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长江实业”宣布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斥资6.2亿元,从汇丰集团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22.4%的股权,李家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84年,“长江实业”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
1986年,进军加拿大,购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
1987年,联同2名华资大亨李兆基及郑裕彤,成功夺得温哥华86年世界专览会旧址的发展权。
1994年,所管理的企业除税后赢利达28亿美元。
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
1999年,长江实业集团除税后盈利达1850亿港元。
2000年,长江实业集团总市值约为8120亿港元。
李笙对这位同姓的富豪李超人倍感推崇,同时也明白,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的道理。
6月23日早上9点,粤省公布了2000年的全省考生的高考成绩。
2000年高考的考生,不像后来先考试再填志愿。李笙他们是先填的志愿,然后考试。
昨天看着公司里的紧张得不行的同学,李笙完全明白2000年左右学生先填志愿再考试的恐惧。
高考恋爱——100天
一科考不好,掉档到二本的恐惧。
有书读就好,路依然特别的漫长。
成长节点所在时期是如此糟糕,性意识觉醒真的太不是时候。
理想(清华)虽然突然劈腿了,现实(师范)好歹有书读嘛。
李笙没有打电话给班主任,而是亲自到学校。
重生又考了一会高考,看高考成绩的时刻就在此刻,是不容错过。
李笙十点到了华师附属中学。
在学校的公布栏前,早已是人满为患,来迟的人想挤进去是不可能的。
李笙没有挤进去的想法,于是找到冯宇,往小卖部走去。
如此场景,自是少不了趁机卡油之辈。
有着小聪明的呢,就让兄弟在后面,推自己到女生后面趁机卡油,还装作一脸无辜的样子;而高明的男同学,走到女生身边,当起护花使者来,之后请吃东西,相互留下联系电话。
当然也有懵懵懂懂之徒,一心只读圣贤书之徒,多年以后才幡然醒悟同学聚会,自己至今孤身一人,而他人早已成双入对,悔不当初。
从前方不时来,某某同学高了多少分,平时成绩不显,如今突然像黑马一样杀来的同学,总能引起一阵阵欢呼声。
良久,高考成绩公布栏前的人群渐渐地散去,李笙和冯宇才从小卖部里往公布栏走来。
走到属于理科的公布栏前,李笙先看的是前100名的名单,从上往下数,终于在第十八名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全省排名108,语文125、数学135、物理98、生物70、化学95、英语136,总分659。
而冯宇考了第四十九名,全省排名1006,总分586。现实就是那么残酷,一本分数线以上,多一分都有可能让排名往前20;二本分数线以上至一本分数线以下,就更加疯狂,少一分那就有可能让排名往掉100名。
这才是真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李笙和冯宇回到教室,很多同学都在里面坐着了。
等全班同学到齐后,班主任陆刚开始一一读全班同学高考成绩是多少,在班上第几名,在全省第几名,数学老师、生物老师和化学老师在教室的后面坐在一起。
每念完一个同学,同学们都热烈鼓起掌来,不管成绩是多少,它都是同学经过三年努力的成果。也许有过疲惫后短暂的放松,也许高考时的一些意外,但都不再重要了,大学又将是一个新的开始,大家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大家都将从零开始学习。
清华可能出卖猪肉的,野鸡大学也可能出科学家;
燕京可以出亿万富翁,师范也可能出教育家。
同学们一一与老师们道别,有些的同学哭红了,数学老师眼角里闪着泪花,离别总是伤感,李笙他们带着老师的祝福离开了校园,走向未来的道路。
有的离别是无言的痛,有的离别是经年的伤;
有的离别是涩涩的苦,有的离别是深藏的泪;
有的离别是情深缘浅的无奈,有的离别是陈年的苍白;
有的离别是擦肩过后的叹息,有的离别是流年的伤痕。
因为已经填了志愿,大多数同学不会短时间内再来学校,
李笙和其他同学一样,有着对彼此离别的不舍。
2000年李笙他们是这样填报志愿的。
有三个步骤,第一个是正视自己。
根据高考前3次模拟考试的平均成绩,可以看作考生的基本实力,以此估计自己在班上、在学校的排列名次。考虑本校近3年的录取率各多少,取3年之平均数,再考虑本届考生的教学质量与上届相比有无明显的波动,通过比较就可以知道自己可能处于哪一个录取分数段上。
例如,小明同学的近3次学校进行的模拟考试平均成绩在全校200名考生中排名第35位。本校近3年的平均录取率为一类本科20%(即近三年本校平均20%的学生考上一类本科,下同),二类本科40%,专科 35%。
一类本科+二类本科=60%,即有60%的考生考上二类以上的本科。
一类本科+二类本科+专科=95%,即有95%的考生考上专科以上学校。
王明同学排名第35位,即(35 200)×100%=20%,说明王明同学考上一类本科的可能性(N)不大(10% N 20%),而考上二类本科的竞争力很强(20% N 40%)。
这样就可以考虑第一志愿是填一本还是二本,避免浪费志愿。
第二个步骤就是“算计”别人。
填志愿只考虑自己的成绩和意愿这样是不行的,还需考虑其他考生的分数和想法,以免造成“塞车”,即使你的考分上了你所报院校录取分数线,也有可能落选。例如,某校在某地招生15人,而填了该校志愿且分数超过该校分数线的考生有20人,则有5人落选是无疑的。
这些老师都会跟同学说,当然有的同学硬是要填了该校为志愿,老师也无可奈何。
能否录取,还是得看高考最终的成绩。
正确估计别人,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因素一,某校在该地区去年的录取分数偏高的话,今年就会有所回落。实际上,大多数学校历年的录取分数呈锯齿形,所以,某校在当地招生形势会与该校前两年在当地的招生形势相似,而不是与上年的形势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