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式教授的新著《中国不可无岳飞》一书已经脱稿,即将问世。我有幸对原稿先睹为快。作为岳氏宗亲,对于这位七十年来一直关注宋代史事、岳飞史事的高龄史学家,乐意作一番必要的介绍,以供阅读此书的广大读者参考。
据我所知,在史式教授的少年时期,抗日战争爆发,他弃学而参加抗战,从此失学,以后全靠长期坚持业余自学,终于成为一位海内外知名的历史学家,以倡议海峡两岸史学家合撰一部中华民族的新史书与重写中华古史而闻名。他之所以选择自学历史,也与岳飞史事有关。当抗日战争爆发之时,全国各地到处都贴着岳飞所写的“还我河山”四字的标语。“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满江红》歌声响彻云霄。他当时觉得震惊,想不到八百年前岳飞抗金的史事对后世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能够如此鼓舞士气,能够如此振奋人心。“丹心一片栖霞月,犹照中原万里山”,岳飞短促而悲壮的一生事迹,作为中国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不管什么时代,只要国家有难,敌骑踏进中原的时候,大家就会想起岳飞来。岳飞尽忠报国、还我河山的精神早已超越时空,成为中华民族永不泯灭的民族精神,流传千秋万世。他从探讨岳飞的史事开始,从此走上了自学宋史、自学历史的道路。
史式教授虽然不是我们的岳氏宗亲,但是岳氏宗亲中很多人都知道他,都认识他,都敬佩他。因为七十年来,他再三呼吁,公开提出,要为岳飞作彻底平反(第一次平反是平“谋反”之反,彻底平反是平“愚忠”之反),要为谋害岳飞的主犯赵构增铸一尊跪像,永远跪在岳墓之前,成千秋正义之创举,立价值重估之丰碑。他的这些想法,这些说法,得到不少岳氏宗亲的共鸣。史式教授认为:岳飞并未谋反,他的这件“谋反”冤案,在他被害的20年之后,已由宋孝宗赵昚为他平反了,史书中已经记载得明明白白,不必多说,这是“第一次平反”。但是后来又产生了岳飞对皇帝(赵构)尽愚忠的说法。因为在后人为纪念岳飞所写的文章中,在民间文艺活动中——主要是说书与演戏——都不乏误解岳飞之处,那就是说岳飞有“愚忠”的言行。一般情况下,这属于误解,并无恶意。但在明、清两代,却有专制王朝御用文人插手的痕迹,那就不止是误解,而有丑化岳飞之嫌,需要据理反驳,这就是要为岳飞的“愚忠”平反,也就是“彻底平反”了。史式教授在《石达开新论》一书中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破千秋疑案,雪百代沉冤,让历史恢复本来面目,提供今人与后人借鉴,这是历史学家无可推卸的神圣职责。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七十年来,他四次公开提出倡议,要为岳飞彻底平反,要在岳墓前增铸主犯赵构的跪像。第一次提议是上个世纪的1942年,地点是在广西桂林。这已经是七八十年前的旧事,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了。倡议发在桂林《力报》上,那时候他是《力报》记者,编辑是聂绀弩先生。当时正处在对日抗战时期,大后方人人痛恨日本侵略者,人人崇敬民族英雄岳飞,这种倡议,自然会得到人们的赞同,没有什么争议。可是岳墓在杭州,岳庙在汤阴,全在沦陷区,跪像铸在哪里呢?倡议落不了实,只能是纸上谈兵。
第二次提议的时间是1988年5月24日,地点是在北京,倡议发在民革中央《团结报》第三版上。该报社长王奇先生是史教授的老友,对此事很感兴趣,亲自动手对此文作了修改,并且组织了一次书面讨论。多数读者衷心赞成这一倡议,但有少数人主张对历史上的皇帝应该留点面子。
第三次提议的时间是2000年2月,史式教授在北京《今日中国》杂志2月号“史式谈史”的专栏文章中,再提这一倡议,在文中特别说明,“为岳飞平反”不是平“谋反”之反,而是平“愚忠”之反(也就是“彻底平反”),并且举出中外历史上许多惩治帝王的事例,外国有把国王直接送上断头台的,我们不过是为卖国的皇帝铸一尊跪像,仅仅是口诛笔伐的性质,有何不可!此文发表之后,得到不少海内外岳氏宗亲的响应,接到他们的电话和来信,史教授和其中的有些人还因此建立了友谊。
第四次提议的时间是2004年4月,重庆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史式谈史”丛书,其中有一本《古来冤案知多少》,就以岳飞的冤案为例,详细论述为什么在一人专制的皇帝制度之下,冤案特别多的根本原因,书中再一次提出为岳飞彻底平反与竖一尊赵构跪像的倡议。不久之前,他的重要著作《我是宋朝人》一书由大陆的陕西师大出版社与台湾的远流出版公司先后出版,又一次把岳飞的冤案作为全书的重点篇章来论述,引人注目。
出版这部《中国不可无岳飞》一书是史式教授此生的一大夙愿。他因为终身自学,养成勤奋的习惯,今年虽已89岁,望九高龄,但是视力、听力、记忆力、工作效率与自己的中年时期相比,未见有明显减退,至今成果累累,每年都有新书出版,每月都有论文发表。此书的出版,让我们能够拨开历史的迷雾,从此看清岳飞冤案的历史真相。他从老一辈史学家罗尔纲先生那里所学到的考证本领令人佩服,可以说,经过他的考证,能使已经死去千百年的古人在我们面前复活。在他客厅里挂有一幅立轴,是他的一位老友、现代书法家胡寄樵先生所写的他自己的一首小诗,诗曰:
古人不知今人事,
今人能识古人心;
史事斑斑皆可考,
从中应可见真情。
从这首小诗,就可以看出他考证史事的工力,与自己从事史学研究的信心。
在《中国不可无岳飞》一书中,作者一共提出了三个重要的新论点,值得我们加以重视:
一.研究岳飞冤案,探讨宋代史事,揭开历史真相,其目的绝不限于只弄清岳飞这位历史人物的历史,只查明宋代抗金这段史事的真相。我们更想通过这一段真实的历史,探索岳飞抗敌卫国、还我河山的精神从何而来。他的这种精神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辛亥革命时期,留日的湖北籍学生称岳飞为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第一民族英雄;孙中山先生认为岳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大家认为岳飞的贡献绝不只在抗金。到了“七七事变”,日寇入侵,中国人在大街上到处写满了“还我河山”的标语,《满江红》的歌声响彻云霄,我们同时高唱“怒发冲冠”“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我们这时抗争的对象,早已不是历史上的金人,而是杀人放火的日本鬼子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滇缅远征军的孙立人将军就把军歌改为“壮志饥餐倭寇肉,笑谈渴饮鬼子血”,这时岳飞的奋斗精神已经与时俱进,和全世界人民反对侵略保卫和平的精神融为一体了。
二.作者郑重提出,宋王朝连头带尾三百二十年是一个整体,按照当时的皇帝制度,不应该有北宋、南宋之分。西汉亡于王莽,中间隔了一个新朝,才由宗室刘秀建立了东汉。西晋亡于匈奴,宗室司马睿才在建康建立东晋。赵构建立一个临时政权班子领导抗金工作是可以的,只能自称监国,但他自立为帝是非法的。因为当时北宋并未亡国,皇帝赵桓还在。连太学生陈东都能公开指出这一点,难道历代史学家却不讲原则,都被赵构牵着鼻子走。据作者当面告诉我,这种历史记载的错误是确凿无疑的,由此引发的“正史不正,实录不实”的问题还很多,他以后要写专文或专书加以论述。
三.他还提出,研究岳飞史事的当代价值,比单纯纪念岳飞更有意义。他在自己的许多著作中都指出过:
研究历史不是为了替古人担忧,也不只为发思古之幽情,研究历史不是为了古人,而是为了今人,更是为了后人,是为了向今人与后人提供借鉴,让大家走上正确的道路。
他认为岳飞作为出身农民的子弟兵,为了保护老百姓的安全,为了保护父老乡亲的和平生活,终身为反抗侵略保卫和平而奋斗,结果受到汉奸卖国贼的陷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所誓死保卫的,正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正当生存的权利,止戈为武,以正义的抵抗反击侵略势力,符合今天的世界大势,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岳飞的奋斗精神不仅在过去鼓舞着我们奋勇前进,在今天,在今后的千百年间依然具有这种鼓舞作用。
史式教授一生勤奋,只知道埋头做学问,不仅自己淡泊名利,而且对追名逐利的不良社会风气极为反感。在研究工作中则坚持真理,寸步不让,虽得罪人也在所不惜。在当今社会里,像他这样耿直倔强的人是不多见的。
岳飞第二十八世嫡孙岳朝军
岳飞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2010年3月1日
宋代帝王谱
北宋
宋太祖 赵匡胤(960年—976年)
宋太宗 赵光义(976年—997年)
宋真宗 赵恒 (997年—1022年)
宋仁宗 赵祯 (1022年—1063年)
宋英宗 赵曙 (1063年—1067年)
宋神宗 赵顼 (1067年—1085年)
宋哲宗 赵煦 (1085年—1100年)
宋徽宗 赵佶 (1100年—1125年)
宋钦宗 赵桓 (1125年—1127年)
南宋
宋高宗 赵构 (1127年—1162年)
宋孝宗 赵昚 (1162年—1189年)
宋光宗 赵惇 (1189年—1194年)
宋宁宗 赵扩 (1194年—1224年)
宋理宗 赵昀 (1224年—1264年)
宋度宗 赵禥 (1264年—1274年)
宋恭帝 赵显 (1274年—1276年)
宋端宗 赵是 (1276年—1278年)
宋幼主 赵昺 (1278年—12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