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湛湛,塞风啸啸。
原野茫茫,戍马骄骄。
阴山下,
千里覆素雪,城河共皎白。
冰封的白道河怀抱武川城罩雪而眠。
城头外旌旗猎猎,两队人马正衔霜踏雪,驹追马竞。
镇兵镇将们忙着对阵演武,操练不缀。
“武川,武川,
骁武之川!
武川,武川,
韬武之川!
疾风冲阵起,沙砾伴雪扬。
宁可坚冰伤马骨,不让角弓不可张!
武川,武川,
武之川!”
阴山之巅的长城烽燧上,一位男儿郎话音浑厚、低沉、宏亮。
烽燧上并肩而立着三位武川汉子:
人称武川兵王的贺拔岳①,
小名叫黑獭的宇文泰②,
六镇第一美男独孤郎③。
贺拔岳微微颔首,赞许地看了眼刚说完话的宇文泰,便转头侧目立身在右的独孤郎,问道:“独孤郎你有何感怀,也抒发抒发。”
“寒冬迢迢,厉兵朝朝。”
独孤郎顺口来了一句。这独孤郎是鲜卑族独孤部第一领民酋长之子,魁梧俊美,爱着美服奇裳、腰系一条墨玉扣环锦带,本名为独孤如愿,可北镇人却昵称其为独孤郎。
“不知所述与眼下所见是否相合,望贺拔兄作评。”
贺拔岳拍手称妙:“二位出语惊呆我这弯弓射雕人。黑獭,讲讲骁武之川与韬武之川有何细别?”
贺拔岳扫了一眼宇文泰那宽宽黑额。这宇文泰身高八尺,垂手过膝,须密髯美,面如黑炭又暗放紫光,长辫垂地又发乌如獭,自小家人呼之为黑獭,也有叫黑泰或小黑哥的。
宇文泰拢了拢长六尺的独辫,慢声道:“所谓骁武,仅凭骁勇强悍就能威服豪杰,让天下英雄唯其马首是瞻。”
“所谓韬武,上马能弯弓,下马能筹谋,武能安邦,谋能治国。就如贺拔兄一样,既是骁武之士,又是韬武人杰!正因如此,我愿一生为贺拔兄牵马拉缰啊!”
贺拔岳接话道:“唉,黑獭此话前面可谓是谠言嘉论,但话尾却是谬悠之说,有巧辞媚人之嫌。我实乃一赳赳武夫,仅仅比你们痴长几岁,走的路跨的桥多些罢了。”
“论文治,我虽比你们多念了太学,但独孤郎也家学不浅,黑獭自幼好习经天纬地之学;论武功,刀枪骑射二位无所不精。若依黑獭所论,二位才是真正骁武之士,真正韬武人杰!”
这三人中贺拔岳二十七八岁,年纪稍长,独孤郎年方十九,宇文泰最小,只有十六岁。
这宇文泰与独孤郎师慕于贺拔岳,平日里最喜欢与贺拔岳粘在一起。
贺拔岳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小名阿斗泥,本镇人称三老虎,外镇人称贺拔斗虎,为人轩昂磊落极为热心肠。少年时念过太学,谙通兵书,弓马刀枪无所不精,尤擅骑射,能左右开弓,有百步穿杨之功。
“讲一件趣事,诸位姑妄听之:三年前有一相士来武川,见武川人个个都有王候之相,这与自己所习相学相悖,认为相书不准将其撕碎,隐姓埋名隐入洛阳白马寺中。”宇文泰道。
贺拔岳似有所参悟道:“此相士口中的武川镇人人皆能成王成相,要么是俗世的美语甘言,要么是易经的矩步规言。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生死由命,富贵由天!”
“晋末天下大乱,我们贺拔部、宇文部、独孤部等鲜卑族三十六部,也跟随拓跋部建立大魏,在云中郡的平城建都。为在南边拱卫京师平城,这些部落都迁驻到云中郡南部周边,以良家子身份亦牧亦耕亦兵,防备中原北攻。我们贺拔部迁居到平城南神武尖山。”贺拔岳接着道。
“后来筑造武川城时,我们几个部落迁驻此地戍边守隘,防止柔然与敕勒人南下侵扰平城。想想时间过得真快啊,算上我已经三代人守。了武川近一百年了!”独孤郎也不禁一阵感慨道。
“对啊,宇文部与独孤部经历相似。传说先祖在打猎时在河边拾到一颗玉石,上刻‘皇帝玺’三字,因鲜卑人呼天为宇,呼君为文,便认为是天授神权与本部众,于是将宇文命为部落姓氏。”宇文泰有点腼腆道。
贺拔岳道:“‘宇文’即天子之意,看来宇文部迟早要号令天下啊!苟富贵贵,无相忘!”
宇文泰道:“这都是字面大意。鲜卑先人称土地为拔,当新取得土地时,便弹冠相庆互相道贺,因而有了‘贺拔’这个姓氏。贺拔兄家世代为酋长,也祝贺拔兄将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独孤郎调侃道:“那我就跟你们两家沾光了,吃现成饭!一个为天子,一个为王土,你们两家可不能打起来呀!”
“嘿,别再津津不倦没完没了了,不多说了,如此你夸我逞小心忤逆了洛阳天子。再说即便有如此好事.哪能轮得着我们这些鄙陋武人,边地匹夫?”沉默了一会儿贺抜岳竞叹咏着前人鲍照的诗道:
君不见河边草,
冬时枯死春满道。
君不见城上日,
今暝没尽去,
明朝复更出。
六镇鲜卑人自孝文帝“断诸北语,尊崇教育”,三十岁以下之人一律说汉语、如仍用鲜卑语,即降爵黜官。孝文帝还力倡“祀孔子,尊儒教,寻古书”,设立太学、小学,让鲜卑人习学中原诗书。
故而这首诗亦为独孤郎与宇文泰所熟知,二人便也同声附和跟着贺拔岳咏吟道:
今我何时当得然,
一去永灭入黄泉。
人生苦多欢乐少,
意气敷腴在盛年。
三人吟完后对视一笑,贺拔岳下意识地摸了摸背上长弓,取下后边抚弦边自嘲道:“我们光顾着闲聊,还象文人吟咏起诗来?忘了今日所来所为何事了!我们不是来试新作的弓弦的嘛?”。
独孤郎与宇文泰也从取下长弓,抽出一枝长箭,引弓待发。
贺拔岳的箭离弦而出,落在半山腰的一棵树干之上,随之独孤郎与宇文泰先后射出,也都钉在那树干上。
贺拔岳面露几分稍纵即逝的喜色,说道:“再试一箭,这次三箭齐射,射向更远的那个大石头,看能不能射入石缝之中?”说完右手向前方一指。
三人三箭齐发,三枝箭半个箭身均没入石缝之中。此时独孤郎朝山下一指:“二位快看,山下驿道上那一骑奋蹄狂奔,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策马飞沙吗?身后象是有人追赶似的,不知这是谁人为何骑得如此之快?”
顺眼一望,只见山谷内一人策马飞驰,后面扬着黄尘直奔武川城而来。
贺拔岳定睛一望,那人骑着一匹乌光褐亮的高头大马,穿着邮差装束。贺拔岳再又细作打量,肯定道:
“看那一身装束与策马扬沙之资,象是怀朔镇邮差高欢,这北镇驿马只有高欢才能驾驭如此之快!北境多年无战事,难不成有什么事紧急军情?”
宇文泰道:“骑得如此之快,难不成骑得是传说中柔然王的追风赤骥?或逐箭紫骝!”
“追风赤骥和逐箭紫骝是柔然王阿那瑰的坐骑,如何轮得上一个函吏!”独孤郎驳道。
贺拔岳牵住马缰道:“高欢骑得是一匹普通驿马。走,我们下山去,在必经之道等他问个明白。”
三人下山后骑着马儿奔往驿道,在路边静待高欢经过。
待高欢④驰马在眼前一百步远,三人便打马扬鞭,随着高欢策马同道而行,贺拔岳在马上高呼:
“打挠贺六浑兄弟,今日如何跑得如此急忙?”
要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
注:①贺拔岳,本卷主角。关陇(武川)集团第一代掌门人。②宇文泰,准主角。本卷为配角,后为本书主角之一。史称北周文帝。③独孤郎,重要配角。即独孤信,独孤皇后的父亲。④高欢,本卷主角。史称北齐神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