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叽叽喳喳”,清脆的鸟叫声破开夜幕。在朴实的农家小院里,人们已经早早地起来做农活了。故事就从武定的一个农家小院里讲起。
“吴妈,这么早就起来了啊!”一位穿着橙色棉袄的姑娘挥动着手臂,远远地向一位形色匆匆的妇人打着招呼。却见那妇人五十多的年纪,身着半新大红色袄子,衣服款式并不多好看,难得处处透着喜气,再看那妇人虽步伐匆忙却也是满面笑容:“兰妹儿啊,早啊。我女儿生了个闺女,你看我这鸡蛋,我得拿去给她好好补补。”说着脚下也不停,留下的橙衣姑娘也满脸兴奋,想问个明白却已经找不到人了。
此时县城里医院的病房里正上演着温情一幕,一位新妈虚弱地半躺在床上,双手却稳稳地抱着怀里的婴儿。小婴儿皱巴巴的,并不漂亮,却格外机灵,只见她小小的爪子一扒一扒的,像是寻找着什么,小嘴撅着,委屈极了。这可看乐了边上的人。“这孩子倒是个聪明的,就知道找吃的了,哈哈。”一位慈眉善目的中年男子笑呵呵地说到:“快给她喂奶吧。”说着就往外走去。旁边还有一位身着深蓝色毛衣的年轻男子却盯着小婴儿舍不得移开眼,灿烂的笑容使得他格外精神,“你看,我们的孩子就是聪明,连院长都说聪明呢,将来一定前途不可限量,哈哈。”说着,用长满茧子手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孩子,却是刚刚碰到又缩了回来。
与比同时,村子里也十分热闹了。村里的妇人姑娘们正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闲聊。“你们知道吗,吴妈家的闺女生了,生了个闺女呢,我今早看到吴妈急着去医院里给闺女送鸡蛋呢。”说话的可不就是早晨那个兰妹儿吗。“知道知道,大半夜的就闹起来了,今早天一亮就生了,可真是好运道。”一位穿着棕色大衣的大妈接着道,“希望这一个能好好的,不要像前一个一样。”
这时一个扎着马尾,看起来二十来岁的姑娘兴奋地道:“吴姐姐生了啊,我得去看看,小侄女肯定很乖,这次生得时间这么好,一定会平安长大的。”说着已经跑得没影了。
几天后,吴家小院里传来阵阵婴儿的哭声,“旺旺”院里的大黄狗似乎被这哭声惊到了,也叫唤起来。院里的吴妈手里正端着一碗鸡蛋羹,看着也没加什么调料,却散发着阵阵香气,引得大黄狗叫得越发兴奋,吴妈听到婴儿的哭声,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推门而入,见到的就是吴晓桐正轻轻地哄着怀里的婴儿,孩子的爸爸在一旁围着孩子转,却不知道怎么是好。吴妈轻轻地走过去,放下手里的鸡蛋羹,接过已经渐渐安静下来的婴儿,对着吴晓桐说到:“把鸡蛋羹吃了吧,刚做好的,小心烫。”看到已经安静下来乖巧的小女儿,林文全才松了一口气,也叮嘱着妻子把鸡蛋羹吃了,自己则又走回了床头,拿出刚放下的字典,一页一页认真地翻阅着,像是在看稀世珍宝,不愿意漏掉一字。一边看还一遍自言自语“美?不行,太寻常了,不好。”
又是一天的午饭时间了,一家人围坐在一张简陋的方桌坐着。吴妈热情地添着饭,忙里忙外,林文全急忙放下手里的字典,帮着添碗添饭。可正是这匆忙间字典“啪”的一声合上了。待到林文全忙完手里的活,重新看向字典时,已经不能看出刚才翻阅到哪儿了。他忙打开字典,一页页核对自己是否看货,却突然眼前一亮,“这个字好,焱,三个火,小太阳的意思。咱们女儿是在太阳出来时出生的,可不就是个小太阳那,咱家到她这一辈从`尚`字,就叫林尚焱好了。”手着还从凳子上站起来,双眼期待的看向家里的两女主人。吴晓桐静静地想了会,点点头道:“就叫林尚焱吧,她就是我们家的小太阳。”吴妈乐呵呵地点头道:“焱儿,多好听啊,就这个吧。”
饭桌上摆的菜很丰盛,有鸡有蛋,还有青菜,但却看得出很清淡,并未放什么调料,可即使这要样,一家人仍吃得津津有味。
在一边床上静静玩小手指头的小婴儿就这样有了自己的名字——林尚焱,生在日出,是林家的小太阳,以后的日子里,这个小太阳将为这个家带来了许多烦恼与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