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四日
太极殿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朝堂上四周一片无声,我们的蔡国公、兵部尚书——杜如晦站了出来。如果可以的话,杜如晦一点也不想站出来,但是不行!谁让他现在是兵部尚书呢。
“臣有奏!”杜如晦大喊道并站了出来。
李世民看着杜如晦回道:“克明有何事要奏?”。
杜如晦在脑海里想了想说道:“陛下,镇南军捷报,镇南军在半个月前已经攻下了林邑国全境,后续情况还请陛下吩咐。”
在杜如晦说完以后四周响起了大臣们小声的议论声音,保密做得也太好了吧!
在这之前谁也不知道这个消息,而且看房玄龄等人吃惊的模样,看来也不知道。看李世民一脸平静,看样子是早就知道这个消息了。
“克明可否把详细情况说一下,镇南军我记得好像在驩(huan)州没有军队吧?”
邢国公——房玄龄站出来说道。不站不行啊!虽然按照惯例就知道涉及道镇南军的事就是一堆麻烦,但是看皇帝的样子是要今天就把事情解决掉。
“还是...不说了吧?”杜如晦一脸为难的说道。心里已经对镇南军开骂了:妈妈拍(字母)的!就会给某找麻烦!不会找人修饰一下文章。
“有什么为难的吗?”房玄龄看杜如晦的样子问道。
“那个...不是,你们也知道下面当兵的书读的不多,这奏章有点~~难登大雅之堂嘛,就不在这里说了吧?”杜如晦没有底气的试探道。
这时众人都看向了李世民,看他怎么说。李世民在心里把镇南军骂了一通,先前竟然没有想到这件事,难怪总感觉忘了什么事一样?现在李世民也左右为难。
“不就是奏章写得差点吗?有什么不好说的,我老程平时的奏章也写得不好,所以经常都是叫我夫人帮我写的呢。”
就在李世民要开口的时候,宿国公——程知节站出来好不知廉耻的说道。
李世民满头黑线的看着程知节,但心里松了一口气。
杜如晦狠狠瞪了程知节一眼,然后对大殿中的众人把详细情况一一说来:“镇南军在驩州确实没有军队,有军队的是离林邑最近的是交州府,而且很巧的是那时候正好是镇南军五万府军卫士在交州汇聚的时候。”
“等一下!”侍御史——张行成喊道。
杜如晦看了看张行成问道:“有什么事吗?”
“我想请问一下,镇南军五万人的府军卫士在交州集结是怎么一回事?”张行成问道。
杜如晦想了想答道:“去年镇南军以经常有小规模撩人四处抢劫,以及对士兵的大规模战争训练为由。
从江南道和岭南道一百多府调两百多个团加上交州府军和边军合计五万余人,陛下和兵部已经批准了的。
还有疑问吗?没有的话我继续说。”
“没了”张行成回道。
杜如晦看没人说话继续:“在卫士汇集的时候,交州府一团校尉郑东西在休假,而交州离林邑又不是太远,便带着一对休假的卫士去了林邑游玩。
在游玩的途中和一个大家族起了冲突,据郑校尉说;‘别人问候了他父母以及祖宗,他也问候了别人家里的女性成员,然后双方发生了肢体冲突,紧接着升级成了械斗。
在械斗过程中伤了对方重要人员,被对方派人追杀’,郑校尉逃回交州后向镇南军汇报了这件事。
当时坐镇交州的将军是镇南军的右将军——郑小花将军,郑将军听闻此事之后,大声说道:‘蛮夷安敢辱我!’之后便带大军征讨,郑将军把这个家族灭了之后觉得林邑国不过如此,就顺带把林邑国给灭了。”(此乃杜如晦修饰后,原文有大量污秽不堪的话语,根据相关政策法规不予显示。)
杜如晦想了想加了一句:“还有就是郑小花将军是郑东西校尉的姐姐—亲的!”
“好了,都说说后面的事要这么处理。”李世民看着大臣们说。
杜如晦还是很有能力的吗!那么一堆粗俗的语言,经过他说出来还是能听的吗!还是要...不,一定要给镇南军配一些文采好的官员。
******
“卧槽,这件事传说中的一言不合就杀人全家!”
“这郑将军是谁啊!还有这镇南军?没听过啊?怎么能调动那么多府军!”一个新调上来的官员向周围问道。
“小声点!我给你说,这镇南军的前身是娘子军。整个镇南军负责镇压江南道和岭南道,和十六卫是一个级别的,但是比十六卫的管辖范围大。
如果是南方来的官员应该十分清楚,北方的官员都不太清楚,朝廷是不对外宣传的。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镇南军平时可以随时调动一万人的兵力,事后给陛下汇报就行了。而且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镇南军可以直接对外宣战。
听说是当时上将军以南边都是小国不足为虑为理由,向太上皇拿到的权利。
不然你以为为什么去年有人告岭南酋长冯盎谋反,他马上就派他儿子来长安,会死人的!”龙套官员乙小声说道。
“这么厉害!”众人惊叹。
龙套官员乙继续:“那是,不过这次就算不出这事,也要出其他事。至从镇南军调道南边去了以后,这些年都没有什么军功。
我听一朋友说,镇南军将军们一天都在想这么立军功,这次林邑完全是帮撩人挡了刀!
不过啊,这回陛下应该会让林邑复国,毕竟那地方比交州还偏僻,而且和真腊比邻,会耗费很多边军的。”
“兄台懂得真多!”龙套官员丁称赞道。
“哪里,哪里,只是朋友多,听他们说的”......
******
“陛下,臣弹劾镇南军无故攻打林邑国,此乃不义之战,有为圣人之道,如今的大旱就是上天的惩罚。”御史大夫杜淹站出来弹劾。
御史们纷纷站出来弹劾,老大都出来了,马仔们自然也要跟着,除非不想干了。
大多数文官也附和着,少部分看向了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想看他们的态度。
李世民对房玄龄说道:“玄龄,你怎么看?”
“回陛下,臣认为应使其林邑复国,奉我大唐为宗主国。
其一南方环境恶劣,林邑比其西南更胜,国人无法适应。
其二、距离太远、道路艰险,无便迁民,民不愿。
其三、边军增加,军费增加不划算。”房玄龄答道。
“无忌,怎么看?”李世民问向长孙无忌。
“臣认为,邢国公之言,甚好。”齐国公——长孙无忌回道。
李世民又看向李靖问道:“药师有何意见?”
“会陛下,臣认为邢国公之言,甚好。大唐的最大敌人是突厥,如今突厥内政混乱,应把所有的精力拿来对付突厥。”李靖回道。
虽然李靖不管于公于私都不觉得自己的回道有错,是从大唐的战略上出发,但是和镇南军交恶肯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