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汐若心里打得是什么主意和别样的小计划呢?就是她很想试探一下袁启卓。为什么要试探呢?就是她总是怀疑袁启卓会不会不仅是对自己心理有鬼,对其他人也是这样呢?然后甚至又回到了自己第一次见他时候的那种猜测,是不是他之前就是个情场老手,或者本身就是个渣男呢?
于是,怀着这种心情的连汐若,在第二天开始就决定实施这样的计划,毕竟她是那种敢说敢作,立马行动的女孩。怎么试探呢?注册个小号吧,然后加他微信。
那应该是下午四五点的时间,连汐若用新注册的微信添加了袁启卓,添加的方式是手机号搜索,“您好,袁部长……”她在备注里面这么写到,表示自己起码是认识他这位领导的。
第一个让连汐若觉得这种试探越发靠近她的推论的原因,是大概十几分钟以后,袁启卓就通过了这个好友请求。
就这么通过了?一般人难道会这么痛快得通过一个陌生人的好友申请吗?也不问下是谁吗?而且还是个这么大的领导。这都让连汐若觉得有种别样的心情。
当然了好友通过了,连汐若还得继续试探下去。“您好袁部长,我叫Michelle。”连汐若随口编了一个英文名字。连汐若大概说了一些寒暄的话之后,袁启卓说自己还在开会,晚一点再联系。
而到了大概是晚上八九点钟吧,第二个让连汐若崩溃的事情又来了,她没想到袁启卓直接给她打过来一个视频通话。
视频通话?为什么打语音还不行?直接上来就是视频通话。这是要看我长成什么样子吗?还是要干嘛?当然,连汐若肯定是不能接的。
于是她就找了各种理由不接视频,说自己在敷面膜,说自己觉得卸妆了不能见人等等。但是她骗袁启卓自己是之前在大学的时候听过袁启卓的演讲,当时留了电话,觉得很是仰慕他才加他微信的。而且她还在网上找了一些喜欢发日常照片的“网红”,装作是自己发给袁启卓。
第三个让连汐若觉得自己对袁启卓这个“渣男”推论更加确信的事情是,袁启卓对她发的照片的评论是,“那你再发个别的照片给我吧。”“你看你从小就是个美人坯子。”“你这风格还挺多变的嘛。”
之后连汐若还和他确认过,“你孩子多大了?”袁启卓回复“没有。”“那你媳妇没和你在一起吗?”袁启卓也回复“没有。”
其实人总是害怕魔,可不知道魔也是人逼出来的,人总以为自己聪明盖世,总想一统天下,扫除异己,这个时候魔就出来了。其实,世间并没有魔,人非要给自己披上铲魔除妖,拯救人类的圣衣,于是开始臆造魔。臆造的多了,也便真的有了魔。
这其实就是连汐若所谓“成魔”的心理,她可能内心就是想证明袁启卓是个渣男吧,所以可能自己所有的行为都有这种倾向,但是最终却发现“人性根本禁不住考验”。
可能就是在这种所谓的“人性考验”的驱使下,连汐若的试探变得更加大胆起来了。那应该是过了几天后的一个周末晚上,她用小号问袁启卓“怎么看待借精子这件事情?”
袁启卓可能开始还很惊讶,不过也回答“确实是,现在这个社会进步了很多,当然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于是,连汐若就问他,说自己不想结婚但是想要孩子,可不可以管他借精子。
袁启卓开始觉得这个想法很离奇,而且一直在追问她为什么就看上了自己了呢?连汐若就说觉得他智商高啊,基因好啊之类的原因。结果那天袁启卓就一直想和连汐若通视频,说如果她接了电话就回答她这个问题。
当然了,连汐若是不可能接视频的,她挂了很多次袁启卓的电话,不过最后还是无奈接了语音通话。
“你这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啊。”袁启卓接了电话就说。
接了电话的连汐若,只能用假声说话,并且把语速放到非常慢的速度以掩饰袁启卓可以听出自己的声音。因为虽然两个人已经很长时间没打过电话了,但是毕竟他对自己的声音肯定是非常熟悉的。
所以连汐若只要能用“嗯”,“啊”,这种非常短的语句回答的,就不会使用长句子,尽量避免自己被揭穿的可能性。
可是接了电话的袁启卓就说,“你说你是不是是我本来就认识的人啊,要不然你为什么不肯接我视频呢?这是怕被我认出来吗?”这句话连汐若不能回答,不过这可能是她第一次有点隐约的反应:自己不会被他揭穿了吧?
“那你回答我啊,你答应不答应啊?”连汐若问他。
本来袁启卓说的是,“你要是和我视频,就可以啊。”不过后面话里他又说,“你说这个要是被人家知道了,我这身份肯定是不好的,肯定不行了。”
之后,连汐若又问他为什么和他老婆一直没有孩子。袁启卓说就是没有怀上嘛,但是他也直接和连汐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问连汐若为什么会那么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媳妇。
这通电话也就这样结束了,而连汐若却有点感慨袁启卓和他妻子所谓的这场婚姻。她想起了多年前看的电视剧《中国式离婚》。其实对于婚姻,连汐若这个单身人士其实并没有发言的权利,但这部电视剧却看得让人胆颤心惊。
自以为聪明的人在现实跟前都不可避免地要栽更头,就像王安忆的《长恨歌》一样,一些看似很优秀的人物结局却让人抱憾。也许这个世界就是为所谓的“庸人”准备的,太急于表现自己的人,上帝也是有些看不惯的。
也许这就是中国式生活,中国式婚姻,充满了感性色彩,仿佛没有一件清楚明了的事情。平庸不好,发达也有问题,夫妻间的信任最后沦落到要靠一个“性无能”的证明书来维持。而这也许就是我们未来的生活前景,或者说是一个拷贝。智慧在它面前显得有些低能,也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吧。
中国人重感情,这本是一个好事,但就像蒋雯丽最后讲的那段话一样,抓紧了反而漏的更快,过了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