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令卢庆死了,在家中自缢而死。
赵信刚走进军法司,就听到了这个消息,一时也是为之震惊。
尚书令本就是国家之重臣,而卢庆本人,也是两朝元老,故而此番虽然涉案,但在皇命之下,御史台待之也依旧礼遇,并不像对待司马畅那般粗暴。
直到此时,卢庆甚至连御史台、大理寺、刑部这些法司衙门都没有去过,只是被软禁在了家里,一应问话调查,也都在府中。
这怎么看,也不到穷途末路的时候,怎么就自己先死了?
“真的是自尽?”
赵信见四下无人,压低了声音向田启盛问道。
田启盛看了眼他,点了头,“诸法司的仵作都查验了。而且,还特意调了军情司的人去看,没有他杀的迹象,确实是自尽。”
看样子,此世的军情司,似乎也要做些脏活啊。
赵信刚发散了一下思维,却又被田启盛拉了回来,“卢庆自杀,确实出乎预料,不过还有一件事,或许相关。”
“什么事情。”
“卢庆府中有一管事,名为卢安,既是卢庆同族,也被引为心腹,据诏狱里面传来的口供,卢庆和司马畅等人联系,便透过此人。卢庆之前曾经推说,或许是此人从中作梗,只是眼下,此人却失踪了,谁也找不到。”
赵信整理了一下思绪,说道:“既然已经推说是这卢安从中作梗,那卢庆自己便是无罪,又为何还要自尽?倒是反要落个畏罪自杀的恶名,说不过去啊。”
田启盛也是点头,他也是看不透:“这里面,肯定还有隐秘。不过四法司还有军情司现在都在调查,倒不用你我在这里费神。”
“那也是,只是,我毕竟还挂着军法司司直的腰牌,总不好一直无所事事。”
“这么说,眼下倒是正好有几件事情,赵旅帅或许可以帮忙。”
原来在这里等的呢,赵信笑了声,“什么事情?先说说。”
“好,先说第一件。你也知道,陛下发了旨意,近来京中各卫军都在严整军纪,人心浮动,军情司这两日便得了消息,说军中有人私下串联,挑动不忿。”
“在现在这时候?这些人还真不怕死么!”
现在京中氛围紧张,不管是什么人,又为了什么目的,这时候跳出来,恐怕都不会有好结果。特别是军队,更加敏感,这时候撇清关系都来不及,竟然还有人想往深了牵扯?
“于禁军之中私下串联,自然是别有居心。所以这第一件,便是清查此事。”
赵信没有立时应下,稍顿了下,又问道:“那第二件呢。”
田启盛笑了下,“第二件事,说来和你也有些关系。太子遇袭案中,刺客留下了好些尸体,都被大理寺拉回去了。彻查之后,倒是被他们找到了些痕迹。”
当日的刺客都是些高手,只是江湖武人,并不在军法司的管辖之中,赵信也没有机会接触,所以也不知道调查的结果如何。
此刻听田启盛说了,赵信立时就来了兴趣。
“江湖武人,向来不归我们管,大理寺也有专门负责应对的禁武司。只是现下他们那里的人手不足,便想向我们借人。司中倒也有几个军中好手,但现在要么不在京中,要么另有他事。听闻赵旅帅你也武艺了得,当日便以此建功,不知这回可有兴趣?”
一是清查禁军,一是调查江湖,说来赵信都有几分兴趣,只是,要选那个呢?
赵信一时默然,陷入沉吟。
……
“什么!卢庆死了?”
东宫太子府,杨洪从赵信处听了消息,难得失去了平静,惊出声来。
这是太子书房,赵信离了军法司,首先便来了东宫,算是尽他通传消息的使命。
太子也有耳目,只是卢庆刚死不久,又被严密封锁了消息,故而一时也还未传到东宫,太子此刻的反应,却不是假的。
书房中,另外还有几人,都是东宫心腹属官,闻言都是一样吃惊。
不过惊疑之后,就各有神色了。
其中一人,年约四十余岁,名为崔元养,乃是东宫家令,执掌家令寺,虽由朝廷任命,但亦是太子心腹。
崔元养其人,出身博陵崔氏,亦是当世名门,太子也是因此而对其颇为倚重,但若是分说才智,也不过中人之姿罢了。
此刻,这崔元养回过神来,脸上就露出喜色,“卢公身居高位,盛名海内,但一直摆明车马的支持宁王,可谓大患。如今死了,等同折了宁王一臂,当是好事。”
崔元养这么说着,但杨洪看了他眼,脸上从震惊中恢复,却没什么欣喜之色,反倒是凝重。
赵信也看了他一眼,暗暗摇头。
不过太子门下,总还有才智之辈。
其中就一人名为洛上宾,乃太子幕僚,一身青衣打扮,并无官职在身,赵信往来东宫时,在太子身边见过好他几回,虽然没有多少交往,但也可知太子的器重。
只见他也是摇头,轻声开口道:“若是殿下遇袭案调查清楚,卢庆罪名敲定,那他哪怕不死,只是入狱,对宁王也是打击。可现下,罪证未明的情况下,他就这般死了,怕反倒不好……”
“这一番风波,怕是难以维持,就要落幕了。”
这……
崔元养怔了怔,张了张口,想要反驳追问两句,但见太子冷着脸,他虽然才智不够不明缘由,但身为家令,眼力却是有的。
当下就闭了嘴,低下了头。
赵信听了洛上宾的话,也点了头,他现在也是猜到了些。
太子杨洪,因为身为正统,性情又是文雅谦和,故而最受文官及天下读书人的拥戴。至于宁王,则因为性情和经历,拥护者多在行伍之中。
不过卢庆算是一个特例。
卢庆身居尚书令的高位,早年间还曾著书立文,在文坛也是大家,正如崔元养所说的,乃是盛名海内之辈。
宁王归京不过数年,却能在朝中站稳脚跟,甚至参与争嫡,和太子分庭抗礼,皇帝的纵容固然重要,但若没有这位卢庆的支持,断然也不会有今日局面。
卢庆之死,于宁王而言,确是一大打击,说断了一臂都显得轻了。
可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死,意义才会重大。
赵信和田启盛等人,之前其实都想错了。
寻常人在这时候自尽,确实是会被看作畏罪而死。
但似卢庆这等名冠朝野之人,做出来就是不愿受辱之下的悲壮激烈之举,形同是被逼死。
这么一来,朝野间原本倾向于太子的清议,说不定就会因此扭转。
而且,更重要的是,宁王和太子之间,原本维持的的平衡,也瞬间就被打破。至少在朝堂之上,宁王失去了声音,彻底落入下风。
这对太子,自然是好事。
只是,深居紫微城中、高坐龙椅只上的那一位,会怎么看,会乐见如此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