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大学文学院长给我排的课不多,比临江师范少了整整一半课时。后来我才知道,知名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区别。拿到课时表时,我真是欣喜若狂,时间于我太珍贵。当然作为老师,上课是天生的职责,但是写作却是我的挚爱。文学院给我排的是文学创作和比较文学。
第一节课安排在容纳一百多人的阶梯教室,教室旁的宣传栏上有人贴了海报,《生门》作者衣依教授主讲:文学创作之‘短篇小说创作谈’。
幸好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并且自身仪表也特别作了修饰,临出门时穿了茂雷从深圳给我买回来的银灰色长风衣,里面配了半高领的黑色羊绒衣,取出从未戴过的蛇坠金项琏,下身着一条黑色纯毛华达呢直茼裤。
我站在穿衣镜前左顾右看了好久。“哎,你自带美,穿什么都是仙。”茂雷在一边打趣。
“呃,说真的,我看起来怎样,第一天上课,有些紧张,毕竟这是全国知名大学,不像临江师范。”
“说真的,我走了些地方,没看到谁有你美。快到四十了,身材还像少女,没有肚子,脸上没有一条皱纹,皮肤摸起来还像绸缎一样滑嫩。哎呀,你真的是奇迹。再说你的功底那么深厚,在哪里你都是最好的老师。走吧。”茂雷伸出胳膊,我把手挽了进去。看着他,心想,这个男人真是我的福星,不论什么时候他都会让我信心百倍。
一路上,我们俩引来了许多行人的注目礼。我看了看茂雷,茂雷也作了特别修饰,他穿了套深灰色的西装,他不怕冷所以里面穿了件白色的衬衣打了一条朱红色领带。脚上黑色的修闲牛皮鞋擦得油光呈亮。打了摩丝的头发特别有型。
路过办公室时,我把手从茂雷的手臂里抽了出来。
“衣教授,你先生?”一进办公室,邻桌的张教授便问。
“嗯。他在商学院进修。”
“你先生好魁梧。应该有1米8。”另一个老师插了一句。
“差不多。”我笑了笑。
从办公室一路到阶梯教室,学生络绎不决地从后面超过我。到了宣传栏边,我停足看了看海报,心里非常感动。
站在讲台上,我竟然有些热泪盈眶。好多年都没流过泪了。
“同学们好,到江城大学第一次给大家上课,心情特别激动……。
感谢大家的光临。我姓衣,名依,衣依老师。这学期你们的比较文学和文学创作由我主讲,希望大家喜欢。
今天主要讲‘短篇小说的创作’。小说创作离不开人,短篇小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
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中塑造出生动,鲜活的人物,就是作者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人物立起来了,围绕人物发生的故事就顺理成章。
我相信在坐的各位同学都读过鲁迅的作品,我们一说《祝福》大家立刻会想到‘祥林嫂’。为什么?题目是祝福,祝福什么?
主人翁祥林嫂三次出场: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红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然而她反而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第一次出场的祥林瘦健康、朴素、勤劳对生活要求极低。
再次出场变了。还是祥林嫂,然而她变了:头上还是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不知同学们注意到变化没有,先前两颊是红色的,手脚壮大……还有了笑影,脸也白胖了,而这次呢?没了血色,眼角带些泪痕,眼光也没先前精神。这说明她遭遇了非常悲惨的变故。这个变故对她的打击是致命的。
再次出场: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要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第三次出场的祥林嫂已然是个乞丐了。从第一次的两颊还有红色,会笑,到最后的木刻似的神情……从形象到精神,最终祥林嫂成为了乞丐,剧情的发展既是封建社会低层劳动妇女的现实写照,也有祥林嫂个人性格缺陷。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然而她反而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她麻木地任命运摆布,没有丝毫反抗,这些就是她最终成为悲剧的必然。
故事的题目是《祝福》,难道是祝福祥林嫂的悲惨死去?这是不是反讽.祥林嫂的死是对几千年封建制度的抨击。
小说读完了,祥林嫂的悲剧引起我们的思考,她为什么不反抗?为什么?它没有统一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
……………………
通过分析,要写好短篇小说重要的是塑造典型人物,围绕典型人物展开故事,让故事抒写主题,围绕人物来制造冲突……
最后,希望大家阅读以下作品鲁迅《孔乙已》,莫泊桑《项琏》、《羊脂球》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己创作作品。今天的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啪啪啪,啪啪啪……”响起了一阵掌声,我扫了眼教室里坐得满满的学生,心里由衷地感到自豪,没有人中途退场,至少这堂课还算及格。
回家时茂雷已经做好了午饭“你没上课?”我惊奇地问。
“怎么没上课,我在下面餐馆里叫他们送到家里的。第一节课,你还行吧!”茂雷关心地问。
“还行。你呢?”
“我,我们班上23个人,个个都是老板,老师讲的企业管理,很实用。提出的问题都是工作中的常见的,比如你说,一个人怎么管好企业,老师就讲了制度。正如我以前说的,只是老师讲得更加细化……参加这个进修班,值了。”
电话:“钉铃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