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光大亮,朱三太子也发现了李光地的失踪,当下便派出人去四处寻找。
也许是事有凑巧,分属天意,还真让他们找到了那具无名尸体。因那尸体身着官服,众人都误以为那是李光地,对他的死信以为真。
这一下乱了朱三太子等人的计划,所有都显得不知所从。
柔嘉听到了这个消息也感觉万分可惜。不过在她看来这也是件好事,毕竟李光地一死,皇上去玉泉寺祈福的路径陈近南等人就不知道了,或许他们还能因此放弃此次的行刺计划。
果然,陈近南借机与朱三太子争执起来。
他问朱三太子道:“如今李光地死了,康熙皇帝的行程我们也甚不了解,这行刺计划又该如何实施呢?”
朱三太子倒是不以为然,说道:“康熙皇帝要去玉泉寺祈福自是不会更改的事情,我们不能因为现在不知道他的具体行程就放弃刺杀的目的吧!那岂不成了因噎废食?”
陈近南也知道他话说的在理,一旦自己出言阻止反而会被他质疑反清的决心,便不再开口。
然而,朱三太子又说道:“此次行刺鞑子皇帝,不论成功与否都是我等为反清大业所做的贡献。即便此次行刺不成,也不能阻止我们的反清大业。”
陈近南听他仿佛话里有话,就问道:“此话怎讲?”
“我等志士终年不舍昼夜的奔波,为的就是驱除鞑虏,扬我华夏!如今,满清朝廷的两大头目康熙皇帝与鳌拜不和人尽皆知,这正是我等大汉子民反击清廷的绝佳时机。”朱三太子目光如炬的倡议道:“此时如果有人能够登高一呼,召集所有民间的反清势力,到时候反清复明的大业必会成功。”
陈近南听罢呵呵冷笑,他现在已经完全明白他此话的用意了。没想到此人的野心还如此的大?
马超兴遂问道:“以你之见,这登高一呼的人该是谁呢?”
朱三太子呵呵笑道:“这人必是众望所归的王者。我已定于本月二十日召开反清武林大会,在那里会选出武林盟主,到时候大家都听盟主的号令,反清之事定可有望成功。”
他双目炯炯放光,誓要折取月桂般舍我其谁。
马超兴也真不客气,冷笑着拆穿了他:“朱三太子所说的武林盟主莫不会就是你自己吧?”
语气之中颇有讥讽之调。
朱三太子见他出言无状,心中不满,但脸上仍镇定自若:“本太子并不稀罕这武林盟主之位,但如果江湖上的朋友都抬举我,倒也难辞其咎,毕竟我乃是朱氏后裔,大明正宗的血脉。”
他说着自傲地瞥了一眼马超兴。
云豪突然呛道:“好个大明正宗!我不愿意参与什么武林大会,告辞了。”
他冷冷地拆了台,说完脚步橐橐就往外面走去。
陈近南亦是跟道:“康帮主请等等我,我们一同走。”
朱三太子眄着看着这伙人,暗自咬了下嘴唇。这时,他兵营里的打手眼见陈近南等人对主子出言不逊,便想上去教训,但被朱三太子拦截。
他明白自己现在根基不深,还不会树敌的时候。况且丐帮和天地会也都是不好对付的,一旦与他们挑起争端怕会有损自己的名誉,反而容易无法在江湖上立足。
朱三太子喟叹道:“陈总舵主虽心怀黍离之悲,奈何却是求田问舍之辈,不知鸿鹄志向。你们愿意走就走吧!但我还是要告诉你们,今年立夏那天本太子会在圣井寺召开武林大会,天地会和丐帮都是江湖名流,希望你们能以民族大义为重前来参加。”
“不必了。”陈近南冷道:“我们志道不同,最好各不相谋。”
云豪找到柔嘉,告诉她快收拾行李。
柔嘉关切的询问:“我们不刺杀皇上了吗?”
云豪面色深沉,沉吟道:“怕是不会了,一来李光地已死,计划难以施行。二来,这朱三太子人心叵测,不是个可以共谋大事的人。所以我跟陈总舵主商议了一下,这就和他散伙。”
柔嘉听了一阵欣慰,展颜朝他甜甜一笑,双瞳之中终于闪烁出了宁静柔和的光芒。
她轻松地收拾好了行李,跟着云豪几人走出营地,陈近南望着后面恢弘的军营面色凝重地发出了一声叹息。
马超兴见状,意味深长地挑了挑嘴角说道:“陈总舵主,我觉得你放弃参加武林大会其实是个错误的选择。”
陈近南眼睛一亮,问询道:“何以见得?”
马超兴郑重其事道:“如果陈总舵主不去争取这个武林盟主的位置,只怕就会被朱三太子杨启龙这个小人得逞,到时候必将是中原武林的浩劫。”
陈近南微微一惊,沉思了片刻,仍是面带难色。
“这朱三太子不论真假,他既然主动召开武林大会,想必也是志在必得了。”
云豪却干脆地说:“我看去也挺好,砸了他的场子。”
马超兴粲齿一笑:“云豪兄弟这话说得像胡德帝,不过,也并不是没有道理。”
柔嘉听他们的谈笑勃勃,对此却一点兴趣也没有。
只是,她现在的心里却非常高兴,因为从目前的情形来看,云豪刺杀皇上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了。
想到这里,柔嘉心里如晴空一碧般,之前的阴霾瞬间被涤荡了一空,禁不住展颜嗢噱起来。虽然自己今生都有可能再也无法回到皇上身边,但她的心始终都在康熙那里。
几人的身影在连绵的群山之中渐行渐远,金乌洒光,松涛如海,风景极其绚丽。
山风扬起,吹乱了柔嘉的云鬓,如波涛一般乌黑的长发瞬间飘散开来,拂过她皎?的脸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