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皖江北岸,有一座美丽的滨江小城,那就是我可爱的家乡ZY县城。ZY县城襟江带湖,依山傍水,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城东不远处,有一座巍峨挺拔的大青山,雾霭缭绕,幽篁成片,山花满径,涧水潺潺,松涛声声回荡……
经不住风光旖旎的诱惑,在烈日炎炎、酷热难当的七月里,某天上午,我不想在家乘荫纳凉,和一班文友骑着电瓶车直奔大青山而去。
沿着银塘路一直向东,电瓶车驶上G347那宽阔的柏油公路时,瞬间豁然开朗,公路两侧肥沃的田野里,绿油油的单季稻,在阳光的沐浴下,更加郁郁葱葱;青翠碧绿的荷塘中,一朵朵美丽的荷花竞相盛放。我们尽情欣赏着原野美妙的自然风光,心旷神怡。
不大一会功夫,我们下了G347,骑行到一条支路上,来到何氏家庙大门前,准备参观何氏家庙,由于之前未经联系,此刻何氏家庙大门紧闭,我们只能在外面观瞻。
何氏家庙已有三百余年历史,为典型的清代徽派风格,粉墙黛瓦,大气恢弘。门楼上方篆书阳刻“何氏家庙”四个字,门楣下方刻有“阴阳图”;大门两旁有一对石鼓,谓之门当户对;门厅有两根粗壮的大红圆木支撑;门楼左侧立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东西两侧外墙,从南到北由七个起伏对称的蜈蚣垛组成,似双龙盘踞,气势非凡。门前宽阔的场地上,有一对花岗岩旗杆夹石,还有一对拴马石柱。
青山何氏是本地的名门望族,以诗书孝友传家,人才辈出,古有“一门七进士,兄弟同榜中”,明末贤相何如宠就出自青山何;近现代则有北平首任市长何其巩、革命家何东初、教育家何子诚等诸多社会名流。这次未能进入何氏家庙里面参观,大家感觉有点遗憾。
沿着何氏家庙左侧拐角处的水泥路,我们继续前进。沿途都是丘陵,峰回路转,不远处的大青山巍峨耸立于群山之中,似乎一直就在眼前。山里的空气就是新鲜,呼吸一口直入肺腑;路旁的菜地里,丝瓜、南瓜和冬瓜的花朵盛开着,阵阵清香沁入心脾;山里的水塘清澈澄明,似一面面玻璃镜子,镶嵌在群山环抱之中……
路过白衣庵,我们停车歇息了一会,与庵内值守的和尚聊了些话题;到达大青山脚下的“安平农场”后,大家开始徒步上山。
上山的路是一条蜿蜓曲折的水泥大道,古木参天,鸟鸣蝉噪,爬山并不太累。但因天气实在太热,我们依然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走到半山腰,水泥路面没有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不大的场地,一条土路通往山岗东边的石屋寺。
进入石屋寺的院子,只见大门左侧有一口水井,用石头砌筑而成,并加了铁栅门锁住。大家以为这就是青山十六景中的龙隐灵泉。僧人告诉我们,这是寺内最古老的一口水井,自晋代高僧青洪禅师云游至此建庙时就存在了,至今仍是寺里的饮用水源。
而龙隐泉则在石屋寺坎下茂密的竹林中。民国时期,石屋寺住持真达大师为解决群众干旱吃水难问题,四处探寻泉源,终于在竹园脚下亲手掘得此泉。泉水常年不断,味极甘美,有诗赞曰:“龙隐千古石不开,大师真达破尘埃。从兹佛地无干旱,一眼清泉立井台。”水井旁边,有一巨石,上刻:“龙隐泉”。
来到石屋寺,不能不参拜那著名的青山石屋。青山石屋由一块面积达三百平方米的平坦巨石凌空伸展,下面一根石柱支撑而天然形成。传说九华山地藏王菩萨驾临??山护国庵时,因??山经不住其重力所压,地藏王菩萨只得将另一只脚搭在大青山上,竟将这块巨石踩动,滚落而下,被下方的石柱接住,凑巧搭成了这间石屋。巨石上面还留有青山十六景之一的“菩萨印掌”。
石屋又称“相国书庐”,明朝末年桐城学者姚康伯在石屋旁办学收徒,大兴儒教,明末贤相何如宠少时曾在这里读书。屋顶巨石的侧面有何宰相亲题诗刻一首:“坚云堕地阁山椒,仙隐禅栖万古遥。为向悬崖磨数字,与他后代认前朝。”
我伫立在石屋寺大门前的广场上,遥望正前方,视野开阔,一览众山小,前方一层一层的山峰逶迤起伏,秀色可餐。山风入怀,暑热顿消。
又进入石屋寺内,参观了前后两进庙宇。同寺内僧人聊天,得知这里是大青山的半山腰,名叫风水岭,岭子东头是郭桥村,西头是大青山村,石屋寺位于郭桥村境内。
我游玩过枞阳本地浮山、黄公山和连城山的龙王尖,却一直没游过这近在咫尺的大青山。1981年高考,我名落孙山,这年九月份,我背着行囊到位于古塘乡的青山中学复读,就在大青山的怀抱里,那年,我就想去大青山游玩,可惜由于交通闭塞,时间紧迫,终未成行。时光易逝,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如今,在霜华满头的时候,终于遂了少年时的心愿。
回程的时候,大家恋恋不舍地张望着大青山,只见山峰耸立,漫山青翠,直叹县城边境竟有如此美丽的地方,简直就是县城近郊的一座天然公园,工作之余,骑个电瓶车要不了个把小时就能一路流连赏景,悠然地抵达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