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青梅来了三日,昨天才走。与高二郎讨论了今年的商税、农税等情况。初步定下,今年春秋两笔商税,共向户部上交十万两银子。
明朝的商税,其实有两笔。表面上是一笔,是交予朝廷户部的正税。
一个县所定的商税,是以明初定下的商税为准,其收取的商税物品,五花八门。有银子、丝绢、杂物、特产之类。张居正执行一条鞭法之后,商税才只收银子。一个县的商税,大概在数百两,最多上千两,还有许多贫困县会积欠商税。
崇祯初年,整个明朝户部一年收取的商税,为五十万两。崇祯这才会被东林党人哄骗,颁旨取消了商税。
魏忠贤执政时期,能打赢三地战争,国库花费数千万银两,还有余力在紫禁城修建三大殿。其最主要原因是,魏忠贤眼睛里不揉沙子,知道商税的猫腻。但魏忠贤用了不正当手段,依靠全国各地的太监、锦衣卫,收取了上千万银两商税,每年这么一大笔银子没过户部的账册,都出司礼监直辖的银作局。
崇祯不懂其中蹊跷,为了表明他与阉党势不两立,大公无私,又是罢商税,又是废除各地征税的太监,还不让锦衣卫出京,崇祯把自己废成了聋子、瞎子。直接导致明廷户部三库入不敷出。
至于魏忠贤遗留在内库银作局的上千万银子,也被崇祯慢慢败光了。崇祯不拿富人开刀,只盯上了广大穷苦百姓,朝廷又开始加征三饷,最后闹得广大穷苦百姓造反。
高二郎这个时候,冒天下大不为,一年要向户部上交十万两商税,就是要走正道。告诉天下人,商税数额很大,还有很大潜能可挖,朝廷不可轻言放弃。高二郎知道明朝的走势,只想挽救这个面临亡国的王朝。
发展壮大自身的时候,没有忘记国家,高二郎对得起天地良心。这还不包括地方官府所收取的商税,这笔商税,算是苛捐杂税的名目。作为特权阶层的一员,高二郎照样上交这笔商税,今年保底为五万两,也许会达十万两之巨。
花六妹只为高二郎按摩了一刻钟,车队已到达目的地了。高二郎还是老样子,独自走在前面,花六妹不苟言笑,仗剑而行,跟在高二郎身后,两人以奇特的组合示人。
巡河堡周边田野里,都是劳作的军人,密密麻麻的人群,总数将近万人。军人们正在开挖沟渠、鱼塘,种植耐寒果树——枣树、苹果树、柿子树。原本种植的柳树,大都被移除了。有了新兴建材——水泥,加固河堤直接用水泥浇筑石块,不需要在岸边栽种柳树了。
这里是千户吴高温地盘,为军管区军户农场重点试点区。
开挖的沟渠纵横交错,就像蜘蛛网一样。主要地段的沟渠两岸,皆是用水泥青石浇筑,这样不需要每年花大力气,重新开挖淤塞的沟渠了。但主干道沟渠还是泥土护堤,因为这些沟渠,是用来养殖黄鳝、鲶鱼、螺蛳、甲鱼、蚌、虾、草鱼之类。这片三百亩区域的五十个鱼塘、五百多条沟渠,将为广大军户提供足够的水产,还有余力供应地方市场。
巡河堡百废俱兴,原本的特权军官阶层被蒙军一扫而光,这种地方更适合高二郎,他就喜欢大手笔。一出手,大家就知道这个项目,大有可为。
可别人有地盘、有财力之时,为什么没人做呢?只能怪小农经济思想,人人安于现状,只想着地里刨食,没人想改变贫穷落后的军垦区。这也是皇权不下乡,官府无为而治,所造成的恶果。
但也造成另一个局面,只要高二郎推行这种全新的集体农庄模式,老百姓立刻获得既得利益,收入明显提高,而且不分农忙时节,每天能吃上三顿饭了,至少有一个荤菜了。至于个人土地面积只保留一亩三分自留地,算一算自家每年总收入,很快就心平气和了。
高二郎等人走在新铺设的青石板道路上,农田主干道可驶两辆马车。他们下车而行,只为了边走边看。这就是大西社建设速度,短短十日时间,一千亩地就大变样了。所用各项物资皆是用船运来的,物资价值达三十万两之巨。
高二郎花钱如流水,可他觉得再怎么折腾钱袋子,也花不完,这就是自家开办银行的好处。有了好名声,这资金滚滚而来。用别人的钱,自家赚钱,没有坏账的风险。手下那些乡兵被他耍得团团转,乡兵们那些积蓄,最后全又回到他口袋里了。
在农业上的支出、投入,算下来,两年就能回本,三年就有盈利。这些投资项目,会变成下金蛋的鸡。但前提是仕途上一帆风顺,朝堂上有高官替他说话。若没了官场上的关系户,自家产业和这些合作项目,都要成为权贵囊中之物。还是摆脱不了官商勾结那一套,但他出发点是好的,心里装着百姓。
不出三年,北口县军管区的一万军人都能吃饱穿暖。就算明廷破产,拖欠这一万军人一年粮饷,北口县军管区的一万军人也能自力更生,这里的军人家属不会去淘马粪为食。
高二郎不由想到崇祯二年大同镇军户以马粪为食的惨景,可他能力有限,集体农庄模式,需要多方支持与配合,并不是,百试百灵的灵丹妙药。只能优先发展山西镇军垦区,与志同道合者一起努力奋斗,改变贫穷落后的社会面貌。
搞农林牧副渔业只能图个温饱,最多迈入小富生活。军管区的军官阶层想要赚大钱,让一万军人武装到牙齿,还是要搞轻工业,这才是财富积累的质的飞跃。
可惜军人不能经商,怎么突破朝廷这个禁令?高二郎想要与高官们好好探讨一番,闯出一条新路。他志向高远,可不是那种小富即安的人。集体农庄成功,感觉不费吹灰之力。
不远处是五排红砖黑瓦的猪舍,设计规模要饲养八百头猪。旁边还有发酵猪粪用的三座酵窖。这里养殖的动物粪便,都做到了干湿分离,是以产出最好的肥料,而且不会污染环境。
三座酵窖是红砖圆顶高屋建筑,外观别具特色。
河岸边,分部着四架高耸的筒式水车。一派田园风光,看不出这里刚经过一场战争浩劫。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里是军人住所。
左边是一座巨大的池塘,大概占地三十多亩,这里是污水处理最后一关,这座池塘用以养殖莲藕、茭白、泥鳅。资源再循环利用,改善自然环境,形成一整套可循环利用的生物链,是大西社兴办农庄的最大特色。
军管区要建造一座三百人规模的羽绒厂的提案,已摆在山西巡抚韩畦面前。不过,这有点难度,需要内阁审批。
高二郎站在池塘边,欣赏着远处的猪舍。他喜欢吃猪肉,但不愿意参观猪舍。参观自家农场,也选择避开猪舍、鸭棚、鹅棚之类的地点。虽然这些建筑是他设计的,借鉴了许多后世饲养家禽的经验,及成功案例,但并不代表他喜欢闻这些建筑里面的气味。
“饲养规模化,产能显著提升,还要带动个人工作热情。以集体为龙头,与个人利益相结合。集体农庄走的是,合作化道路,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得到实惠。三年内,让老百姓年收入翻两番。这条路要坚定不移的贯彻下去,一百年不变。”
高二郎铿锵有力的述说,吉克君忙着记笔记,高二郎的许多经济上文章,都是有吉克君一点一滴整理出来的。他对于农业经济这一块,倒是能甩手就甩给别人,从来不会一抓到底。
在他固有理念中,搞农业是最没出息的人做的事。可为了给一亿农民一条出路,让人口爆涨的明朝,稳步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只能带领一大群农民一起走上集体农庄这条新路。
那群高官对农林牧副渔业感兴趣,不过是因为集体农庄模式有很强的新鲜感,农业基地办得很有特色。
“与泥腿子打交道,没有一点成就感。”
高二郎暗自腹诽,没人看出他对眼前的景物,已经厌倦了。整日操劳,全为了别人,无名英雄可不会青史留名。骨子里,还是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走了一会儿,终于看见一排排蔬菜大棚了,眼前可用人山人海形容。在军队里,是个人物,都来参观蔬菜大棚了。
这次亢青梅前来,带来一种全新蔬菜大棚,一种全透明玻璃蔬菜大棚。
这种高档蔬菜大棚专门种植反季节蔬菜和一些珍贵花卉植物,在六亩地上,搭建了二十四座全透明玻璃蔬菜大棚,高有二丈,长有二十丈,宽有五丈,整体结构以木质结构为主,三角顶棚,每座玻璃蔬菜大棚上面,都有两根五角星形状的避雷针,足以亮瞎人的眼睛。
军官们正分批参观玻璃蔬菜大棚,一个个蹑手蹑脚,大气也不敢出,待在玻璃蔬菜大棚里面,流连忘返。
高二郎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他家的琉璃工坊已经掌握玻璃的秘密,可批量生产玻璃了。而且玻璃价格便宜到令人发指。他还是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垄断产品也不卖高价。
玻璃走的是中档路线,这是为了防止皇家强取豪夺他家的琉璃工坊,这个策略得到全家人的支持。
这玻璃主要原料是用紫石和马牙石。紫石是琉璃制作的“母”,凡是产紫石的地方,必然衍生有各色的马牙石。
现代的琉璃是以人工水晶为原料,用水晶脱蜡铸造法高温烧结而成。而他家的琉璃工坊是用紫石和马牙石等进行高温煅烧,先提炼出水晶材料,然后再进行人工脱蜡等很多道工序,才能弄出玻璃成品。这多道工序,每一道、每一个环节和流程,都凝聚了他父亲的心血。
凝固的玻璃中掺杂了杂质,使玻璃不透明,这个难关终于攻破了。
虽然高二郎占有《高氏琉璃工坊》60%股份,但《高氏琉璃工坊》整个生产、销售,其实已是亢青梅掌控。亢青梅特别喜欢揽权,权力欲极强,将来亢青梅若生个儿子,怕是家宅不宁。
不过,亢青梅为了跟他在一起,打破世家大族的门第观念,付出了巨大心血。这样的女人有点小心机,他也能承受。
高二郎看见几名高官身影,这才加快脚步,像个下官的样子。
平阳府知府焦源溥因是文官,韩畦嫌焦源溥在军管区碍事,被韩畦打发走了。
山西巡抚韩畦、翼北兵备道刘若宰、山西镇总兵麻承宗等高官早就到了,站在一座最大的玻璃蔬菜大棚门口,翘首以盼。
高二郎欠身施礼,端正态度,一副听令行事的样子。他从来不是一个很嚣张的人,只不过,喜欢铺张浪费,出行讲排场。
山西巡抚韩畦为从二品,加都御史衔,四十岁出头,身高六尺,身穿锦鸡补服,没戴官帽,头发乌黑,用网巾扎发,留着三缕美髯。看上去高大威猛,颇像个武将。
四周有很多军官在参观玻璃蔬菜大棚,但没多大噪杂声,那些军官说话,比女人还要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