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用远端的穴位治疗急性疼痛时,刺激穴位的同时要活动受伤的部分,像腰痛,一般扎腿上的“委中”穴时,扎的时候要站着扎,扎完了针让病人活动腰部。
4.心胸憋闷
我自己就有个经历,出国坐飞机的时候,突然感到胸闷特别不舒服,很憋,就找了心包经的部位,自己拿着刮痧板刮,从手腕刮到肘下,刮完以后就觉得豁然开朗了。
有人气压低的时候会觉得胸闷,都可以刮一刮。主要在心包经、心经上刮,这两条经都在手臂内侧。
包括心绞痛。心绞痛是个急病,心梗需要马上送医院。刮痧更适合心绞痛反复发作的,不是很厉害,但老是觉得胸闷不舒服那种,疼痛的时候、发作的时候要刮,没有发作可以预防,也可以刮。
穴位一个是胸口的“膻中”穴。如果心脏不好的话,可以拿刮痧板从上往下刮,边刮边找,可以感觉某个地方特别疼,穴位可能比不是穴位的地方反应更强烈一些,就重点刮反应最强烈的那个地方。
再有就是手臂内侧心经、心包经的部位。
还有一个第二个脚趾缝下这块,在前脚掌上,从趾缝往后捋,会非常非常疼,不能碰的地方,如果真有心‖佟彤说:我自己就特别容易扁桃体发炎,每次都用青霉素之类的才能控制住,结果,怀孕的时候也得过一次扁桃体炎,不能吃药了,怎么办?就想到了 “少商 ”和 “商阳 ”穴。自己找了三棱针,在这两个穴位上点刺放血,然后喝一大杯梨水睡觉,一觉醒来就觉得嗓子轻松了,一点药没吃就抗过去了。不过我每次嗓子发炎都属于肺热,如果是那种慢性咽炎的嗓子疼可能就要另当别论了。
三棱针在医疗器械商店就能买到,比针灸的针尖儿粗,是三棱形的。点刺前先按摩穴位几下,局部皮肤发红了,点刺时就更容易放出血来,三五滴就够。
‖佟彤说:现在人们工作大多是坐办公,户外干体力活的机会很少。长期室内伏案工作,中医讲,特别容易引起“胸阳不振”,就是运行胸部气血的推动力弱了,心脏和乳腺都会受累。这类人总觉得胸闷,喜欢长出气,就是叹气,去医院检查未必能发现问题。除了刮痧,中医肯定让你经常再晒晒太阳,扩扩胸,为的是“振奋胸阳”。北京肿瘤医院的院长徐光炜,可绝对是西医外科,但他在讲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时,还特别推荐了这种阳光下扩胸的保健预防方法。
叹气在中医里讲也会说到“肝郁”,就是由情绪因素引发的,因为压力过大,舒解不开,郁闷了,叹口气能把闷消了。除此而外,叹气的理由就是胸阳不振了。特别是小孩儿,他们没什么精神压力可言,叹气往往要想到心脏问题,心脏动力不足了,有时候,孩子心肌炎的最先症状就是长叹气。
绞痛,那个地方会非常疼,这个地方平常要注意用刮痧板刮一下,能很好地缓解心绞痛。
这个穴位没有名字。可以在指缝之间去找,二三或者是三四之间,往脚掌那个地方捋,会很疼,那就是心脏在足底的敏感区。
如果是胃脘胀痛,主要刮拭的部位在背部督脉的“神台”至“筋缩”,以及膀胱经的“膈俞”至“三焦俞”;任脉可以从“上脘”到“中脘”至“下脘”处刮拭;还可以从剑突下沿肋弓刮到“章门”穴;也可以在胃经的“足三里”穴刮拭。
5.便秘
主要刮拭的部位在膀胱经上从“肝俞”至“大肠俞”及相同阶段的“夹脊穴”,胃经从“天枢”刮至“水道”,脾经从“大横”刮至“腹结”,胃经从“足三里”刮至“上巨虚”,还有三焦经的“支沟”穴。
6.失眠
主要刮拭部位有头部的“四神聪”穴,颈部“天柱”及“安眠穴”,背部膀胱经从“肺俞”至“肾俞”,心经的“神门”穴及脾经的“三阴交”穴。
7.痛经
主要刮拭部位有骶部的“八髎”穴,从“上髎”刮至“下髎”;任脉从“气海”刮至“中极”;脾经从“地机”刮至“三阴交”;还可以加用“合谷”和“太冲”穴,加强行气止痛的作用。夹脊穴
第 1胸椎至第 5腰椎,棘突下旁开 0.5寸,一侧17个穴,左右共 34穴。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部及上肢病症;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部病症;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病症。
现代研究认为夹脊穴能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所以可以用夹脊穴治疗与植物神经功能相关的一些病:如血管性头痛、肢端感觉异常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脑血管病、红斑性肢痛症、高血压等。
六、刮痧也能美容?
我在日本讲过刮痧,回国后一个日本学生给我寄了一张照片,是他进行面部刮痧后的效果。他说当时为了看效果,始终只刮半边脸。刮痧之前拍一张相片,刮了一段时间后又拍一张相片,两张放一起一比较,确实能明显地看出两边脸不一样,刮的那一边确实紧致多了。
道理很简单,刮痧可以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面部如果血液循环好,气色就一定好,肌肉弹性有所改变。
还有人希望通过刮痧治疗脸上的黄褐斑。这就牵扯到内分泌的问题了,需要整体调理,不是单纯地刮面部皮肤就能管用的了。
女性内分泌不好的话,月经也会有问题。有一些穴位,像“三阴交”、“太溪”穴都可以选用。中医认为黄褐斑还和中医的“肝”有关,病人会有一些“肝郁气滞”,也可以刮刮“太冲”穴。黄褐斑会随身体状态的改善而变淡。
很多月经不调的病人,明显表现在腰骶的疼痛,就是尾骨向上的那个地方。如果女孩子老出现那个地方的疼痛就要看看妇科,可能会有盆腔炎、子宫肌瘤之类的。
妇科器官正好对着背部的骶骨,是“八僇”穴的位置。“八僇”穴可以从上往下刮,刮完了以后可以感到非常轻松,郁滞去了之后,黄褐斑也会减轻,
面部的保养刮痧一定不要出“痧”,刮的力度不用太重,有一些温热的感觉,微微地发红了就可以了。
脑门可以向两个方向刮,沿着眼的轮廓,要从里头往上,上去以后到“太阳”穴之后揉两下。
刮下颌时也是沿着这个角度往上走。每次做 10下左右,不要太多。
面部刮痧要从里往外刮,从下往上刮,尤其上岁数以后,面部皮肤有点下垂,要往上刮,最好是清洁了皮肤之后再做。
不适于刮痧的三种情况:
1.急性重症,不明原因的昏迷。
2.有器质性改变的疾病,比如骨折、肿瘤、皮下不知道性质的肿块。
3.皮肤病有溃疡,血小板特别低,凝血功能特别差的人。·
进补前如何自辨体质
著名中医专家,从事中医学临床与研究40年,获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现任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学术继承
名医樊正伦人指导专家。作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主要创办人和古籍出版编辑室主任,编写了《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明清中医临证丛书》等多部中医典籍。
‖你知道么?
1.自己的体质是寒性还是热性的?体质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成不变的吗?
2.进补的时候,男女有什么区别?
3.同样是食用的肉,也有寒热之分吗?
·佟彤笔记·
樊正伦教授直播的那天提问的人很多,除了想知道保养的办法,人们还对樊教授通俗的讲解很感兴趣,他不光说到治病,还说到做人,能像正确地做人那样保养,身体也就无懈可击了。
十几年前就和樊教授很熟,那时他女儿还上幼儿园,樊教授应该算是慈父,他的教育方针是:对孩子一定要远远地看。“孩子不要多管,它是棵小树儿,老砍老砍就成灌木了”。樊教授的女儿在他的远观下自己考中了名牌大学,再次验证了他的理念。其实,樊教授讲到的养生方式与此同出一辙,都是强调顺应自然,只是现代人对自然的违背已经成了习惯。想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决定如何进补的读者,听听樊教授是如何说的吧。
一、你是寒体质还是热体质?
按照中医的理论看,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体质。
笼统地说是“瘦人多火,胖人多寒”。如果你一贯很瘦,伸出舌头自己看看,如果舌红、苔黄,而且一热就出汗,一冷就冻透,或者自己觉得太阳一晒就透了,一般可能是阴虚体质。
阴虚的人要注意养阴。可以用点枸杞子、银耳、莲子煲汤,可以多吃一点猪肉,因为猪肉本身是寒性的。
如果你比正常人偏胖,一活动就出汗,吃得稍微不舒服胃里就不适,这种情况一般是阳虚的体质。阳虚的人要温补性的,冬天的时候多吃一些羊肉、牛肉,甚至鹿肉、狗肉。
除了这两个性质完全相反的体质之外,常见的体质类型还有:
气虚体质:身体瘦削或偏胖,经常感到疲倦、乏力,说话无精打采,面色苍白,容易出汗,活动后加重,经常有心慌的症状,食欲差,舌头色淡,舌体胖,舌苔白。
日常食物中的粳米、山药、大枣、胡萝卜、香菇、鸡肉、鹅肉、兔肉、鹌鹑、青鱼、鲢鱼等都有补气的作用。
血虚体质:面色苍白没有光泽,或萎黄干燥、嘴唇颜色淡,经常会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脚肢端发麻、舌质偏淡,形象地说是“黄脸婆”。
食物中的桑椹、桂圆、何首乌、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牛肝、乌鸡、甲鱼、海参等都可用于补血。
阳盛体质:形体壮实,经常面色红赤,脾气烦躁,说话声高气粗,喜凉怕热,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熏臭。
阳盛体质的人一般不需要进补,饮食要多吃清淡,少吃牛肉、狗肉、鹿肉以及辛辣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因为酒性辛热上行,所以阳盛之人切勿酗酒。
痰湿体质:形体肥胖,喜欢吃肥腻、甜味的食物。精神倦怠,懒得运动,有嗜睡的特点,头目不清或觉头重痛。身体总觉得很重,嘴里有黏腻感,大便溏,不成形,舌体很胖,舌苔滑腻。
‖佟彤说:体质是可以改变的,比如遇到大病或者生了孩子之后。很多原来很瘦的女孩儿生了孩子后变得很丰满,以前怕冷的毛病没了,可能就是体质改变,阳虚体质有所恢复。
这种体质的人饮食特别要讲究忌口,少食肥甘厚味,酒也不宜多饮,而且不要吃得过饱,要多吃些蔬菜、水果。
气郁体质:这种体质的人一般面色苍暗或萎黄,平素性情急躁,要么容易激动要么忧郁寡欢,喜欢长叹息。女性月经前会出现乳房胀痛现象,自觉咽中有异物,大便泄利不爽。
这种人一般性格内向,根据《内经》“喜胜忧”的原则,药物食物调养的同时应主动寻求快乐,通过养心来补身。
可以少量饮酒,以通利血脉,提高情绪。佛手、橙子、柑皮、香橼等也有行气化郁的作用。
二、进补也要男女有别
女性重在补血:总体来说,进补要依性别而异。女性重在补血:身体比较弱的女孩子在冬天以补血为主,可以自己制作一点“益血养颜膏”来吃。
这个方子是这样的:山东阿胶 500克,冰糖 250克,大枣 250克,核桃仁 250克。把核桃仁打碎,把大枣用水泡一泡,把核去掉。然后将黄酒、阿胶、大枣、冰糖、核桃仁一起放在一个瓷碗里蒸。
在“小寒”节气前后的两个月时间里,身体弱一些的女孩子都可以用这个药,每天一勺到两勺温开水化服。
阿胶是驴皮熬至的胶,颜色是紫色的,既补心又补肾。核桃仁长得就像人的大脑一样,既有补肾的作用,又有益脑的作用。大枣外面是红的,里面是黄的,可以健脾胃。加黄酒的目的是运用黄酒的酒力能够促进这些黏腻膏类的吸收。
每年冬天,只要不是感冒发烧的时候,这个膏可以长期吃,对皮肤的肤质和光泽都有好处。
男性重在补阳:男性以阳气为主。身体弱,怕冷的
男性冬天的时候可以吃点“桂附地黄丸”。这个药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桂枝和附子,是在补阴的基础上补阳。
冬天的时候人的气血都到里面去了,保护外边的能力减弱,如果本来就肾气弱的话会更觉得四肢畏寒、怕冷,用了这个药感觉会好一点儿。一般来讲,吃这种药一天一次就可以。
三、冬天进补等于“树木冬灌”
总体来讲,四季的变化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植物的生、长、化、收、藏。在人的生命过程里其实也反映着气血的不同变化,不同季节的补养也因此不同。
冬天在北方是一个天地闭藏的季节。树叶都落光没有了,营养都到了根部,储存起来为明年的春天生发做准备。人也如此,从“立秋”开始,人的气血就开始从外面向里收了,一过“立冬”以后,气血都储存到里面去了,外面相对不足了,所以,冬天人容易感冒,就是因为保卫外边的气血转移到里面了。
按照中医的理论就是“秋冬养阴”。“养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多吃点肉类的食物,北京老百姓叫“贴秋膘”。冬天吃肉类食物可以比春夏多一些,因为冬天你的气血都在里面,能够充分运化吃进去的营养,能给明年的春天奠基。树要冬灌,人也要冬灌。
相反,夏天的时候人的气血都到外面去了,里面实际上是空的,所以夏天容易闹肚子。这种情况下,你补多了也是白吃,不能够充分运化,反而会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所以夏天讲究吃得清淡。
很多人说不愿意吃肉,怕血脂高,那可以多吃一点坚果,如栗子、花生、核桃、瓜子。中医里面很多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