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想要写点我外祖(外公)和母亲的事,但是自己太懒了,一直拖到现在。原本还为了这个故事起了一个很大气的名字,叫《黄河往事》,可惜左右思考后,我觉得这点小事不好叫这么个大名字,怕直接打乱我的思路。
懒也有懒的好处,正因为拖了这么几年,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我大学毕业留在了千里之外的小城工作,我结婚生了宝宝。经历丰富了,感受不一样了,所以写出来,更有内涵一些了吧!也许等我到了69岁,能写的更棒,或许能直接变成大热门作家了。一想到我这么懒,还是趁着现在有想法抓紧写吧,所以写的不好,大家也不要见怪。我只是尽力记录而已。
为什么说经历丰富了就变得有内涵了呢?我是通过自己对待事物的感受变化发觉的。
几年前,我的婆婆和我闲聊,说起她一个亲戚的孩子。当时亲戚家的条件不好,孩子努力刻苦,考上了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因为学费凑不齐,想不开自尽了。听到这件事时,我正年轻,工作还算顺利,感情也稳定下来,好像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所以我对这个孩子的选择很不屑,我觉得这个女孩不够努力,不够坚强,助学贷款可以申请,假期可以打工,上大学好多日子也可以做点兼职,日子总会好起来,怎么就钻了牛角尖呢?
过了几年,我自己的生活完全不同了。宝宝出生了,我的身份由女孩变成了母亲。也因为宝宝,我开始在家照顾孩子,变成了全职妈妈。无数次被孩子折磨的睡不着觉,无数次觉得自己不上班没有社会价值,被社会抛弃的时候,才发觉这世界没有感同身受。谁也不能完全理解另一个人。所以在谈论一个人一件事的时候,学会了嘴下留情。每当想到“不知道她到底在经历着什么”或者“他是不是遇到了困境?”就不会随意的用几句话去评论一个人了。好像在不经意间,我发觉自己变得更有内涵了。
既然想写点关于外祖的事情,就要收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我的姥姥,这个和我外公生活了三十几年,生育了五个子女的活化石,自然最有发言权。于是,在最近一次回娘家的饭桌上,我问姥姥“姥,我外祖死多少年了?”
坐在我正对面的姥姥,正努力的从酸菜猪肉锅子里捞土豆块。烫烫的土豆进入嘴里,在姥姥上下双层假牙的夹攻下被碾碎。假牙相互拍挤,姥姥说话的声音被弱化“不知道,忘了!”
“我才不信你忘了!这么重要的事能忘咯?”我夹了一块五花肉,沾上厚厚一层蒜泥,放进嘴里。
我妈在旁边吃着酸菜“好像快15年了吧!”
十五年了?有这么快么?我在心中慢慢计算。也许十五年真的能冲淡很多情感,忘记很多事情。那么十五年前,外祖去世的时候,我伤心了吗?十五年前我才15、16岁,正忙着交朋友,出去吃饭喝酒泡网吧,哪有心思为了一个老头伤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