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凯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通过杨老师,把那些初三辍学的学生组织起来,去莞城那边的工厂里打工。
有人会说了,让初中毕业生去打工,会不会耽误他们的前途?他们岁数那么小,还正是掌握文化知识的年纪,这样做是不是太过分了?而且南方的工厂,会雇佣童工吗?未成年打工可是违法乱纪的。
那是很多人没有了解这个时代,更不了解这个年代乡村的情况,事实上,很多农村孩子在这个年代上学,只能算是副业,他们平日里更多的是要帮家里干活,甚至很多人连初中都没有上,小学毕业就直接回家帮着家里人干活去了。
不要觉得这是危言耸听,很多父母根本不理解读书上学对孩子未来的影响,他们看到的只有眼前的经济利益,根本不管子女的学业,而且很多时候,他们觉得自己没文化知识也是活一辈子,儿女读了文化知识,也不见得会有多好,还不如早点打工赚钱。
至于初中毕业会未成年,这个也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农村上学普遍比较晚,初中毕业十七八都不是什么稀奇事,十六岁法定成年年龄,是肯定会到的。
至于说,也有十三四岁就能上到初三的,也的确有,但是那种大多都是聪明的孩子,家里也不会轻易让他去打工,大多会选择努力供应上学。
所以,邹凯如果跟杨老师合作,不但不会影响到什么学生未来的前途,更多的是改变很多家庭贫穷的命运。
其实很多事情不去了解是不清楚的,真正的了解了之后,就会发现很多事情是很惊人的,比如说在2018年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整个国家人口中,本科率占比只有百分之四。
这是一个让很多人惊掉下巴的数据,很多人都有一种错觉,感觉遍地都是大学生,大学生找工作一点没有优势,到处都是要求本科以上,甚至研究生以上,感觉楼上掉下来一块砖头,砸到十个人,有九个人都是本科生甚至更高学历。
可实际上,只有百分之四的本科学历占比,真的是太惊人了,这也许是网络交流产生的错觉,毕竟能顺畅的在网络上沟通的人,最起码不能是文盲,更懂得一些电脑操作知识,而这些,已经足以把很大一部分人给屏蔽掉,而在网络上交流的大多都是有文化知识的,这些人交流起来都是高学历,自然以为身边也到处都是高学历,其实并不然。
邹凯这一代的年轻人中,农村年轻人的文盲率和辍学率其实是很高的,很多人都是小学毕业就不上了,初中上到初一初二就出门打工的也不在少数,到了初三就辍学的,那更是大面积的。
这些辍学回家的孩子,不是跟着家里大人下地干农活,就是在村上追鸡打狗的,根本不能消停,让他们在农村荒废光阴,还不如去打工创造经济价值。
即便他们这一生没有太高的成就,也最起码能够见识一下大城市的繁华,开阔一下人生视野,不能把眼光局限在农村自家门口那一亩三分地,他们有了见识和经济能力,未来他们的后代才有希望走出去,而不是继续在农村摸爬滚打。
邹凯只是略一琢磨之后,就开口对杨老师道:“杨老师,不瞒您说,我现在有个想法,能让大家一起赚到钱,而且还不会少。”
杨老师一听,眼睛不由得一亮:“啥想法?”
邹凯仔细想了想,整理了一下语言:“杨老师,你看现在咱们这学校,每年会考之后,一百多人一个班,最后能剩下四五十考高中都算不错了,剩下的这些学生,要是都送到我这里来,一个人每个月我给你提成,一个月能超出几倍的工资不在话下。”
杨老师先是一愣,随即摇头笑道:“不能这么搞吧?我是老师,又不是人贩子。”
邹凯笑了起来:“杨老师,我这个真不是人贩子,这是劳务输出,我给你讲讲这其中的情况。”
邹凯把他这边工人的薪资,待遇,包括提成都跟杨老师仔细讲了一遍,不过,他这边还是长了个心眼,毕竟这些学生到时候去南方,还是要通过曹家走的。
所以,这中间的提成,他要提前规划好,曹家有一部分,杨老师这边也要有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他给杨老师每个月的提成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他不想搞太多,让杨老师无心教学,只想着送学生去打工,但是也不能让杨老师太吃亏,毕竟杨老师到时候也要担风险,哪怕不是知恩图报,他也要讲道义的。
邹凯给杨老师讲完,算了一笔账之后,给杨老师的答案是,他这边如果能做的话,一年的收益很可能会达到近一万元。
一万元看起来不多,可这是万元户上新闻的年代,能一年拿一万元,对很多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杨老师听到这里,手里的筷子都有些颤抖了:“邹凯,你没跟杨老师开玩笑吧?你知道的,我跟你嫂子现在正需要钱,你说这话,我很容易当真的。”
“杨老师,我骗谁都不会骗你,其实我想的是,以我的名义跟学校进行合作,不过都要通过你这边,他们其余人来,我不开这个口,只有通过你,我才同意,学校我可以每年捐一部分钱,你这边的收益,我会对学校保密。其他老师那边,我也会给一点提成,你这边班上辍学打工的提成按全部来,其余老师班上的,他们一半,还有一半我留给您。”邹凯说道。
杨老师慌忙摆手:“这不太好吧,这样不合适的。”
“有啥不合适的?我这边根本不缺工人,那怕我不从学校这边招工人,他们顶多在家里玩两年,还是会去招工点那边通过我去南方打工的,我只是直接走学校这个渠道了而已。不是看着您的面子,我这边根本不会跟学校合作。我自己就能直接赚到手的钱,为什么要分给学校一份?”邹凯说道。
这话还真的不算假话,这些学生回去之后,在家里待上一年半载,最后还是去南方打工,十有八九还是要到邹凯那边的招工点去南方,其实就是兜了一个圈子而已。
这个说法是很容易唬住人的,让人觉得邹凯根本不需要学校这个关系渠道。不过只有邹凯心里清楚,这依旧有一个时间成本在。
他能集中起来,早点把工人送进厂里,那么每个月都是源源不断的流水入账,学生呆家里玩几年再去打工,那中间损失的收益,有学生家庭一部分,也有邹凯一部分。
所以,这就是生意场上的谈判技巧,说一部分事实,再隐去关键的信息,误导别人,以此来占据主动。
不过,邹凯这么跟杨老师说,并不是忽悠杨老师,他只是想让杨老师心安理得的拿这份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