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所以到了四川不上峨眉山实在是人生一大憾事!
峨眉山绵延23公里,面积约154平方公里,主要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4座山峰组成。地域辽阔的它,风景秀丽,景观众多。
为此,峨眉山-乐山大佛获得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以及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的诸多荣誉。这是旅游峨眉的旺季,时缝武林盛会——峨眉论剑,峨眉山更是游客如云,热闹非凡。
齐大洲是江苏人,还是第一次来峨眉山。徐海洋虽是四川人,以前到峨眉山都是比武呀,参加武术交流呀,再加上工作和公司业务繁忙,也没仔细游过峨眉山。
二人看见峨眉山直插云端,烟雾缭绕,倍感新奇。尤其是师兄徐海洋夺得金腰带第一名,齐大洲情绪十分高昂,在峨眉山上玩得更是痛快!
两人随着人群,一边品着山道小吃店的小吃,一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虽然峨眉山地势陡峭,海拔3099米,其他游客走走停停,还拄着拐杖。但一身武艺在身的师兄弟二人,在美景的吸引下,并不觉得劳累。只是,徐海洋经过数场的比赛,偶尔感觉身上发痛。
这一丝丝痛楚,不禁牵动徐海洋的感伤情怀。
这已经是徐海洋第三次到峨眉打比赛了,回想自己第一次到峨眉是意气风发,第二次到峨眉是豪情壮志,而这一次却像一个生病的“老人”,不仅唏嘘不已。
峨眉山有很多稀有动物,尤其是山路沿途的猴群,结队向游人讨食,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但猴子虽然乖巧,但毕竟是人们观赏的宠物。徐海洋忽然感觉,自己也像一只猴子,缺乏自主感。
想自己以往打“武林风”上少林,赛“太极推手”登武当,今又来到峨眉。中国武术的三大流派:少林、武当、峨眉,名不虚传,驰名天下。峨眉山可是“峨眉武术”的发源地。
世人都认为“天下功夫出少林”,但徐海洋知道,其实峨眉的武术历史更早。
根据现有史料研究认为,峨眉武术可追溯到上古时期。
《华阳国志·序志》载:“彭祖本生蜀,为殷太史”,蜀就是我们现在的川渝。殷王为了长生不老,礼请彭祖到朝中任大夫。彭祖发现殷王生性残暴,不愿授其长寿之术。殷王于是恼羞成怒,但又找不到彭祖什么过错。
殷王正感无奈,遇“邳”方作乱。于是派没有武功的彭祖前去平乱,目的是借此将其置于死地。彭祖在临危受命中想起“帝乃敷文德,午干羽于俩阶,七旬,有苗格”的典故。
想到彭祖的故事,徐海洋不由又想到自己的援非,自己何尝不是临难受命?不过相对于彭祖,自己还有一身武功。不过自己的武功在战乱的绍国又有多少用呢?
当然练武的目的不是为了打打杀杀,而是为了培养永不言败、顽强拼搏的尚武精神。
由武术,徐海洋又想起彭祖。在舜执政的时候,有三苗兴兵,舜命禹带兵进行讨伐,经多次交战不分胜负。禹便息兵练武,七十天后再战,终于摄服三苗。由于彭祖因为不懂武术,于是派人找到当年的将士后裔,向禹兵学习讨教其术。
彭祖将其搏杀技能和当时川东地区的巫术融入到“内养外壮术”中,殷兵的战斗力陡然猛增。最终打败了力能折凹(即空手能打死野牛)的“邳”方诸侯,在历史上留下了“彭伯克邳”的佳话。
正因如此,禹的搏杀术与彭祖内修术的结合,在“内外双修”和“刚柔并济”中,不自觉地显现了“武术”雏形,这就是峨眉武术的起源。所以少林武术为外家,武当为内家,而峨眉武术是“内外双修”的!
徐海洋游览峨眉山,缅怀古人,感叹着美丽的峨眉山和神奇的峨眉武术。
现在,经过历朝历代的武术大交融、大发展,峨眉武术终于形成“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即五大流派、八大门的局面。
五花即五个流派,有丰都的青牛,通江的铁佛,K县的黄陵,涪陵的点易,灌县的青城。八叶即八门:洪、会、字、化、杜、岳、僧、赵。
而徐海洋的缠闭门武功就是化门,从大类来说,也属于峨眉武术。所以,徐海洋每次来峨眉都存了寻根问祖的想法。尤其是这一次,伤病在身的他差点倒在擂台上,这种心情更为急迫!
但是缠闭门武功和道家似乎关系更为密切,而目前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以佛教文化为主。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礼仪、音乐、绘画等都展示出佛教文化的浓郁气息。
山上古迹、寺庙很多,有报国寺、伏虎寺等,但就是没有发现道士和道观。徐海洋对缠闭武术起源峨眉很是迷茫和不解。游览得正高兴的齐大洲看徐海洋走走停停,似乎在寻找什么,好奇的问道:
“师兄,你东西掉了吗?”
徐海洋哑然失笑,自己只顾想心事,冷落师弟了,只得不自然的回答道:
“怎么没看见道士呢?”
其实峨眉山在古代曾经是道教仙山,只是自从明代以后,道教逐渐从峨眉山撤出,佛教寺院兴盛,成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现在虽然峨眉山也还有诸如九老洞、纯阳殿、华严顶这种道观的名称,但是里面早就是佛门弟子了。
当然,这些徐海洋并不知道这些,也才有了徐海洋的奇怪举动。徐海洋出于缠闭武术的情节,内心深处是多么希望能够看到一个道士。不过齐大洲并不清楚徐海洋的内心思维,爽朗的说道:
“师兄,要看道士,下次我们到武当山!”
徐海洋一听,只得“哈哈”大笑道:
“好!回国后,我们一定去游武当山!”
于是,徐海洋收敛心神,陪着兴致勃勃的齐大洲继续登山。两人不知不觉,来到人山人海的金顶。一尊金色的佛像首先闯入二人的视线。徐海洋和齐大洲请了个导游,在导游的解说下,准备细细领略这伟大的佛教文化。
导游带着二人来到佛像旁,只见这尊佛盘腿坐在一头大象的背上,周围全是千姿百态的石头小象,佛像的后面便是金灿灿的金殿和银闪闪的银殿,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真是太壮观了!导游给二人介绍道:
“这就是普贤菩萨”
只见普贤菩萨金光灿灿,耸入云端,令人肃然起敬。本来思绪如潮的徐海洋,心情顿时平静。
在导游的带领下,绕过金殿和银殿,走上金殿后面的石梯,又看见一座两层宫殿,宫殿的第二层立着一个扁额,上面写着“金顶”两个字。接着往前走到一处栏杆旁,放眼望去,远处的山在云雾里若隐若现,近处的山一片碧绿,就像翠绿色的国画颜料从天下倾泻而下,铺了一层在山上似的。
白云在山尖上萦绕着,好像连云也不想走了。这时的峨眉山,就好像一幅立体的山水画一样,山中的瀑布、小溪、半山腰的停车尝农家乐尽收眼底。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凉爽的微风,二人仿佛也溶入了这幅美丽的画卷中,一时疲劳尽消。
金顶高耸入云,佛像宝相庄严,游览人群如同潮水般,徐海洋不禁感叹,真是佛法无边!
从金顶下来的时候,徐海洋看见烧香拜佛的游客虔诚地给普贤菩萨磕头,想到自己即将西行,远赴万里到战乱的绍国去援非,前途难料,也不由受了感染。在佛法的感召下,他诚心诚意的请了个金箔“普贤佛”。希望自己工作顺心,顺利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希望生活在疾病瘟疫、贫穷战乱的非洲人民能够早日脱离苦海!
游览完毕,徐海洋感到自己心情明显好转,似乎全身也不那么痛了。而齐大洲感受了烟雾缭绕的峨眉美景,也心旷神怡,二人满怀雄心地离开金顶。
下山的时候,两人为了欣赏到上山没有欣赏到的美景,尽量避开来时的上山路。两人留恋山上美景,不知不觉到了黄昏。厚厚重重的云雾盘踞在天空,夕阳乘一点点空隙,迸射一条条绛色霞彩,宛如沉沉大海中的游鱼,偶然翻滚着金色的鳞光。
二人感受着夕阳,身处峨眉山,犹如进入仙境一般。而上山的树林也好似抹上了一层淡淡的油,愈加翠绿诱人了。在林荫深处,徐海洋突然看见一个小庙,小庙前面的空坝上,有一个道长正在打拳。
只见这个道长穿着道袍,仙风道骨,行拳如流水,动静起伏之间,飘飘欲飞。徐海洋走近一看,居然打的是缠闭门的“三十六闭手”。
三十六闭手是徐海洋的师爷王者师秘密传授给徐海洋的。在徐海洋的印象中,自从师爷过世后,世上除了自己和少数几个师门长辈外,似乎还没有一人精通三十六闭手。
实话实说,徐海洋也还说不上精通,其中很多精髓没有悟出来。当时,师爷告诫徐海洋:
“要真正悟透三十六闭手,你至少还得练二十年年!”
徐海洋不由一阵激动,难道这是师门前辈?于是他对齐大洲说道:
“我们过去看看!”
二人来到小庙前垂手恭立,静静地观看。约莫2分钟,只见道长双足收拢,两手下按,两鼻呼出两股气流,气定神闲的收式了。
徐海洋向前,躬身一礼,非常礼貌的问道:
“请问仙长法名,是打的三十六闭手吗?”
道长微微一笑:
“贫道玄武,练的正是三十六闭手。不知施主贵姓,如何得知?”
徐海洋一听,立马翻身便拜!
原来“玄武”正是徐海洋的师伯,父亲徐子凡多次提起他,只是自己还从来没有见过。父亲告诉他,师伯玄武是个武痴,喜欢云游四方。父亲还反复叮嘱,遇见师伯,要诚信请教,他的三十六闭手和药功是武林一绝!
道长很是惊奇,扶起徐海洋。徐海洋诚恳地自我介绍:
“师伯好!我是缠闭门弟子徐海洋,徐子凡是我父亲。这是我太极门的师弟齐大洲。今天看到师伯的三十六闭手,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玄武抚摸着胡须,“呵呵”大笑。在峨眉山,偶遇师弟的儿子,他也非常高兴,于是热情的请二人进屋摆谈起来。
原来玄武最近游兴大发,夜观天上北斗七星,觉得会在峨眉山遇见有缘人,于是就到了峨眉的好友智德长老处谈武论道。
今天智德长老外出,玄武觉得夕阳无限好,心情愉悦,就在庙前空地练起了三十六闭手。哪知竟然遇见自己的师侄,真是有缘。
武林中人,从来不客套,而在自己师伯面前,更用不着遮遮掩掩,徐海洋给师伯展示了部分缠闭门武功。玄武面含微笑,静静观看,对徐海洋说:
“你已经深得缠闭门真传,只是内功火候欠缺而已!另外似乎你身有隐疾,不仅阻碍了你武功的进步,而且还有退化,甚至有性命之忧!”
徐海洋一听,师伯正说到自己的痛处,急忙俯身下拜,诚恳的说道:
“我由于工作劳累,日常事务较多,着实是累出了一身毛病。自己也冥冥感觉,10年内有生死玄关要过!希望师伯能指点明路!”
玄武说:
“观你面相,驿马线飞扬,最近你当出远门。而我也要到武当山访道,我们分别在即。我这里有两本书,你拿去自行参悟吧!如果有缘,我们2年后再会!”
于是玄武从挎包里掏出两本书,递给徐海洋。徐海洋双膝下跪,恭谨地接下书。
是两本线装手抄书,一本是《千金要方》。徐海洋不禁疑惑,《千金要方》不是药王孙思邈所著,市面上到处可买吗?
徐海洋不由翻开《千金要方》,头两页用毛笔正楷规规矩矩的写着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习业第一》中提出的“大医”概念: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落款为“明龚廷贤抄”。
再一翻里面内容,和平时读的市面上买的《千金要方》并不完全相同,书的后面还有一章,写道《神仙接命秘诀》。原来这本书是是明代著名医家,有“医林状元”之称的龚廷贤的手抄本。
另一本是《追魂十二巧打》,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内功心法、技击要诀和一些药功,还有很多图形。正是缠闭门的绝学,落款为“彭程”。
徐海洋不禁感激零涕,如此珍贵的宝物,自己受之有愧。但长者赐,不敢不受,只得再次拜谢!
玄武安然受礼,并叮嘱徐海洋好好参悟。最后以十个字相赠:
“努力锻炼!打通生死玄关!”
天色渐晚,徐海洋急于归家,起身告辞。师伯、师侄二人短暂相聚,依依惜别,约好两年后武当山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