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煊刚把木门打开一条缝,来人就一个箭步闯了进来:
“老师,恁还好吧?”
来人是一个青年男子,约莫二十五六岁,穿一身粗布短衣短裤,个头敦实,圆脸,单眼皮,厚嘴唇,乍一看像个农夫,但利落的举止和犀利的目光,却透着行伍之人的敏捷与杀气。
“唐成,你怎么来啦?”
李少煊看见青年男子,喜出望外。
“老师,两年不见,可把俺想坏了!”
被叫做唐成的男子兴奋地说着,对着李少煊弯腰就是一躬。
“怎么,第三师来了?”
“来了。已经开到城外了,我跟着贺团长先进了城。”
两个人边走边说,在书房落座。
原来,唐成是武昌博文书院的学生。三年前的一个冬天,他突然剧烈腹痛,还伴随发热、恶心、呕吐等非特异症状,眼看着就快不省人事了。李少煊得知后,亲自把他送进医院做手术并垫付了医疗费用。这样的救命之恩,唐成一直牢记在心里,开始追随李少煊参与一些进步活动。毕业前夕,唐成加入了共产党,回到老家河南淅川县,做了几个月教员之后,奉命投笔从戎,去北洋豫军第三师当兵吃粮,由于颇受一团团长贺对庭的赏识,不久就提拔他当了团部的副官。
豫军第三师从河南巩县开拔过来后,唐成奉组织之命,改穿便衣冒着戒严令来到李少煊家里,重新接上了联络关系。
唐成告诉李少煊,为了鼓舞士气,刘玉春准备为第三师举行入城仪式,然后召开由各界人士参加的通报会兼记者会。
李少煊点点头。这个消息,他已经从湖北省督署里的内线人员知道了,但重新与唐成接上关系,仍然让他欢喜振奋。
“北伐军攻城在即,死守是没出路的,这是大势所趋,我们要见机行事,策反第三师官兵调转枪口。”
李少煊娓娓而谈,唐成频频点头,朦胧的台灯下,是两张为了心中的信仰而不畏生死的刚毅的脸。
第二天一大早,武昌城里就响起了洋鼓洋号的作弄声,街道上的里长们更是挨家挨户敲门,要居民赶紧打扫各自门前,净水泼街,以此欢迎北边过来的增援部队。
当时的白话报纸《自由西报》是这样报道的:
“此时,时间已是九月初。秋意渐起,南北官道上,安徽四个旅的毅军和河南的数个师的豫军正在急行军向武汉赶来,不舍昼夜。一路上铁骑滚滚,军旗猎猎,由吴大帅督阵的北洋联军视北党为粪土,必能守住武昌城,重振雄风!”
次日下午,守城司令部所在的武汉高师(即后来的武汉大学)附属中学大礼堂里,已经挤满了北洋官员、商人买办、各个公团领袖和报馆记者。李少煊以学界名人的身份、杜心舟以武汉红十字救济会襄理的名义如约来到。
通报会开始,在人们的掌声中,一群身穿笔挺将军制服、头戴冲天缨高顶军帽、提着指挥刀的将官走了进来,马靴和衣服相摩擦,发出一阵阵窸窸窣窣的声音。
站在将官中间的,就是玉威将军刘玉春。
只见他身材高大,体重足有一百公斤,大圆脸,八字胡,两只暴突的大眼,狮子鼻,厚嘴唇,膀阔腰圆,站在那里就像一座黑铁塔,手里握着一柄指挥刀,不过那刀在他手里,就像小孩子的玩具显得轻飘飘的。
奇怪的事情出现了。当人们看到刘玉春的时候,掌声突然停止,刹那间,人们都屏住了呼吸,惊叹他雄狮一样的威仪,都在猜测大将军会想些什么,都想知道大将军对守城的态度。
然而,大将军却不善言辞。当一位记者问他武昌城是否能守得住时,刘玉春用坚定的目光望着大家,厚厚的唇边带着微笑:
“守城是我的责任。我答应了玉帅,就要尽力而为。守住也得守,守不住也要守!只是诸位要跟着我受苦了!”
刘玉春双手抱拳,对着众人拱手。
这个举动,令人群里平添了悲壮之气,一个老先生抹着眼泪,高声喊道:
“武昌城地势险要、城墙高耸坚厚,上将军百战百胜,南口都能拿下,何惧区区一古城?只要上将军在此,武昌城必不会落入北党魔手!”
众人大声附和:
“对!只要刘将军在,武昌必胜!”
刘玉春颇受感动,向众人行了一个军礼:
“感谢诸位厚爱,诸位放心,我刘玉春一定能守住,哪怕剩下一兵一卒!”
掌声再次响起来。人们厚爱的目光迟迟不愿从刘玉春身上挪开。将军高大的身躯和金光闪闪的勋章绶带,散发出一种无上的威严和荣耀,那张久经战火的黑脸膛严肃中透着英勇与决绝,那是燕赵之地自古出义士的慷慨悲壮,人们不看别的,只消看见他这身材,这威武,这泰山压顶的气势,就吃下了定心丸。
为了不再为难不善于辞令的刘将军,记者把目光投向了陈嘉谟。
刚刚升为武汉警备总司令的陈嘉谟,就站在刘玉春的左侧,他自然明白众人的意思,立刻清清嗓子,侃侃而谈:
“诸位前来,一定想知道我们的实力和信心,嘉谟在这里告诉诸位,为了守住武汉,玉帅已经押上了全部的身家。玉帅驰骋疆场半辈子,在他几十年的军事生涯中,几经沉浮最后都是反败为胜,他不相信扳不回来这一局!
诸位放心,这里不是碌田镇,不是平江,这里是长江天险,是固若金汤的武昌城,我们完全可以放手一搏,玉帅的人生信条中,根本就没有不战而逃这一项!“
大礼堂里又一次掌声四起。
一个西装男子趁机拍马屁,高喊:
“我们相信吴大帅,更相信敢打硬仗的猛将刘将军和陈将军!”
这一顿马屁,再次赢得全场掌声。
趁着大厅里高昂起来的氛围,陈嘉谟继续给大家打气:
“诸位还记得吗?今年年初玉帅攻下南口后来武汉,那是何等威风,他在船上横槊赋诗,‘才经塞北又江南,坐罢火车上火船’。如今,玉帅依然能够东山再起,重新坐车又坐船,率领百万貔貅,光复荆楚大好河山!”
大礼堂里一片哗然。一些人竟然欢呼起来:
“北洋万岁,大帅英明!”
通报会在虚拟出来的胜利气氛中进行着,轮到守城副司令吴俊卿讲话时,只有寥寥数语:
“鄙人奉大帅之命,从河南赶来协助刘司令防守武昌城,刘司令的必胜信心,也是鄙人的信心!”
通报会结束,刘玉春邀请众人登上城墙视察防守状况。就在拾阶而上准备登上宾阳门城楼的时候,杜心舟看见了贺对庭身边的唐成,会心一笑。
贺对庭也发现了杜心舟,用询问目光望着唐成:
“这位小姐是谁呀?你们认识?”
唐成立刻上前一步,介绍道:
“报告团长,这位就是我恩师李少煊的儿媳杜心舟女士,汉口的富家千金。同时也是武汉红十字救济会的襄理,非常热心慈善事业,同情劳苦大众。”然后对杜心舟说:“杜女士,这位就是我们的贺对庭贺团长。”
杜心舟嫣然一笑,大大方方向贺对庭伸出白皙的小手。
贺对庭也急忙伸出右手,两人礼貌握手。
这天的杜心舟,穿了一袭锦缎的改良旗袍,腰身掐得恰到好处;素雅的色彩在她身上散发着白兰花般的气质,越发显得亭亭玉立苗条柔媚。圆润的耳垂上是一对帝王绿的翡翠耳环,于优雅中散发出雍容的富贵气息,红润的唇边漾着一丝神秘性感的微笑。
贺对庭都看呆了。
“杜女士,我是第一次登上武昌城的城墙,您就做个向导吧!”
杜心舟又是嫣然一笑。
“好呀!”
于是,他们一起登上了宾阳门城楼。
站在高高的城墙上,极目远眺,江汉大地一片水光天色,稻田荷塘尽显眼前。隐隐地,她似乎看见了革命军飘着红飘带的蓝色军旗,看见了革命队伍在不断往城下聚集,她的心已经飞向城外,铁灰色的队伍里,哪个是独立团,哪个是夫君李子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