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教室,我便很气愤地把我的遭遇完完整整地告诉了我的同学们,同学们也都很替我打抱不平,都大骂学校太他妈坑人了。几天之后,我又仔细想了想,我想起了那个女老师跟我说过的话,她说如果我招生招得多,毕业那年学校会让我留校工作。我仔细想了想,感觉还不错,最起码不用再那么费劲地考教师资格证了。后来,我把这件事告诉了韩姐,韩姐无奈地笑着说:“可以是可以,但你有没有想过,咱这个学校的条件设施除了宿舍好点儿,其他地方都不怎么样,最重要的是,你当初不还抱怨这个学校不好吗,现在你愿意让你的老乡再选这个学校吗,再说了,咱这个学校并没有什么优势可以吸引学生来报考。你总不能忽悠人家学生吧,姐在这儿也说句不好听的,那些招生的学校,有几个不是忽悠人的。”听韩姐说完,我顿时感到一阵愧疚。
招生回来后的两个星期,我一直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原因并不是我回老家宣传而感到愧疚,而是因为我突然又失去了一个希望,好不容易从女老师口中得知招生如果招得多还可以留校,现在好了,招生更不靠谱儿。我迷茫得要命。
自打这次招生结束以后,我再也没有去找过那个招生的老师,也没有再去想招生的事情,而是没日没夜地想我以后到底干嘛。
其实,刚上大一那会儿,我就一直在思考自己将来靠什么养活自己和家人。虽然当时产生了很多想法,但最终都因不切实际或者资金的问题而被迫打消掉了。后来,经同学介绍,我干起了推销员,而推销的产品则是女性化妆品。刚开始,我还有些抵触,因为这毕竟是女性化妆品,我一个男生,根本无法开口,而且我根本就没有可以推销的人群,后来老板对我说,让我先从自己认识的同学开始推销。我仔细一想,这不明摆着是要我向自己班里的女同学开刀吗。不过,那也没办法,为了能发家致富,我也只能厚着脸皮向她们推销了。
后来,我的老板又跟我说,公司又推出一些男士护肤品,让我去尝试推广一下。我拿到产品之后,心里突然有一种莫名的喜悦,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以后终于可以不用再厚着脸皮向女同学推荐产品了。
从那以后,我便开始在男生公寓楼里逐门推销男士护肤品,也正因如此,搞得整栋楼的宿舍门上几乎都贴上了四个大字:推销勿进。如此,上门推销是不可能了,于是,我开始在朋友圈里发布广告。在发广告之前,我心里十分忐忑,因为在我的意识中,在朋友圈里发广告的,那肯定就是干微商的。现在,了解微商的人都知道,这一行并不受人待见,总让人以为是在坑人。这不,还不到一个星期,我高中的一些同学就主动给我发微信,他们并不是来找我买护肤品的,而是来调侃我的,说我一个大老爷们儿,怎么会突然间卖起了护肤品。其实我也很纳闷儿,我一开始到底是怎么想的,竟然有勇气干起了女生干的差事。后来想了想,其实就是一个字:穷。当一个人穷到了一定的地步,哪还顾得上颜面上的问题,如果还顾得上,那只能说明他还不够穷。
发完朋友圈的一个月内,我就如同甩手掌柜一般,开始幻想着会有客户自动上门。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月后,我竟然被老板开除了,而原因则是,我没有任何业绩。
被开除后,我变得一蹶不振,并且开始自卑起来,我曾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总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就好像得了抑郁症一样,整个世界都是灰色的。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想过找工作的事。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吃饭睡觉,如此,消磨着大学生活的每一寸光阴。
大二上学期末,我换了宿舍,原因是彭家瑞和甄磊退学不久后,葛文昌也开始搬回家住,我一个人住宿舍,有点害怕。虽说我早已习惯了自身的孤独感,但每到深夜,这种孤独感却始终战胜不了发自内心的恐惧感。
搬到新宿舍以后,生活状况还算良好,可越往后我越来越感到不妥。他们这一伙人,喜欢聚餐,而且这个聚餐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甚至是一种规定。每逢寒暑假的开学第二天和放假前一天,他们都要聚一回,而初来乍到的我,也只好入乡随俗,顺了他们的意。第一次参加他们的聚餐时,他们都还挺照顾我的,我说不喝酒,他们也便不再勉强我。后来,和他们相处得时间久了,大家也差不多都彼此知根知底了,于是,也忘记是谁提出来的建议,说以后谁要是过生日,谁就要请客吃饭。最后,这个决定被全票通过了。然而,虽说是全票通过,但我其实是打心底里一百个甚至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因为我知道他们这么做的原因,他们就是想能多几次这样的聚餐。可是,我的想法是,我真的实在是无法忍受这样的聚会了,因为,每次聚会,他们都会喝得烂醉如泥,而且,他们知道我不能喝酒,于是就给我递烟,迫于面子,我只好接过来,接过来还不算完,重要的是,还得点上。
我曾经有好几次想和他们表明,我不想参加他们的聚餐。可是,每次话到嘴边,却又因迫于面子而深深地压回了肚子里。直到大二上学期结束后,我实在受不了了,我发现我打破了自己的原则,我开始酗酒抽烟,开始混天撩日。于是,我便找了个时间,和这个宿舍比较有威望,比较有话语权的人聊了聊。这个人叫邢凯,和我关系还不错,主要还是因为性格合得来,要说平时聊天,我和他根本就没得聊。他这个人,平时聊天净聊些八卦,一点营养都没有,不过,虽然没有营养,但确实有用。比如什么时候放假,哪个老师又要出差不用上课等等类似的消息,对我们来说,都还是挺有用的。
和这帮人相处时间久了,我渐渐发现,我们的三观不同,再加上我不喜欢热闹,因此,每次和他们聊天,我总提不起兴趣,总感觉话不投机。时间久了,我便开始从三句四句变成一句两句,直到最终陷入沉默。,其实,我一直都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无非就是家庭出身不同。
我大学同学的父母,大概分为四类人,第一类是机关人员,第二类是上班族,第三类是商人,第四类就是像我这样的农村人,但这第四类,却占不到四分之一。曾经在学校门口搭出租车时,司机就跟说过,我这个学校,虽说是个普通的高职院校,但里边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现在想想,司机的话并非空穴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