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王见大禹去把收铁隐士请了回来,都非常开心,当晚就在正天王府设宴款待收铁隐士。
席间,舜王又派人请来自己的爱妃女英,来席间弹唱助兴。
女英抚筝轻弹浅唱,她娥眉淡素,风姿绰约,一举首,一投足尽显风情万种。
女英目光流盼,有意无意的与新入职的镇殿将军丹朱四目相视,回想昔日花前月下,山盟海誓,如今时过境迁,自己已贵为王妃,到如今,只剩下无尽感慨,一声叹息!
汝阳王府的四王子丹朱,弃文习武,跟父亲汝阳王尧学成了一身武功,又经尧的推举,成了大夏王朝的一名镇殿将军。
女英原本是怡春院一名歌妓,是四王子丹朱的红颜知已。后被舜王看上,便封了怡春院,立了女英为贵妃。为此事四王子丹朱曾大闹金殿掌掴舜王,闯下杀身大祸,后被充军丹山(具体在前面章节)……
此刻,丹朱默默地看着女英轻弹浅唱,洛阳的牡丹开得正盛,在这个晚上,悠悠暖风吹送来阵阵花香……
世事难料,人生如梦。昔日情人,如今已成陌路。
这些年来,丹朱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悲欢离合,看清了很多,也看透了很多,他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转过头来看着窗外的月色。
第二天早朝,舜王部署起兵讨伐三苗:
任命大禹为兵马大元帅,黑牛为副帅,统领十二万大军。
任命伯益,收铁为随军军师参谋。
任命索彪,木砣为前部正印先锋。
任命完毕,舜王宣布:三天后起兵南下,讨伐三苗部落!
在出兵前一天,大禹和黑牛带领众将,在玄宫(祖庙)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祭祀活动,先祭天地,后祭祀祖先,祈求上天和祖先给予力量,保佑战胜三苗。
祭祀完毕,又去西较场与十二万大军举行了出兵誓师大会。参加这次誓师大会的有各氏族、部落酋长,也有掌管各种事务的“百官”。
大禹在出兵誓师大会上手握“玄圭”(一种黑色的玉器,上尖下方,古代用以赏赐建立特殊功绩的人)向参加者宣布:“三苗为乱,上天要惩罚他,因为他们不听教他,多次叛乱。为害中原!我大禹受天地、祖先之命,前去征讨,希望大家同心协力,以诛有罪。”
次日,鸣炮三声,大禹和黑牛统领着夏朝十二万大军南下,沿路又联合了当地一些氏族、部落的兵力,直抵长江边。
大禹命三军在长江边先行安营扎寨,择日渡江!
一切安排就绪,到了晚上,大禹就召集两位军师及众将到元帅大营内商议军情。
大禹说:“现在我军驻长江边,下一步就是横渡长江,不知诸位有何高见,作何部署为妙?”
正印先锋官索彪就说:“要想大军渡江,首先就要摆平江中那条三头黑蛟龙。”
大禹说:“对付这条怪物我们的收收铁军师已经有办法了!”
大禹又问收铁:“军师,对付这条三头黑蛟,你打算作何部署?”
收铁说:“目前先把它引出江面,让我对它进行降伏教化,让它先潜回东海,我以后再作收拾。”
“怎样才能引出黑蛟?”大禹问。
收铁说:“把插上大夏朝旗号的竹筏推向江面,敌方以为我军渡江,誓必唤醒蛟龙对攻击,到时我自有妙法!”
第二天一早,黑牛就命兵士把几十艘插着夏朝旗号的竹筏推出江面,远远望去,就好像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之景象。
过了半拄香的时间,江面之上风起雲涌,那条巨型三头黑蛟慢慢浮上江面,它肯定正接受三苗尖耳国师的调遣,在执行任务。
只见那条三头黑蛟把那条几十里长的尾巴对着那排竹筏橫空一扫,来个风卷残云,把那些竹筏统统卷上了半空又掉了下来七零八落散落在江面。
收铁左手持降龙镜,右手执桃横箫,一点马鞍凌空飞上江面。降龙镜发出两股灼白光束,直射向三头黑蛟那双吊灯似的龙眼,收铁念动真言,慢慢地把那条黑蛟拖引到江边,那个龙头足有一座山那么大。
收铁收了法术,一下就站落在三头蛟的头上,从身上取出一纸法令,又用竹签牢牢地钉在蛟龙头上。然后用桃木箫敲打三下龙头,用龙族语言对三头黑蛟进行了长达一个时辰的教化。整个过程,三头黑蛟没有半点反抗,乖乖地听从教诲,像个小孩听从父母教导一样。
教化完毕,收铁用桃木箫一指东方:“速归东海,候听法落!”三头黑蛟听罢,便乖乖向东方潜去,过了一会江面又恢复了平静,这次是真正的平静了。
收铁回到岸边,向大禹复命:“启凛元帅,三头黑蛟已被降服,正启程回东海!”
大禹说:“很好!有劳军师了。”
大禹立即下令:架设浮桥,横渡长江!
先锋部队便用浮木竹筏在长江之上架起了一座浮桥。
木砣和索彪两位先锋官首先带领一千兵士冲了过去,但不一回就跑回来,报:“元帅,敌军在江边设置大量炸药雷石,阻碍我军登陆,刚才一战已被炸伤忙五佰多士兵。请元帅定夺!”
黑牛一听,二话没说,带着前艺就冲过了浮桥进行实地察看。
只见敌方用竹筏一艘接一艘连接起来,竹筏上扎满了用竹筒制成的炸弹,只要我军一靠近,敌军就射来火箭引爆。
黑牛观察完之后,立即回营,挑选了一百名懂水性的将士,分配给每人一把小匕首。
黑牛对这一百名水军说:“你们去到浮桥一半,即行潜入江中,游至敌军那些炸药竹筏下,用匕首挑断连接竹筏的麻绳,让竹筏散离开去,我们再乘势渡江!”
“得令!”一百名水军领命而去。
“众将士,准备渡江!”黑牛一声令下。
现在说下那百潜水兵,他们从浮桥出到江中,便悄无声息地潜入水中,游至那些扎满炸药的竹筏下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挑断缆绳,那些竹筏便一下子断散开去。
先锋部队见状,便立即用竹筏浮木完成上岸架接,率先登上了岸,后面的大军也陆续而至,成功登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