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过江之后,一路势如破竹。他们先攻郢州(今钟祥),向城上喊话,号召守军投降。伪齐郢州守将名叫荆超,是伪齐将领中有名的“万人敌”,口出大言,拒绝投降,他依靠长寿县的伪知县刘楫为谋主,据城固守。岳飞再叫张宪劝降,刘楫傲慢地回答:“今日之事各为其主,何必多言!”而且对张宪与岳飞辱骂了一通。岳飞下令在拔城后必须生擒刘楫。次日黎明攻城,岳飞一声令下,士兵“累肩而升”,立刻登上城头,攻入城中,荆超自杀,刘楫果然被活捉。岳飞痛恨这种只知道对主子尽愚忠的奴才,他一脚把刘楫踢倒,喝令他朝南跪下,指出他投敌卖国的汉奸罪行,亲自挥刀把他斩首。克复郢州后,岳飞分兵两路,他自己直趋襄阳,命张宪等人东取随州。在随州之战中,岳飞年仅15岁的长子岳云勇冠三军,首先登城,从此成为全军闻名的少年勇将。
据守襄阳的李成在伪齐虽然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却是岳飞手下的败将。三年前他在江州被岳飞击败之后,狼狈逃过长江投奔了伪齐。这次听说是由岳飞挂帅来收复襄阳六郡,又是由他本人来攻襄阳,不敢对敌,偃旗息鼓逃出襄阳,向北退走。岳飞誓师渡江,从五月五日到八月中旬,前后不过三个多月,襄阳六郡完全光复。
岳飞这次出兵,每战必胜,每攻必克,指日完成任务,南宋建国以来,还没有任何人建立过这样的功勋。赵构觉得非常高兴。他高兴的第一个原因是,这次任命岳飞挂帅,是他自己决定的。当时还有人不放心,害怕岳飞承担不了这样的重任。岳飞这次大获全胜,算是给自己挣了面子。他高兴的第二个原因是,岳飞按照他的规定,在收复襄阳六郡之后,随即收兵,并没有继续北进去打金兵。这只算是对伪齐侵占的地方收复失地,没有替他惹祸。所以他在朝廷上夸奖岳飞:“岳飞行军极有纪律,这是我早就知道的。却没有料想到他能如此迅速杀敌立功。
”签书枢密院事胡松年附和说:“惟其有纪律,所以能破贼,若号令不行士卒不整,方自治不暇,缓急之间岂能有成功!”正是在这种气氛之下,岳飞才得于当年八月二十五日提升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他32岁当上了节度使,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置帅府于鄂州。在地位上,他已和中兴四将中的刘(光世)、张(俊)、韩(世忠)三个人一样;在年龄上,他比刘、张、韩三个人都要小十多岁;在功劳上,他已经跃居第一位。也可以说,在岳飞的一生中,和赵构的关系最紧密的时候就在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之后。从此以后,双方就不断地发生磕磕碰碰。直到1141年秋岳飞被骗入狱为止。岳飞为人光明磊落,他一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是由自己做主的。可悲的是:赵构虽然当了皇帝,但他早就把自己定位为汉奸卖国贼,所以他的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就只能是听命于人,自己做不了一点主。虽然宋金两国和约已经签订,不杀岳飞,一点也不影响和约的生效,但赵构还是得规规矩矩地遵守兀术的指示,用阴谋杀害了岳飞。
岳飞收复襄阳六郡,赵构对他十分赞赏,但这只能是暂时的,因为岳飞一生的心愿与赵构的一生心愿并不相同。岳飞的一生心愿是还我河山,洗雪国耻。他的这一心愿是公开的,老百姓推崇他,将士们拥护他,都是为了这一点。赵构的一生心愿是做儿皇帝,而且是在东南繁华富庶之区建都,才能过上“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骄奢淫逸的生活。他的这一心愿是不能公开的,只有一些佞臣对此心领神会。赵构在公开的场合下也说洗雪国耻,还我河山,这不过是一种姿态,以赢得军民的拥护,巩固自己的帝位。两人根本的分歧,在于岳飞相信广大军民的力量,而赵构不相信。赵构认为:只有投降,接受金国所提的丧权辱国的条件,才能保住自己儿皇帝的地位,所以永远不愿切断“议和”这一条渠道。
在敌人不许“议和”,把他追急了的时候,他也鼓励将士作战,以便打几个胜仗,争得“议和”的资本。一旦金国同意议和,他马上刹车,不再前进,以免打过头了,切断了“议和”这条道路。他欣赏岳飞,因为岳飞这支队伍能打,能够替他打出“议和”的资本;但他对岳飞又有顾虑,害怕岳飞越过他所规定的界限,从此得罪了金国。第一次北伐,岳飞既打了一次很漂亮的战役,又未越过界限,这是他最高兴的,所以对岳飞加官晋爵。岳飞很了解赵构的想法,愿意在收复襄阳六郡这一战役中立功,因为这也是他自己“还我河山”大计划中的第一步。立功之后,才能提高自己的职务,掌握更大的军权,以等待时机,大举北伐,来实现自己一生的宏愿。我们必须看清楚这一点,才能理解两人之间的关系为什么时冷时热。
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赵构召见岳飞,好话多说,慰勉有加,最后是交给他一项新任务:去平定洞庭湖的杨幺农民军,并在朝廷上召集有关人员,共同讨论进军的策略。通过讨论,岳飞才了解到如下经过。
一.这一股农民军最初的首领名叫钟相,从二十多年前起,就利用巫教进行活动,以“等贵贱,均贫富”的主张组织贫苦农民,对抗官府,受到周围数百里农民的拥护,割据一方。东京第一次被围的时候,朝廷号召各地兵马勤王,钟相命其子钟子昂率领几百人北上抗金,说明他们还颇有爱国思想。1130年春,游寇孔彦舟南来占据鼎州(今常德),钟相父子为保卫家乡,率众抵抗,后被孔彦舟杀害。所部由杨幺率领,继续占据洞庭湖周围各县,对抗官府,成为南宋朝廷的心腹之患。
二.几年来,朝廷多次派兵镇压,既不能成功,派员招抚,许以官职,又一直谈不妥。不久前,朝廷派老将王去镇压,遭到惨败,所以才想把这个任务交给岳飞。
三.岳飞愿意接受任务,但是一再说明杨幺部下都是村民,是受游寇孔彦舟的迫害起而自卫,希望朝廷宽大处理,以招降为主。
四.这时的宰相张浚也是一位主张抗金的人物,赞同岳飞以招降为主的意见。赵构见到他们意见相同,就决定由岳飞统兵,张浚则以宰相的身份去都督诸路军马,进行配合。并颁发十副金字牌旗榜给岳飞,让他全权处理对农民军首领招安的工作。
诸事商量完毕,岳飞大军出发。
岳飞到达鼎州,驻兵城外,一直按兵不动。按兵不动的原因是:他虽然制定了作战方案,但却尽力进行招抚工作,希望不战而胜,尽量减少双方的伤亡。岳飞对过去王所拘押起来的杨幺方面的人员,进行抚慰之后一律释放,要他们回到杨幺的水寨中去劝降。他们说动了杨幺身边的一些人,劝降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张浚却找到岳飞,说是朝廷中有急事,要他回去。对于平定杨幺一事,张浚认为不妨先加围困,不必急于求成。岳飞听了,非常着急,他很希望能与张浚合作到底,一举解决杨幺的问题。于是他向张浚保证,只要张浚能多留七八天,就能听到捷报。张浚将信将疑,还是同意等待八天,听他的好消息。
岳飞劝降的工作已经成熟,就在这几天中付诸行动。当他进攻杨幺水寨中由杨钦率领的一个水寨时,这个杨幺部下最勇敢善战的头领居然投降了。杨钦是率先投降的,岳飞按照事先的诺言给以官职。对其部下,强壮的补入水军,老弱一律遣回本乡,回归本业。下一个进攻的目标,是杨幺与钟子仪的大寨。这支农民军真正的首领是杨幺。他却奉钟相的次子钟子仪为首。在岳飞亲自领军攻到这个大寨时,杨幺仍在指挥部下顽抗。这时,想不到替钟子仪驾船的部下却开着船去投降了岳飞。杨幺见大势已去,纵身跳水,却被岳飞的水军救了上来。后来杨幺、钟子仪被押解回营,就地正法,函首送往都督行府(都督张浚的住处)。
这时杨幺部下只剩一个由夏成据守的最险要的水寨。牛皋奉命去进攻这个水寨,临行之时,他向岳飞说:“杨幺这般人作乱多年,杀了不少官兵,今劳大军征讨,难道只杀杨幺、钟子仪两个人就算了?是否对这些最后顽抗的徒众略加惩罚,以示军威,日后知所畏惧!”岳飞连忙说:“不行,杨幺之徒,原是村民,历尽动乱,聚众逃生,不过苟全性命而已,今杨幺、钟子仪已经伏法,其余都是国家赤子,杀之何益?立即传我将令,不得妄杀一人!”以后又连呼几声:“不得杀!不得杀!”牛皋听了,非常感动,遵令而行。
平定杨幺的大功告成。所得的丁壮有五六万人,大小船只数千只,遣散的老弱有十余万人之多。事平之后,当地不久就商旅往来,乡民耕种,渔樵各执旧业,一切恢复原貌。岳飞答应张浚在八天之内完成任务的诺言完全兑现。前后只费了半个月时间,岳飞从容不迫地解决了南宋朝廷的一个心腹之患。赵构宽心,满朝赞叹,更重要的,是他把许多久经战阵的杨幺的徒众编进了自己的队伍,让他们转化为抗金的力量。不久之后,他们就在抗金复国的中原战场上为祖国立了大功。
1136年初,岳飞奉宰相张浚之召,来到平江(今苏州),商议又一次进军北伐的大计。南宋朝廷建立以来,到这时候已经是十个年头了。依靠岳飞的南征北战(北边收复襄阳六郡,南边平定杨幺),大局已经相对稳定。从宰相张浚到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员纷纷向朝廷提出要求,想乘这个大好时机,探讨如何积极进取恢复中原。赵构虽然心里不愿意,但是表面上又不能反对,只好装出满脸笑容,让大家去探讨各种办法。
在历任宰相之中,除了任职只有七十五天的李纲之外,张浚还算是一个积极主张抗金的人物。他对岳飞十分赞赏,认为在诸将之中,只有岳飞与韩世忠是能承担大任的人物。在朝廷统一改编直属队伍的时候,他让韩世忠、刘光世共同承担长江下游的防务,岳飞独力承担长江中上游的防务,吴玠承担川陕的防务。驻守在鄂州的岳家军人马数量虽然赶不上张、韩、刘诸军,但是军容之盛,声望之高,在沿江诸军中,算是首屈一指。如果兴师北伐,岳飞自然是主力军。他和岳飞见面商讨军事大计时,建议岳飞从鄂州改驻襄阳,随时准备直捣中原。他对岳飞说:“北伐中原,此君之素志也!”可以说,他算得上是岳飞的一个知己。
岳飞正在鄂州布置进驻襄阳的事,不幸他的老母却于当年三月二十六日病逝于鄂州军营之中。岳飞原在江州的庐山修了几间房舍,买了一些田地,准备长期安家。这时就带着家属,扶着灵柩,将老母送回庐山去安葬。可是军情紧急,岳飞无法在家里守孝,只好移孝作忠,又匆匆忙忙回到鄂州去处理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