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读遗留问题举例
1)26个英文字母中,顺着数的话,A是第一个,对应数字“1”;B是第二个,对应数字“2”;C是第3个,对应数字“3”……这个意思表达为A—1,B—2,C—3……Z—26。倒着数的话,Z是第一个,对应数字“1”;,Y是第二个,对应数字“2”;,X是第三个,对应数字“3”……这个意思表达为Z—1 ,Y—2,X—3……A—26。这种表达是否恰当?(在破译密码那一章,这种表达很多)。
2)破译密码那一章,有些“答案栏”只有推理过程没有正面回答正文中的提问,是否都应先正面回答问题,然后再列出推理过程?
3)破译密码那一章,有的推理过程很复杂,作者用了省略号,但一般青少年看不懂,是否应该把推理过程全部补上?
4)有的标题疑似把杀人当儿戏。比如讲一男在前女友生日那天给她准备宴会,并设计当着大伙的面当场毒死了前女友,这个故事的标题为“浪漫的烛光晚餐?”;还有一则故事:讲的是位大学教授带了3个研究生,其中一个学生对教授心存不满,于是设计把教授谋杀在试验室,标题为“喜欢报复的学生”……(这类型的标题书稿中较多,我也是在快过完一遍的时候才发现这是一个问题,故未能一一标出)因这些故事直接涉及杀人,这种标题给人一种谈杀人跟谈杀鸡一样轻松的感觉,而本书的目标读者是中学生(青少年),这种“轻描淡写”的标题是否妥当?请审。
5)词语褒贬不当的问题。在叙述一些丧心病狂的人是如何掩人耳目时用了“聪明”“成功”之类的褒义词(我在快过完一遍的时候才发现这是一个问题,故未能一一标出或修改),提醒下面的审读人员特别注意这类问题。
6)阿数和汉数混用的问题。书稿前200页左右多为汉数,只有个别阿数,我把个别阿数改成了汉数;但书稿后200页左右(书稿正文总共328页)阿数较多,一校把阿数改成了汉数(也有一些漏掉了没改的)。但因书稿中数字出现的频率很高,建议那些根据《出版物数字用法》上的规定适合用阿数的都统改为阿数。毕竟像时间、房间号码、统计数字等用汉字数字表示看起来很别扭(本书谈犯罪,提及时间的语句、房间号码语句很多)。
第12期收入的46篇文章,涵盖了数理、文学、体育、艺术、历史、考古等多个方面,内容较丰富,信息含量大。初审虽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在谋篇布局方面,部分文章或层次不清、行文缺乏逻辑,或中心不突出、观点不鲜明,或观点和材料不统一;语法方面,还存在成分残缺、语序颠倒、搭配不当、修饰不当等问题,用词不准确、意思没表达清楚的语句比较多,个别语句存在成语误用的问题。部分文章在内容上存在前后不一致、观点失当等问题。现略加说明如下。
一、遗留问题举例
1.第18页、第21页参考文献要素不全
2.第17页、第23页部分表述前后矛盾
3.第23页似是而非的表达较多
4.第23页、第43页文章叙述角度不一致
5.第27页指代不明的句子较多
6.第29页结论拔得高,需要对原有论证部分加强
7.第31页意思没表达清楚、行文缺乏逻辑、错字多,令人看不懂
8.第33页、第45页行文比较流畅,局部论证逻辑较严密,但结构疑似需做大幅调整
9.第34页论证深刻,但结论部分高度不够。建议修改结论。
10.第35页字数太少,论述不充分,建议添加案例采取夹叙夹议方式来论证
11.第39页应补充“消息二则”在教材中的页码,以增强叙述的真实性
12.第44页缺“结语”
13.第48页疑似存在观点和材料不统一的问题。
二、第17页、第18页存在的主要问题举例
1.文中有两个语段疑似删除更好(详情见电子稿);
2.参考文献要素不全
三、第47页存在的主要问题举例
1.关于“一题多解从某种层面上就是开放性的题目,这类题目与传统的书写体是不同的,题目的条件不会很充分,开放性题目多数是没有固定结论的,正是因为这两种特点,让题目往往有多种解决的策略和思路”的不妥分析:第一,其中的“书写体”有误。第二,从下面的例题来看,“题目的条件不会很充分……开放性题目多数是没有固定结论的”这一表述不成立:因为所举例题条件充分,也有固定结论(得数为5/4);而且从常识来看你,可以一题多解的题也不可能“条件不充分,没有固定的结论”。所以这段话推理不合逻辑。
2.其他问题(详情见电子稿):第一,文章结构疑似不合理——第二个二级标题和一级标题相同;第二,部分语段行文缺乏逻辑;第三,意思没表达清楚的语句较多;第四,存在观点和材料不统一的问题;第五,计算题排版有误;第六,计算题漏排内容(漏排的内容写在纸稿第47页)
四、语法问题举例
1.第 8页“在早前模式识别类型中,主要识别信息集中在文字和图像等相关信息中,随着逐渐的发展,开始进行复杂的三维景物解释与描述,在现阶段的发展中还涉及活动目标跟踪的识别和分析等,比较典型的识别模式有语言、人脸、虹膜、步态等识别模式”一句的语病分析。
这句话中“在现阶段的发展中还涉及活动目标跟踪的识别和分析等”存在缺主语和语序颠倒的语病,建议改为“……在现阶段,模式识别技术已经发展到能够开展活动目标的跟踪识别和分析等……”。
2.第21页“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进行演示实验的创新与转变,充分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改进演示实验呈现的方式,即将演示实验以视频播放的形成呈现给学生。灵活地放大、缩小、加快、放慢试验场景,将整个实验过程更加生动、直观,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实验思路,使学生理解地更加全面和透彻”中的语病分析。
第一,“形成”为“形式”之误;第二,“灵活地放大、缩小、加快、放慢试验场景,将整个实验过程更加生动、直观”意思不完整。建议改为“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进行演示实验的创新与转变,充分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改进演示实验呈现的方式,即将演示实验以视频播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将实验场景灵活地放大、缩小、加快、放慢等播放操作,将整个实验过程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3.成语误用分析:第一,第44页“数学这门学科在学生教育中具有举重若轻的作用”中的“举重若轻”当改为“举足轻重”,整个句子建议改为“数学这门学科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二,第43页“作文可以说是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一句,其中的“半壁江山”属成语误用。建议改为“作文被公认为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五、观点不妥的
1.第23页“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源自生活又融于生活。只有生活才能赋予数学以活力、灵性和魅力。离开生活这个载体,数学必将成为一片死海”一句,有三个观点(即“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生活才能赋予数学以活力、灵性和魅力”“离开生活这个载体,数学必将成为一片死海”)不成立。
2.第23页“有的学生还没有看出规律,所以在自己的演算本上画图形,有的学生脑子比较灵活,马上看出……所以第n个图形的正方形个数应该是2n”一句,“有的学生脑子比较灵活,马上看出……”观点失当,建议改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马上看出……”。
3.第28页“小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小学学生对各类体育活动都有基本的了解,都多多少少参与过以后,会总结出自己最喜爱的运动,很可能会将之作为自己的终身爱好”一句,其中“小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观点不成立。建议改为“小学体育老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尝试参与不同的体育运动”。
4.第29页“音乐是人类精神文化的本体象征,音乐的创造植根于千百年传统文化的精神中”,其中的两个观点疑似不成立。
六、意思没表达清楚的
1.第23页“在教授《认识方程》这一课时,当讲完‘用字母表示数’之后,笔者就给学生出了一道思考题。在黑板上画出[QXM1]了几个不同的形状,第一个形状是用2个正方形摆出的长方形,第二个形状是用4个正方形摆出的长方形,第三个形状是用6个正方形摆出的长方形。笔者让学生用字母表示第n个造型是用多少个正方形摆出的长方形。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看到这一题目之后,有的学生还没有看出规律,所以在自己的演算本上画图形,有的学生脑子比较灵活,马上就看出了每个图形之间相差的正方形数量是2,所以第n个应该是2n”,这一语段有多处不妥(其中“有的学生脑子比较灵活”观点失当,应改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建议改为“……在黑板上画出了几个不同的图形,第1个图形是由2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第2个图形是由4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第3个图形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笔者让学生用字母表示第n个图形是由多少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看到这一题目之后,有的学生还没有看出规律,所以在自己的演算本上画图形,有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马上就看出了每个图形的序号乘上2就是组成这个图形的正方形的个数,所以组成第n个图形的正方形的个数应该是2n”。
2.第27页“以我国古代出土的陶器为例,某些经典的陶器仅仅是大量未出土文物中的一小部分,相信还有许多可以挖掘的资源亟待探索”一句,其中“某些经典的陶器仅仅是大量未出土文物中的一小部分”把出土了的经典陶器说成了未出土文物,属于自相矛盾。建议改为“以我国古代出土的陶器为例,现阶段遗存的经典陶器和大量未出土文物相比,只是沧海一粟,因为肯定还有许多可以挖掘的资源亟待探索”。
七、句子不通顺的
1.第18页“总之,运用科学思维设计教学有助于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在以后的生活中得以应用”一句不通顺,建议改为“总之,初中科学教师有效运用科学思维设计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2.第20页“恰当的学习方法是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策略,实现事半功倍效果途径”一句不通顺,建议改为“恰当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实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第29页“……将使小学生做事的恒心和毅力得到鼓励和培养”一句不通顺,建议改为“……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恒心和毅力”。
八、错别字举例
1.第22页“例如,在数学‘比的意义和性质’时,可以利用人体相关部位存在的比例知识来进行导入”一句,“数”为“教”之误,“比”为“比例”之误。
2,第22页“这能让学生感到比例其实就隐蒇在自己的身体里,学习比例也是了解自己身体的一次机会”。“隐蒇”为“隐藏”之误
3.第31页“教师选定一只优美的舞蹈进行博望,教师选定一支优美的舞蹈进行播放,教师选定一支优美的舞蹈进行播放”一句,“只”为“支”之误,“博望”为“播放”之误。
九、意思含糊的
1.第23页“可见制订学习计划这一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来说是非常有效的”一句,“制订学习计划这一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意思很含糊,建议改为“可见引导学生自主制订预习计划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来说是非常有效的”。
2.第23页“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会为学生创建学习空间,让其能够在数学课上主动进行学习,从而培养思考能力,使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发散自己的思维,验证更多的解题方法”一句,根据上下文分析,这个句段中的“创建学习空间”意思模糊,建议改为“……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会为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数学课上自主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进行发散思维,验证更多的解题方法”。
总第94期收入的文章,涵盖了数理、文学、体育、艺术等多个方面,内容较充实。初审虽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在谋篇布局方面,部分文章或层次不清、行文缺乏逻辑,或中心不突出、观点不鲜明,或观点和材料不统一;语法方面,还存在成分残缺、语序颠倒、搭配不当、修饰不当等问题,用词不准确,意思没表达清楚的语句比较多。现举例说明如下。
一、谋篇布局方面有问题,需要大幅修改的
1.第12、15、16、18、22、24、25篇文章,或层次不清,或观点和材料不统一,需要大幅度修改。详情见电子稿批注,其中文档“2”为第1篇,其他类推。
2.第10篇疑似只能算总结,算不上论述文,是否应大幅修改?请定夺。
3.第5、8、13篇“结语”过于简单。
4.第20篇缺“结语”。
二、不恰当语句(段)举例
1.第6篇的“英语学习需要学生具有强烈的主动性与一定的素质,而农村地区的教学水平受限,教学资源较缺乏,所以在使用多媒体等技术进行授课方面会有一定的困难”。句中“强烈”修饰“主动性”属修饰不当,整个句子不通顺,建议修改为“英语教学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农村地区的教学设施受限,教学资源较缺乏,所以在使用多媒体等技术进行授课方面会有一定的困难”。
2.第13篇“使之在实验中能够畅所欲言发挥自己的想象”,“畅所欲言发挥”属修饰不当,建议修改为“使之在实验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3.第23篇“在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教学中,首先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其次,应当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在教学民族舞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发挥……个性”属搭配不当,后半句不通顺,建议修改为“在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教学中,首先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其次,应当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4.第1篇“不断提高教师组织离园环节的教育行为”。“提高……行为”属动宾搭配不当,建议修改为“不断优化离园环节的教育行为”。
5.第2篇“提高学生词汇记忆能力效果”。“提高……能力效果”不通顺,改为“提高学生的词汇记忆能力”。
6.第3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措施”,不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建议修改为“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第7篇的“在学习《长相思》这首古诗词时,笔者首先为学生简述了作者纳兰性德其人:纳兰实属名门,是大学士明珠的长子。自幼饱读诗书,深受康熙皇帝的赏识和认可。那么,学生或许会问,既然他的生活这么优越,为何会写出这种有些悲伤的诗词呢?接着,为了解答学生的疑问,笔者又对学生进行了这首古诗创作背景的鉴赏介绍:这首诗写于纳兰陪同康熙皇帝出行告祭阶段,他于野外野营的过程中联想到戍国战士们远离家乡、驻守边疆的情境,于是写出了这一首‘思乡情切’的诗词。经过笔者详细的背景讲述,学生不仅对于这首古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因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是词,把《长相思》说成是“古诗词”或者是“诗”属于表达不准确。这段话多处用词不准确,建议修改为“在《长相思》这首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简述了作者纳兰性德的生平:纳兰出身名门,是大学士明珠的长子。自幼饱读诗书,深受康熙皇帝的赏识。那么,学生或许会问,既然他的生活这么优越,为何会写出这种有些悲伤的诗词呢?为了解答学生的疑问,笔者又为学生介绍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纳兰陪同康熙皇帝出行告祭期间,他于在野外露营的过程中联想到戍边将士远离家乡、驻守边疆的情境,于是写出了这一首‘思乡情切’的词。经过笔者详细的背景讲述,学生不仅对于这首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8.第12篇“学生会从内心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因为这是他们所熟悉的,搞不懂的他们自然会提出疑问”。这句话前后没有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或东拉西扯,行文缺乏逻辑。
9.第13篇“在平抛运动实验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平抛运动的概念及实验显示效果”没表达清楚。
10.第13篇“其中必须要保证学生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放至物理实验教学也是如此”,没表达清楚。
11.第13篇“基于对于物理核心素养而言,需要学生真正走进物理实验才能认识得更清楚”没表达清楚。
12.“越来越强调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通顺。
13.“培养学生英语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信心”修饰不当。
14.第7篇“并促使学生在学习、感受、品味、欣赏、理解过程中实现古诗词的深刻认识与审美体验”不通顺。
15.“还在笔者的字词审美引导下掌握了字词中蕴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意思没表达清楚。
16.第7篇“所以如何善用‘武侠情结’到班级的小组建设中”,不通顺。
17.第7篇“从每组中选一个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不合逻辑,意思没表达清楚。
18.第7篇“‘内练一口气’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如何制定班级合理的管理制度”,不通顺。
19.第5篇“一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同时体现在其他学科中,但在本学科中必须拥有其他学科核心素养无法企及的地位与优势”意思没表达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