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是载体,不是文体。
为什么首先要说这个?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网络文学和爽文、小白文、无脑文挂钩了。而我的第一个观点就是:网络文学≠无脑文。
汉代以前书籍被刻在竹简上;纸普及以后,书籍被写在纸上;现在网络普及了,所以书籍被录入电脑中。我认为,文学与网络相联系,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谁说传统作家不能在网络上写文?所谓传统作家,也可以将自己的小说在网络上连载,不求有很多人看,只求能引起一两个人的共鸣。这能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很大程度避免了闭门造车。
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版权如何保证?万一读者影响了作者的心境,作者会不会写不出经典?
关于版权问题,我有一个很幼稚的设想:我希望各大网络平台能专门为从事传统文学创作的作家开辟一个专区,进行保护与推广。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民的文学素养,也可以在作家还未成书前就给作家带来一些收入,改善作家的生活。
关于读者影响作者这一点,我相信优秀的作者对剧情的把控会有自己的判断,看读者的意见时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在这个信息时代,时时都能听到来自外界的不同的声音,是否发表作品其实无大影响。
2、网络文学是一种流行文学,并不鄙俗
古代有话本传奇,现在有小说,这些都是一个时代大众审美的体现,何为经典将由历史来筛选。古代的话本传奇不见得都是精品,而经过历史的沉淀流传至今的大部分都是瑰宝;网络文学也是如此,若干年后,谁能说如今的网络文学中没有一两本能够传世的呢?
后世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精品从大批量的糟粕中筛选出来。
国民的审美能力在提高,这就促成了网络文学质量的提高。个人感觉,如今的网文的总体质量,比之十年前,大有提升。
我认为,网络作家不应该有这么一种心理:我不是搞正统文学的,不用有太好的文笔。网络作家也是作家,网络文学也是文学,既然是文学,要想在竞争中立足,只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
但这并不是说要一味地堆砌词句。在知乎回答了一些关于网文的问题,我发现很多人把华丽的辞藻当作文笔来卖弄。我只想说,好的文章在于流畅。你看汪曾祺、沈从文、鲁迅的文章,他们用了多少生僻字?他们的文章读起来明白如话,细品却回味无穷。
就算有些外国小说能花三四页的篇幅描写一个场景,你会发现那场景描写是精当的,生动的,而非为描写而描写。网络文学也需要有一种精确的措辞,才能让读者身临其境。
3、网络文学的历史使命
食指说过:“不对历史负责,就会被历史嘲弄,成为历史的笑话。”
那么,网络文学有什么历史使命呢?
网络文学的优势在于,它和读者的互动性强,受众广。那么,网络文学完全可以成为一种传播思想的载体。
爱国主义、勤劳勇敢、热爱和平、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等精神都可以通过网文来体现,并给读者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很多人都觉得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学的使命难以实现,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通过信息来完成这种使命呢?
(一个高中生的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