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东平王正有要事入宫,顺便去后宫给皇太后请安。所以恰路过园林,看到一群花枝招展的女子,想着想必又是些待选的秀女而已,也并不在意。但突然园林西侧的一个亭子内的一景着实吸引了东平王的眼球。之间一抹淡绿色的身影,恰似一道美丽的风景,既不喧嚣也不突兀的坐在亭角。而这绿色的身影显然同那些花枝招展的俗女子不能相容,在这园中就更是显眼。
东平王看着,竟停住了脚步,那女子手中拿着一本书,全神贯注的看着,并不为这周遭的喧嚣所影响。突然一个丫鬟模样的女孩叫道:“姑娘,宝姑娘,我们该进去了。”听得叫声,这个穿绿色衣服的女子,回过头去,冲着叫她的丫鬟,微微一笑,然后起身走了过去。
看着这女子的回眸一笑,东平王有些痴迷,那女子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微微的一笑,好似清水芙蓉一般脱俗。
这东平王平日对女人虽有些心思,但也不是那么好色之徒,收了几个侍妾也就罢了。平时同东平王妃还是相敬如宾的。但今日见得此女子,心竟不能静如止水。东平王忙命人去打探该女子的身世,听得是皇商薛氏之女,名为宝钗。心下觉得可惜了,如此优秀的姑娘,不过是皇商的出身。心下想想也是,不过是选公主的陪侍而已,出身高不到哪里去。
本来东平王想着也就罢了,可是竟然每日闭上眼睛就是满眼的淡绿色,那一抹绿色怎么也不能从心头,从眼前抹去。而正因为东平王忘不了那一抹绿色,所以后来迎娶宝钗的时候,命人给宝钗定做的所有嫁衣都是淡绿色的。
东平王想着去同皇上讨过来想必也不是什么难事情。可为什么宝钗落选这么久,东平王才过来提亲呢?(为什么要找皇上讨呢?因为东平王认为宝钗一定能选上陪侍的,而陪侍的去留当让要皇上来决定了。)
原来东平王下了决心,正准备找个机会同皇上讨了过来。可偏偏赶上边塞出了问题,东平王就被急急的派往了边塞。东平王想着,凭着这绿衣女子的才情肯定是必然被选上的,而作为陪侍,也没什么出头之日,反倒安全了,一时半会的也不会有什么岔子出现。所以东平王就等着从边塞回来再说不迟。
可这东平王没想到,这宝钗选上倒是选上了,可又被免了。东平王回来听说宝钗没有当得了陪侍,心下凉了半截,多半待选不成的女子,年龄都不小了,大都是急急的嫁人了。东平王马上派人去打听,闻听得这薛宝钗同荣国公之孙贾宝玉已经定亲了,而且是贾妃的口谕。东平王是什么人,岂能把一个小小的妃子看到眼里,心下想,只要没成亲就有办法。但总得有个压制的办法吧,所以,这东平王就想到了皇上,而皇上总不能为谁娶个侍妾就下道圣旨吧,那就让宝钗做个侧王妃吧,东平王心下想,让宝钗做个侍妾也确实委屈了她,薛宝钗岂是她那几个侍妾能比得了的,若不是她的身家,凭她的气度,就是做个正王妃也不为过啊。所以东平王就去皇宫要圣旨去了。最初皇上断然不肯,不是皇上知道这宝钗和宝玉的亲事是元妃定的(皇上那么多的妃子,自然不会知道这些芝麻样的事情,而东平王也不会蠢到告诉皇上宝钗已经定亲了),而是因为这皇商出身的女子是不能够做侧王妃的,充其量就是个妾而已。所以皇上就让东平王自己去讨就可以了。那东平王就说该女子是如何如何的出众,如何如何的贤惠,而自己府中正好没有侧王妃,而宝钗要是做了侍妾,确是太委屈她了(地球人都知道这东平王为什么一定要皇上的圣旨,只有皇上一个人蒙在鼓里呢)。皇上被东平王缠的无法,而且,这东平王本不是好色之徒,前面也曾提过,皇上想着,东平王既然喜欢,那就成全他吧,也可笼络住东平王的心。但皇上又觉得,这么个皇商出身的女子做了侧王妃,总不是什么好的先例,为了避免今后有谁再遵循这个例子,所以虽然圣旨定了侧王妃,但传口谕要按照侍妾的礼仪进行,这样就可以毫无声息的把事情摆过去,也不会有太多的人知晓此事了。那东平王满心欢喜,又怕夜长梦多,所以下旨当日就急急的接了宝钗入府(这侍妾的仪式反倒得了东平王的心,否则真的按侧王妃的仪式,可不是一两天准备得了的),自不必细说。
东平王妃本是平和之人,也是那种恪守妇道之人,所以对于东平王纳妾也不曾说过什么。而且本身东平王乃一介武夫,大男子主义还是有的,所以凡是东平王做主的事情,东平王妃不会、也不敢提出什么反对。
东平王妃得到东平王要娶侧王妃的消息,也是在当日,并不比宝钗得到消息早。得到消息,东平王妃就马上准备一切,虽说按照侍妾的仪式迎娶,但私下里,东平王叮嘱王妃在府内还是按照侧王妃的样子准备一切。所以王府内给宝钗准备的房间、衣物都是上好的,只是迎娶上是按侍妾接了进来而已。甚至包括聘礼,后来都按照侧王妃的礼仪补上的,那薛姨妈得到聘礼后自是欣喜,这是后话就不再赘述。
话说宝钗就这么冷冷清清的进了东平王府。虽说宝钗已经自劝自己,但是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坐着小轿进了王府,还是不免伤感,眼内也含了些许的泪滴,甚至为何成侧王妃,自己都不知晓,是福是祸只能自己步步小心。当轿子停了下来,宝钗知道是已经进了王府,赶紧擦了擦眼角的泪,等着丫鬟来掀轿帘。马上一个丫鬟掀开了轿帘扶了宝钗下来,然后进到一间很小的房间。宝钗心下暗想,难道这就是我的婚房?想必侍妾就是这样吧。宝钗正在胡思乱想,那个扶她进来的丫鬟竟然对宝钗微微一礼道:“请侧王妃更衣。”
宝钗心下不解,就这样任那丫鬟给她换上了大红的衣裙。宝钗本无心思看,由着丫鬟给她穿戴,然后披了红盖头。然后丫鬟又扶着宝钗进了另一个房间,宝钗因为蒙着盖头,所以只能低头看到自己迈进高高的门槛,想必是一处宽敞的厅堂。这时候自己听到熟悉的声音唤自己“宝姑娘”,这不是莺儿吗?她怎么来了?
原来宝钗一上轿,这东平王就私下派人把她的贴身丫鬟莺儿接了来做伴娘,同时私下把聘礼的单子交给薛姨妈过目,薛姨妈自是喜上眉梢。
话说宝钗听得莺儿的声音既高兴又吃惊。而莺儿也简单的解释了一下,毕竟时间短,莺儿也不过是抽空低语上三言两语而已,宝钗冰雪聪明之人,心下也明白了几分,知道王府内是按照侧王妃的礼仪举行婚礼的。虽说没有黛玉那样的大张旗鼓,但毕竟还是出乎了宝钗的预料,所以宝钗还是心下欢喜的。
剩下就是拜堂成亲入洞房等一些繁冗的婚宴礼仪(当然只有礼仪,婚宴是没有的,因为要遵从圣旨,不敢弄的太喧嚣,也不能请宾客),自不去表。洞房花烛夜,自然宝钗也会让东平王心满意足,毕竟是丰满可人之人,杨贵妃之说绝不是虚名。
宝钗次日凌晨醒来,那东平王早已上朝去了,留下话说让宝钗可以睡到晌午,不必遵守起床拜见王妃的礼仪。听得莺儿传的话,宝钗思忖片刻,吩咐莺儿给自己梳妆,莺儿拿出了昨日穿的大红衣裙,但见衣服中间一朵大红的牡丹,心下想着这身衣服毕竟太张扬了些。宝钗忙命莺儿挑了一套淡绿色的衣裙穿上。穿好衣服,命莺儿打开自己带来的那个包裹,但见包裹内竟是宝钗绣的几幅锦图和一盒首饰。宝钗挑了一幅绣着牡丹的锦图让莺儿包好。然后宝钗就带着莺儿直奔王妃的主室而去。
东平王妃本来对东平王纳妾不以为然,但是娶个侧王妃,心下还是有点不自在的感觉,毕竟这么多年侧王妃的位置一直空着,因为东平王一直以来还是比较尊重王妃的,因担心王妃过于安静平和,恐娶了侧王妃,后室会起战火。这王爷突然娶了个皇商之女做侧王妃,不知这女子妩媚到什么样子,能蛊惑的王爷改了多年的想法,是否是祸端,还尚不可知,心下自然不自在。娶亲的第二天凌晨,东平王妃睡不着,也早早的起了床。心下想,凭着东平王对这个侧王妃的宠爱,想必今天这个侧王妃是不会来拜见自己了。毕竟自己的丈夫这么多年自己还是非常了解的,这东平王本来就是由着自己的性子行事,并不在意什么礼法规矩的,想着也是无趣。这时东平王妃的儿子来给母亲请安。这东平王妃自生得一女一子,女儿早已出嫁,这儿子比宝玉还大上2岁,但由于从12岁起就被父亲带在身边出征打仗,虽已定亲,但还未及迎娶。这东平王妃的儿子很是孝顺母亲,因为在家中的时候不多,所以只要在家中,每日早上都要给母亲请安,然后同母亲一起用早餐。这东平王妃命丫鬟准备了早餐,刚用完餐,听得有人来报侧王妃来了。而王妃的儿子自不需要回避,所以也就坐在王妃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