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枞阳县城老街凤凰山西侧的山坡上,家门边坎子上的邻居姓张。张妈妈曾经是在县城里给人家挑水的。
小时候,县城里还没有自来水,吃水要到水井边去打水挑回家,或者是到枞阳的长河边去挑水回家。
在枞阳县凤凰山,老一辈的人们经常会谈起挑水的张妈妈,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那些年,她给人家挑水,赚辛苦钱养家糊口。
小时候,我总记得她天天给凤凰山路的商业局食堂和财政局人家,光明顶上的老邮电局职工宿舍人家挑水,记忆中,好像给人家挑一担水,有付伍分钱,有付一角钱。
从前,枞阳县委大院有一口井,叫大井,张妈妈挑的水,是从大井里一小铁桶一小铁桶提上来,倒入两只木水桶里,再一担一担挑到别人家的水缸中。
挑水纯粹是苦力活!赚的钱不容易,枞阳城里的人都记得,当年,老县委大院里的大井最深!再干旱的年月,有些井水都干涸了,而大井里的水,仍然泉水源源不断涌出,井水长年清澈见底,喝下去甘甜如醴,冬天,大井里的水温暖,提大井水洗衣服洗菜不寒手,夏天,大井里的水清凉清凉。
挑过井水的人都知道,挑一担百把斤重的水,没有棒棒的身体是不行的,尤其是爬陡坡,当年,凤凰山山坡和老广播站大坡都是很陡峭,后来修水泥路了,降了山坡的高度。从县委大井到老广播站大坡上的老邮电局宿舍,最少有六百多米的距离,即使空手从大井走到山顶上的老邮电局宿舍,走一个来回,人都会走得气端吁吁,正值中年的张妈妈,挑百余斤重的水,一上午时间,张妈妈要来回十多趟,挑水上山!每担水,要用绳子系在小铁桶手把上,在大井中打七八次!
大井水很深,记忆中的大井,有十多米深的样子。用小铁桶在井里打水,是件不容易的事,没有一定的经验,小铁桶在井水中漂浮,小铁桶沉不下去,就装不进井水。
当年,张妈妈蛮有力气!我家吃用的水,是我同大哥俊生,弟弟五六一起抬回家。我抬水的时候,常常见到张妈妈站在井圈上提水,她站在圆井圈上,两脚叉开,手中的绳子轻轻提起,稍微用力,向贴井壁的相反来回一甩,小铁桶整个翻转过来,沉到水底,就可以拉小铁桶上的绳子,一下一下拉,提出盛满水的小铁桶,再倒入大水桶中……
无论刮风下雪天,张妈妈挑水从来没有中断过,当年,张妈妈已是满头花白头发的人,常常穿一套黑色的衣服,脚上穿着黑胶鞋,特别是下雨天,戴一顶竹斗笠,挑一担水,一步一步地向坡上走,很沉重!很沉重!样子挺吃力!
小时候,经常在张妈妈家玩耍,见她经常给胶鞋里,垫些稻草,用稻草做鞋垫,她老人家对我说:“胶鞋里垫稻草,挑水上山时防滑耐磨。挑水老人家小儿子张四益,跟我是童年玩伴,张四益大我四岁,当年,是我们凤凰山西山坡上的娃娃头,每到星期天或寒暑假,张四益会带我到五七圩,团结圩,或大闸杨柳树林中捡柴……
那些年,张妈妈给别人家挑水的身影,永远刻在枞阳镇老人的心坎上,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枞阳县成立了自来水公司,枞阳城里的单位和居民都安了自来水龙头以后,张妈妈才结束了挑水生涯,她也成了老枞阳街上人,心中的一段记忆,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张妈妈一生养育两儿两女,都是她一人含辛茹苦地给儿女们培养成人!记忆中的张妈妈性格刚烈,为人仗义豪爽,好打抱不平!无论别人夫妻吵嘴或邻居吵架,只要她在场,即使跟她关系再好,无论谁错了,张妈妈都会毫不留情地敢直言!
从前,张妈妈住的房子是棚屋,低矮潮湿,屋顶是用稻草覆盖,四周的墙壁是用树棍抹河泥的,屋内连一个小窗子都没有,室内很暗,小木门朝南,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张妈妈一个妇女人家,养活一大家人,居然,她花钱拆掉棚屋,盖了新屋。新屋三大间,屋顶用大瓦覆盖,房屋的墙壁用土筑成,房屋坐东朝西,大门前场地上,栽有十多棵槐花树……
张妈妈经常跟我母亲谈她年轻时候的故事,在旧社会,她家很困难,张妈妈做小姑娘的时候,十五六岁时,独自一人到安庆城市,给一户有钱人家做事,有钱人家主人见她小小年纪,聪明伶俐,让她当管家……
张妈妈到八十多岁时,一双眼睛全瞎了,她自己告诉别人说:“是挑水辛苦了,眼睛才瞎了!”眼睛瞎了没有两年,大约在1997年去世,走完她一生八十多个春秋冬夏。张妈妈挑水的人生经历,成了枞阳老城人的永久记忆!
张妈妈离世有二十多年了,张妈妈是位坚强的人,也是慈祥的老人,在她临终前,她发高烧,她儿女们劝她住医院,她坚决不去,对儿女们说:“要走的人,再花冤枉钱!会人财两空的!”
最近,我到狮峰山小区杨师傅家理发,杨师傅一边理我头发,一边跟我聊天,他对我讲的话,让我十分荣幸,我作为老枞阳镇人,凤凰山庙巷里的居民,从来没有听到这样的话:
谁在我面前吹牛,说他是老枞阳街上人,我只要问一问就知道,他是真的,还是假的:“老武装部一条土路,通到什么地方?”就知道他是不是正宗的枞阳街上人!
我真的很快乐!想不到,只有熟悉枞阳老凤凰山的人,才是真正的老枞阳街人。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我父母亲花钱,购买了凤凰山西山坡的一块菜地,做了三间土墙小瓦屋,这一居,就是六十多年!六十多年来,不知道有多少老枞阳人,从我家大门前走过?那些年,枞阳街道不长,老枞阳镇人彼此两天三天,都能相遇,大家都不陌生,互相认识!
杨师傅对我讲老枞阳街上的历史,他对我夸夸其谈地说:“凤凰山庙巷里北边的出口,有个茶水炉,附近有县委和县政府办公楼,庙巷里南边的出口,是城关镇供销社和百货大楼,从前,银行,公安机关,毛巾厂,电机厂,元钉厂,牙刷厂,糖果厂,印刷厂等,都在枞阳县城上码头,当年,枞阳街道不是很长,从上码头到汽车南站,这一段路程,不足三里路!
当年,枞阳县糖果厂最吸引孩子们,糖果厂生产车间,生产的糖果,饼子,大糕等产品,酽酽的饴糖清香,弥漫着整个上码头!
现在的菜市场,从前,是灯光球场,灯光球场过去是个水塘,用土填起来的,做的体育广场……
老枞阳街道的人都知道,曾经,凤凰山上住着一位挑水的张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