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东的印象中,娘总有做不完的事。早晨她起得最早,晚上睡得最晚,整理庭院、料理家务,给人看病,还特别喜欢帮助别人。庄里总有那么几户人家,人多劳力少,又不会过日子,到了早春就揭不开锅。娘就会让向东背着半袋子地瓜干,小米和其它粮食作物,给他们送去。有时向东看到自己家的粮食也不多,他就会嘟囔两句。娘总是严肃的批评他,说他缺乏爱心,讲一通大道理,用自己的言论行动,把对生活的爱,对人民的情,灌输到孩子的脑海里。对向东长大后,人格的形成,坚毅果敢的处理所遇到的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记得有一次向东发烧。娘知道后,就把他领到自己的房间,用板蓝根、小枸杞及生姜片煎了一碗汤,外加点红糖,让向东趁热喝下去后,娘就穿着爹的大皮袄,让向东躺在她的怀里,用大皮袄紧紧的抱住他捂汗。让他闭上眼,听娘给自已讲故事。《乌鸦反哺》、《公冶长》、《墙头记》等。向东说:“娘,《墙头记》说的啥事?你讲给我听听。”娘先背了一段话给向东听:“天地忠孝,孝当先,一个孝子全家安,孝顺还生孝顺子,不孝才生不孝男…。”问、向东:“懂不懂?”,向东说:“懂点,但还不十分明白”。娘又说:“那我就讲讲这个故事给你听。”向东高兴的动了动,娘说:“老实点、别动,在发汗呢”。向东只好躲在娘的怀里,认真地听着。
娘说道:“儿子,你听好了,在很久以前,有个老头,生了两个儿子。由于儿子的娘早死了,所以从儿子小时候起,老头又当爹又当娘,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儿子拉扯大,找了块地方,给他们盖上了房子,娶上了媳妇,各自立户过日子。刚开始的时候,老头还能帮儿子和媳妇们干点零活,越来越老后,终于干不动了。两个儿子看到爹老了,不能干活了,就商量着轮流养老,让爹一家住一个月。单月住老大家,双月住老二家。不久后,老大发现某些单月的日子要比双月的日子多一天,就提出让弟弟养单月。弟媳妇认为,说好的事不能变,就不干了。这天到了单月的最后一天,老大把老头放在墙头上,让老二养。老二坚持还差一天,坚决不要。所以老头没法,在墙头上就哭了起来。自己是那么疼爱自己的儿子,到老了混出了这么一个下场。这哭声惊动了一位从天上路过的老神仙。老神仙心想,这几年,这一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怎么还有人在叫苦连天?他驻足一看,是一位老头在哭。他把老头放下来,问明情况后,教给老头一个法子,让老头照着做。他用手一指地上一块大石头,说声:“变”。顿时,大石头变成一个大金元宝。老神仙把元宝拿给老头,让他保管好,还告诉老头:“从现在开始,你每天必须乐呵呵的,告诉你两个儿子,自己有元宝,看日后哪个儿子孝顺,就把元宝送给那个儿子。”那两个儿子各自把元宝的事,告诉了自己的媳妇,媳妇心想最近这段时间老头变得开心了,说不定真有宝贝呢,于是商量着去老头睡觉的地方看一看。第二天夜里,老头的儿子和媳妇们分别趴在老头卧室窗外,悄悄地窥见老头用手拿着一个大金元宝,一边摸着一边念叨:“金元宝啊、金元宝,就看那个孩子和媳妇对我好,我就送给他们啦”。大元宝金光闪闪,看的儿子和媳妇们都红了眼,赶紧跑回家,打扫卫生,整理被褥,把火炕烧得热乎乎地,请老头到他们家享福。从此以后,两个儿子再也不计时间长短了,对老头十分孝顺,变着法子哄老头开心。当他们追问老头元宝藏在哪里时,老头按着老神仙的意思,只是笑笑,用手指指自己的后头和前胸。儿子们也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到处找元宝也找不到。终于有一天,老头不行了,他把儿子们叫到跟前,说:“等我死了,你们把我埋葬后,把我的枕头打开,它会告诉你们大元宝在哪里。”按照爹的嘱咐,两个儿子把爹埋葬后,把枕头打开,发现里面只有一张纸片,上面写着埋元宝的地方,就是、当初老头被搁置的墙头下。在墙头下的土里,挖出了一个箱子,里面有一个大金元宝,元宝上放着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天地忠孝孝当先,一个孝子全家安,孝顺还生孝顺子,不孝才生不孝男”众人去拿大元宝时,不料,一道金光闪过,大元宝变回了一块大石头。那两个儿子和儿媳妇们遭到了大伙儿的嘲笑,都抬不起头了。因为这个故事发生在墙头下,后人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墙头记>。”
等了一会儿,向东听着没有了动静,带着浑身的汗水,从娘的大皮袄里钻出头来问:“娘,老神仙哪里去了?”娘笑着说:“老神仙回他家里去啦。怎么,傻儿子,还不明白?”向东笑着说:“百善孝为先呗。”娘笑了,他也笑了,向东的感冒彻底地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