或者刘备,亦不能成为朱元璋。
曹操和刘备,起初都是得到了世家的支持,只不过曹操选择了唯才是举,刘备选择遵循旧制。
而朱元璋,他身处一个比之三国还要动荡的乱世,汉族岌岌可危,但凡有一个救星出现,那些世家豪强后毫不犹豫的依附,再加上他的雄才大略,才能建立赫赫大明。
可是,朱元璋的出身,也限制了他的眼界,才有了海禁等束缚大汉名族腾飞的措施。
至于孙氏,许勇没有考虑,若是没有历经三世,凭借孙坚或者孙策,最终也不过是一方诸侯罢了。
孙权的为人,虽多有诟病,但不得不说,他有着不下曹操和刘备的能力。
后世有言,曹操黑,刘备厚,孙权又黑又厚,可见一斑。
他许勇呢,前世不过一宅男,既无刘秀位面之子的称号,又无刘邦那种隐忍。
他许勇若真的有这种本事,当初也不会因为朝廷坑杀黄巾降卒而选择离开。
若是他不管那些被坑杀的黄巾降卒,他便能继续追随皇甫嵩,杀敌立功,再向十常侍俯首,献上大量钱财,如今,他也不会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至少,也当为一方太守,牧守一方。
若是他再能钻营,未必不能在灵帝死前,成为一方重臣,如此一来,他的起点就可以跟曹操等人并列。
那个时候,谁还会在乎他出身平民?
可惜,他终究只是普通人,无论是前世所受到的教育,还是今生这十年的见识,终究让他心系百姓,而不能让他踩在无辜百姓的尸骨上青云直上。
至于改革,前世曾经看过有关王莽的评论,其中有一篇,许勇勉强想起,说是王莽并非真正的穿越者,之所以被人误会,不过是他沿用了周朝的一些制度而已。
不过,许勇并不在乎王莽是不是穿越者,因为,传说中,这位就算是穿越者,也只是建国之初的人氏
那个时候的人们,其实还是跟古代人没多大的区别。
毕竟,信息时代,才是现代和古代的分界。
可惜,许勇终究只是普通人,他不能向刘邦和刘备一样,无数次抛家弃子,甚至连累父亲被活生生煮来吃。
至于刘备,自起兵以来,就没有听说过他的家人。
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又得叔父帮助,可从始至终,这两人只出现过一次。
到后来刘备到荆州,多少次抛家弃子?
以刘备的身份,阿斗真的只是刘备的第一个儿子?
不见得,古代难以结婚很早,基本上十五六岁就可以结婚了。
那么,刘备起兵到建立蜀汉,其中过了多少年?
黄巾之乱,刘备已然二十四岁,按理来说,他应当娶了妻,除非他或者他的妻子不孕不育,或者说孩子夭折,不然,以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和避孕的手段,他应该有了孩子才对。
然而呢?他直到公元二零七年,才有了长子刘禅。
黄巾起义在公元一八四年,整整二十三年,刘备在五十七岁的时候,才有了刘禅?
呼,许勇长叹一声,拱手拜道:“多谢程公指点,许勇明白了,既然这样,许勇告辞!”
程昱也拱手拜道:“许君,慢走,不送!”
出了东阿,许勇没有再去哪里,而是返回燕县。
燕县如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事情,全都等着他处理。
一个月后,许勇方才将这段时间积累下来的事情处理好。
而李小也终于回来,许他一起来的,还有三个头戴纶巾的年轻文士。
这三人年纪不过二十三四,皆出身寒门,且只有一位是许勇的同门师兄。
剩下的两人,不过是如同许勇一样,幸运的被书院老师收入门墙。
其中,许勇的同门师兄王晟,年纪最长,二十四岁,性格憨厚,向来恩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也是唯一一个肯与许勇交流的同门。
剩下其他两人一个叫崔木,一个叫黄讽。都是二十三岁,这两人跟王晟差不多,都是那种比较憨厚的人,只不过,黄讽似乎比两人要精明一些。
同时,李小还带回了郭谦的回信,看完书信,许勇面无表情的将信合上,对着三人说道:“三位师兄远道而来,许勇本该设宴款待,无奈如今燕县百废待兴,有很多事情急于处理。
许勇实在分身乏术,不知三位师兄可否先任师弟幕僚,助师弟处理好事务,师弟再向三位师兄赔罪?”
三人连忙拜道:“县君且莫说此言,我等三人奉郭师之命前来,从今日起,便是县君属下,还请县君安排。”
许勇点点头,这三人,或许没有什么大才,但恩师信中也写清楚了,有他们三人在,管理一县之地,还是可以的。
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憨厚之辈,不会出现恃才傲物的情况,所以,让许勇放心使用。
当然,这三位都有家人在冀州,如何才能让他们举家相随,就看许勇的本事了。
许勇没有嫌弃,当然也嫌弃了,三人来了大半个月,就把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虽无出彩的地方,亦没有可以挑出的毛病。
还有就是,他们很安分,对于许勇的变革,没有表露出一丝拒绝,而是积极的配合许勇,把许勇从案牍之劳中彻底解脱出来。
于是,许勇就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打造自己麾下的士卒,同时,还有招揽人才。
没错,许勇没有放弃招揽人才的心思,虽说程昱的一番话,让他有些颓然,甚至不知道前路如何,但无论怎样,增强自己的实力,才能让自己在这乱世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
这段时间,许勇又打听到了几个人才,陈宫,满宠,董昭三大谋臣。
其中,陈宫勉强跻身顶尖谋士,满宠,董昭可称之为一流。
两大名将,于禁,太史慈。
于禁,曹操麾下五子良将之首,若非后来投降关羽,或许,他的名声不在张辽之下。
太史慈,东吴孙策麾下第一大将,与小霸王孙策不分胜负的存在。
可惜,三国演义尊刘抑曹,打酱油的东吴,让知道太史慈的人不多。
其中,除了太史慈是青州人氏以外,其他的,都算得上兖州人氏。
可惜,许勇连陈宫的面都见不到,陈氏乃是老牌士族,根本看不起许勇,许勇连陈府的大门都没进去。
满宠在山阳郡为官吏,也拒绝了许勇,董氏已然搬往冀州。
于禁带着一批乡勇投靠了被何进派来招募乡勇,讨伐已经变成的黄巾军骑都尉鲍信,自然也看不上许勇。
太史慈呢?已然在东莱郡中任职,颇受郡守重用,许勇亦是白跑一趟。
至于其他那些许勇知道名字的名臣猛将,要么离得太远,要么去了也是白跑一趟,要么就是记不住人家是哪里人氏。
比如说张辽,雁门地处并州,这来回一次,少不得一年半载。
张飞但是近了,就在幽州,隔着一个冀州而已,可这个时候,他已经是刘备的人了。
许勇可没本事从刘备手中抢过人才。
至于其他,不必细表。
所以,许勇思前想后,决定把精力放在太史慈身上。
他记得,后来太史慈似乎经历了什么,只身逃亡,后来的北海相孔融感其忠义,照顾太史慈的母亲,才有了后来太史慈冲出重围,向刘备求援,救出了被黄巾围困的北海国。
所以,太史慈虽然拒绝了许勇,但许勇还是厚着脸皮跟他结交。
之后,许勇便来往于燕县和东莱之间。
眨眼间,便过了三年。
这三年,发生了许多大事,其中,许勇因为征讨黄巾有功,虽然没有提升他的官职,但却等其为平贼校尉,封关内侯。
汉末初校尉一职秩比两千石,乃是很高的军职,其中又以西园八校尉为首,位只在大将军或者车骑将军,骠骑将军之下。
当然,许勇这只是杂号校尉,地位肯定没有西园八校尉那样高,但却也并非杂鱼。
到了三国时期,校尉就成了低级军官。
这其中,想必张让和段珪出了不小的力气。
关内侯就不用说了,比较低级的爵位,只有名而没有封地食邑,还不及亭侯。
不过,大汉非战功不得封侯。
所以,虽然只是荣誉爵位,亦让人眼热。
最重要的是,校尉一职和关内侯的爵位,给许勇减少了很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