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与蚩尤在涿鹿交战,他们都动用神力,唤风雨,用诡术,招五虫,相互攻伐。天地间,到处是战火,到处是恶兽,到处是水灾。
蚩尤骑着战虎,召唤风伯飞廉和雨师萍翳攻击黄帝。黄帝则请来天女助战回迎。
后来,黄帝胜了。蚩尤不服,想再战。
看似有了胜利者的战争,让人和神都得到了答案,虽然不是所有人想要的结果,但至少大部分人都松了一口气。毕竟,百余年的战争,人死伤无数,大地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的土地,需要休养生息。
先祖伏羲厌倦了子孙们彼此杀伐争斗,冷眼看他们彼此猜忌陷害。当初造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他们自相残杀。也许,就仅仅是出于“我乐意”。但是他在天上看着这一切,忿怒不止。
于是,他收走了神之子和人们的一切神力,带着所有神物离开大地,并建立天界之门,隔开人界与天界。黄帝被惩罚永远不能上天,蚩尤被惩罚永远不能下地。
忽有一日,伏羲的十个儿子偷了天界之门的钥匙,下到人界游玩。十个太阳烤干了河流,烧干了大海,树木着了火,黍米不能长。这十个淘气的神,打开了妖神的结界,让神物们不被束缚的在人间四处撒泼,横行无忌,饿了吃人,渴了就喝掉地上本已少得可怜的水。
万物泯灭,河流干涸。雪上加霜的人们躲在山洞里面不敢出来。天上一日,地上十载,漫长的煎熬中,活着的人也所剩无几。没有神物相助,也没有神的帮忙,眼看着人们就要绝迹。
大羿,是个半神。帝尧请他帮助人类,几经苦苦哀求,他带着人们的重托,在嫦娥的指引下,找到了彤弓素矰,封印六兽,射下九个太阳,救了所有。可是他射日的时候也踩断了扶桑藤。从此,人们失去了天和地之间唯一的联系。
女娲知道了这事,看着子孙们苟延残喘的生活在战乱灾害疾病中,很是难过,担心自己的造物再次出现危机。于是她亲自挑选了四个人,在莽荒祭坛上,交给他们四件玉并传授使用神力的歌谣,以便在危机的时候可以打开天地的门求救。就在女娲将玉掰成四分赐给那四个人的时候,伏羲扯着蚩尤的耳朵来到大殿前,一把抢过玉来???????
--《金乌谣第一卷》
华夏的版图上,黄帝已成为所有部落的统领,但是女娲的玉,却分给了蛮,夷、戎和狄四个部落。黄帝认为伏羲的处理不公,也认为是他导致十日共天的灾祸,愤懑的腹诽这件事,直到他去世。他的族人便把怒气都撒在这四个部落头上,他们被分别差遣镇守四方,并多方被排挤。
这四个部落的传说里面玉的记载中,都雷同的写玉的情节,然后戛然而止,后面的叙述没了着落。部落的首领门都很迷惑,因为他们手中确实分别都有世代相传有一块颜色不同的玉,拼接到起来可以形成玉璧(中间有孔的玉,较大块的称为璧)的模样。虽然每块玉都有不同的力量,组合到一起除了颜色都变成白色以外,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四个部族的首领就很疑惑,所以他们约定每九年都会聚在一起研究这件事。
首领不停的更迭,可最初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但是他们相信,是祖先赋予了他们神圣使命,也是他们的宿命,要守护自己的玉,直到可以解开这个迷。
蛮,因为九黎部落的后裔,又是四个部落里面最大的一个,也是最被忌惮的部落。伏羲、女娲、蚩尤、大羿、帝俊皆出其中,所以这个部落被驱逐到“三苗”的地方,繁衍生息。自此,蛮被称为“三苗”。
随着时间的流逝,四个部族的其中三个都逐渐隐没在了华夏版图,仅有三苗的残存还能以部族的形式勉强生存下来,却时常被欺凌,甚至丢失了文字。在消失的部族中,总是留存着一个传人,让玉不断传下去。对部族远古的信仰中,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使命的渴求,是让四个部族的后人坚强的生存下去的理由,他们彼此相互扶助,相互又保持距离的活着,一代又一代。
如果说天灾,则有士悲怆抽泣,天欲亡我华夏。如果是人祸,却是万人号呼而转徙,妻离子散,兄弟首尾不能相顾,一路逃亡,这是求生的意志。
东晋十六国结,仍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