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6班的补给处已经设置完毕。队友们分住在两处背对背的半地下掩体内,每个长宽约四米,深约一点五米,上面覆盖有木干泥土和植被,是按照作战标准修建的工事。每个掩体内都有两个铺位,挖了一个可以当桌子的平台,用食品箱当作凳子,顶棚挂上一盏马灯。除了走人的出入口,还有两处狭小的通风窗,是重点伪装过的,可以从里面观察敌情,当然视野并不开阔。
两处宿舍的出口并在一起,这里也挖了同样长宽深的平整的坑地,只是没有顶棚。这是他们作为露天工作区的地方,将来冬天到了,再挖一条深槽,加以伪装,也是生火取暖的营火区。
从宿舍出来,左侧是平缓的土坡,生满灌木,这一侧筑有半地下式的粮仓,离他们很近,不过五六米远。右侧背靠着山坡挖了十个小弹药库,长、高均一米,深两米,间隔三米。每一处弹药库放不下太多军火,规避了火灾损失,也更容易隐蔽。正前方有两处存放燃料的半地下仓库,里面是木柴和煤炭,这些物资在冬天攸关生死,马虎不得。
今天由吴筠灵、王才卓驻守,由杨千寒军士长带领赵沁怡江毅珈为突击组,班长宋戈带领张睿家和王筱卓组成的机枪组,协同行动,进行首次侦查,意在打掉日军一处孤立的火车站。
金溪站位于奉天东北方向上约四十公里处,在六班补给站正北方约七千米。说是金溪,其实方圆几十里都是没有水流的,两旁是连绵而不险要的山脉,铁路从中间的平地穿行。这条铁路通往长春,铁路是日本控制,所以有常驻军,如今战端一开,成了他们的第一个目标。
我军已放弃奉天市区,化整为零上山游击。因此必须小心行事,提防日军增援部队。
人们交替行进,彼此掩护,上午七点二十抵达了金溪站外围,临时找了个距离一千余米的小高地进行先期侦查。
小高地到站台的中间,距队员们三百米有一栋两层楼高的谷仓,四周是金黄的麦田,田里人们在照常劳作。今年东北收成极好,哪怕在战时,也是一道风景。以站台为中心,成长起两条街,呈T字形。仍然可以看见这里平民的生活一如往常,但看得出驻军是的确加强了戒备的。
车站靠他们一侧有一处木质瞭望塔,上面有一个军官和一个步枪手。军官正在用望远镜向周围观察,步枪手也在来回走动。他们确认,这名军官对己方的行动颇有威胁,接下来的工作必须在高度隐蔽下完成。
由于目标较大,六班采取两组人顺逆时针同时侦查的方法,每小时行进三十度边,下午二时前在对面的山坡楞线后方集合。更新了一定的伪装,宋戈一组沿逆时针出发了。每行进三十度边,就会找到一处侦查点,然后鬼鬼祟祟地进行观察,绘制并更新地图信息。
张睿家是主射手,必须时刻警惕火力范围内的敌军,观察的任务主要由副射手王筱卓负责,而宋戈则要将他们标记在地图上并加以详细分析。
宋戈多少还是很自私的,因为军士长刚刚加强到班上,和大家都不熟,宋戈就全权负责人员安排。张睿家和王筱卓都是全学院公认的优秀机枪组,三人的综合军事素质比另一组高很多。至于吴筠灵和王才卓,水平太低,估计宋戈是想放弃他们吧。
下午一集合,把所得信息进行汇总,剔除重复的,经分析认为这是日军一个小队,四十人左右。除了瞭望塔上常驻两人进行观察,村口有两个步兵站立在哨卡后,他们的背后还有至少两处暗哨,都在天然的小丘上,一处还有巨石为掩护。霍奇金斯重机枪设立在极为刁钻的高地上,射界良好,且注重隐蔽。当然他们是不会相信队员们已经发现了这处阵地。重机枪阵地有机枪手两人,步枪手三人,并没有军官。事实上正是因为注意到瞭望塔的军官经常往那个方向看,他们才找到了这个隐蔽的阵地。
人们原先并未猜到,日本人如此专业地布置了一环又一环的火力配备,将阵地延伸到车站以外这么远的地方。于是杨千寒建议围绕重机枪阵地再进行一次侦查,宋戈同意了。
这一次,两组间距不超过百米,朝同一方向侦查运动,并小心脚下可能出现的绊雷或者地雷。考虑到这些,两组人马行进极慢,江毅珈和宋戈在最前面探雷,赵沁怡和杨千寒负责观察敌情,机枪组在后面提供掩护。
事实上最后发现日本人还没有在这一带布雷,实在是天助我也。重机枪阵地并不是一处独立的阵地,因为发现了至少一个暗哨负责掩护它。考虑到行动风险太大,宋戈决定等到天黑,于是带着队友们离开此处隐蔽起来,熬过白昼。因为没有脱离危险,大家只能食用压缩饼干和冷罐头,吃完后还要装在布袋子里掩埋掉。六人就这样隐蔽在林荫深处,只有杨千寒一个人在用望远镜观察,宋戈在一旁做标记。
28日凌晨一点,宋戈把同学们召集起来,小声做简报。原来,他们只找到了一处监视机枪阵地的暗哨,但已确认机枪阵地外没有雷区。凌晨五点的时候日军应该会进行换防,因此必须在四点半,趁值班日军最困最累的时候将他们暗杀掉,然后伺机消灭换班的日军。为此队员们重新进行编组,战术狙击手江毅珈将在杨千寒的掩护下摸掉日军暗哨的步枪手,并占据此制高点,然后其余四人将暗杀机枪阵地上的敌人。张睿家和王筱卓必须立即利用重机枪杀死换班的日军,并将其它子弹倾泻到日军驻扎的白色建筑里,然后毁掉机枪撤退。如果有可能,应该以江毅珈的枪声为开火命令,因为他更容易一枪击毙其指挥官,如果那时他还呆在外面的话。
然而凌晨三点整,一列火车在站台停下,且立刻有步兵下车集合,经辨认是日本关东军大约一百人的中队。张睿家问宋戈,是否立即行动,控制重机枪消灭他们。他想了想,又问了杨千寒的看法,决定冒险一试。张睿家和杨千寒换了枪械和少量子弹,江毅珈和杨千寒立即按计划匍匐上去。暗哨有些打瞌睡,而且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站台处,宋戈等人认为是个好机会,于是赵沁怡和宋戈悄然上前,宋戈捂住并摁倒最外侧孤立的步枪手,赵沁怡一刀插进他的颈动脉,一会儿就杀死了他。高处的暗哨也被同时消灭,杨千寒向下面发了信号。
现在机枪阵地还剩四个人,比较集中。宋戈命令大家上刺刀,并拔出匕首。这四个人一一明确目标,先投掷匕首,然后立即冲上去刺杀。宋戈是班长,配备冲锋枪,自然没有上刺刀的可能,而是从腰间拔出佩刀,斩杀敌军。全程将会得到杨千寒的轻机枪和江毅珈的狙击步枪的支援和掩护。一旦遇见暗哨开火,高处的轻机枪会立即压制,掩护大家撤退。一旦那样,整个行动也就失败了。
队员们找准时机一起投出了手中的匕首,从四个角度翻过去,冲向他们。不过五六米的距离,匕首准确地命中了敌人的胸膛,是致命一击,然而几秒钟是不会死的。手里的刺刀立刻补了上去,将他刺穿。四个敌人都在同一时间被消灭,机枪组迅速进入阵地,宋戈和赵沁怡隐蔽在后边,为机枪组断后,张睿家和王筱卓控制了重机枪。
这是日制的三年式6.5mm机枪,采用三十发弹板供弹。为了保证对日军制式装备的熟悉,军校通过各种渠道搞到了一批法国霍奇金斯和日本三年式重机枪,国防大学的学员都是接受过日式装备的严格训练的,更何况这支机枪组了。因为武器轻量化的大势所趋,军工界一直纠结于是否研制装备重机枪,军队演习也屡次提出需要将重机枪下放部队,然而不管怎么说,以精兵强将著称的虞江没有大量装备任何一款重机枪,且几乎是舶来品。宋戈则认为虽然未来可能重机枪用处不大,然而二十年内必定仍是步兵火力支柱,一味追求先进的作战思想而不顾现实,反倒是军工人的失职了。
张睿家开始调试机枪,王筱卓打开弹药箱,取出油纸包好的弹板,刷上润滑油。她拆开了十只弹板的油纸,都刷上了润滑油,以保证顺利击发。日军集合处离这里四百米,人员集中,可以说完全暴露在张睿家的枪口之下。做好准备,王筱卓插入弹板,他于是按动了枪机。密集的子弹扫向他们的队列,一时间站台上一片鬼哭狼嚎。宋戈隐蔽在楞线后面用信号枪打出了照明弹,立刻照亮了敌军,张睿家清晰地看见他们正四散开来,抱头鼠窜。王筱卓续弹的本事大家都是信得过的,因此并不停火。三十发一打完,立刻就有新的弹板接着卡入受弹机,短时间火力延续性并不差。
十五秒过去,日本人已经完成了隐蔽,再打就可能有伤亡,于是张睿家取出铝热剂黏贴在机枪枪机顶上并点燃,王筱卓竟然在一旁顺走了几根弹板。原来她是这么想的,三年式用的是三八式步枪弹,将来储存的弹药耗尽后,势必换装三八式或者大正十一式(公认的垃圾),早做储备要好些。两组人立即撤退,丝毫不给日本人还手的机会。他们朝补给站的反方向转移了几千米,又饶了一个大圈,才在28日的上午回到基地。
这是6班独立执行的第一次战斗任务,全程没有消耗一发子弹,无伤亡,足可谓一次胜利。
听说这次大捷,吴筠灵说什么也要参加下一场战斗,然而王才卓一如既往地并未主动请战。28日全天,6班的计划是休整,两人一组警戒,为了让吴筠灵过过耳瘾,把她和张睿家分到了一组。
张睿家在休息时间讲故事,吴筠灵是听得饶有趣味,忽然又说怀念起与他斗琴的时光了。吴筠灵的父母都是古琴大师,她自己作为独生女也深受栽培。一般而言,古琴的境界超然世外,不是一般乐器可以合入的,然而与张睿家的琵琶合奏却很和谐。忽然她又有了个大胆的想法:“你说我们找来只吉他,各自弹奏,是你这个弹琵琶的好听呢,还是我当成古琴弹更美呢?”“有机会找来听听?”张睿家说。
28日下午三点,队员们遇见了扫荡式巡逻的日军步兵,分为四个三人小组,呈横排靠近。然而根据预判,他们不会经过并发现6班的据点,于是决定避免交火,且跟踪他们到达营地。宋戈、杨千寒带着张睿家、王筱卓,还有江毅珈,五个人组成侦察队,其中杨千寒和江毅珈继续监视敌人,机枪组去军火库取地雷,全程处于宋戈的视线范围内。取来地雷,两人跟上了队伍,杨千寒江毅珈在最前沿,宋戈在中间,张睿家和王筱卓殿后。机枪组两人静止观察的时候是面对面跪着的,张睿家面向敌军部队,王筱卓跪在他的左前方,保护机枪手的后背。队伍往前移动,王筱卓最后一个转身,移动到张睿家左前方,再跪下。
突然,敌军一转身,张睿家立即拉着她的领口伏低,全神贯注地监视着敌人的一举一动。见敌人可能折返,他手语告知王筱卓趴下,接着自己也拉伸躯体,整个匍匐下来,将机枪枪口对准敌军。王筱卓取出两枚木柄手榴弹,放在面前。空气似乎凝固了,敌军已经向着杨千寒他们去了。日本人并未太过戒备,显然还未发现伏兵。宋戈扭过头,对机枪组的队员做了自由开火的手势,看见后,王筱卓通过手语告诉张睿家,他们会朝右侧的敌军掷弹,之后张睿家负责最靠近江毅珈杨千寒的敌人,避免误伤。
王筱卓同时拉动了两枚手榴弹引信,递给他一枚,两人同时扔出手,手榴弹在空中旋转翻滚着,最终同时在他们面前的空中爆炸了。而在爆炸之前,张睿家已经重新架起机枪扣动了扳机。一个三发短点射,撂倒了最近处的两个步兵。杨千寒江毅珈也立即击发,分别打倒两人。手榴弹爆炸更是覆盖了一片。张睿家刚进行了第二个点射,王筱卓就拍拍他的钢盔,然后往左边一指,她认为这是威胁最高的敌人。于是他调转枪口,两发子弹全都命中头部。这时,王筱卓突然跪起,手里的步枪瞄准右侧一个敌人一枪命中,张睿家才看见那人手中握着正要脱手的手榴弹,于是也向他射击,直到确定他倒下。
宋戈一边火力压制敌军,一边向机枪组做手势:向左迂回。
日军巡逻兵开始撤退,却还在试图要带走伤员和阵亡战友的尸体。张睿家立即以长短两次点射将他们全部击毙。他知道自己已经耗弹18发,为了避免被敌军预测其换弹时机,他立即取下了弹匣,插到左大腿外侧的弹匣套,王筱卓从张睿家的腰侧拔出新弹匣接上,拉动枪栓。江毅珈和杨千寒都站立起来,依托树干射击,将同一个仓皇逃窜的敌军爆了头。队员们立即清理战场,枪决了三个伤员,又给每个尸体补枪,确定没有活口了,才开始打扫战场。机枪组仍然负责掩护。
此战击毙日军步兵12人,缴获军事物资有三八式步枪十支,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一挺,手枪一把,掷弹筒一支,手枪弹24发,日军6.5mm通用子弹317发,手榴弹29枚,军粮若干。而总的消耗是,7.92mm通用子弹24发,9mm手枪弹14发,7.62mm步枪弹(狙击手的莫辛纳甘)2发,木柄手榴弹两枚。听见全程都是己方的枪声压倒一切,那群懒惰的友军们并不支援,象征性地表扬了一句,就坐在地上看着他们气喘吁吁地搬回军火。由于要避免暴露目标,6班不能按照规章焚烧尸体,只能就地掩埋,且湮灭一切痕迹。
当日下午五点,一波更大规模的敌军如约而至,他们听到了枪声,或是接到了相关报告。由于搜索队形较为分散,竟然看不到边,因此无法估计人数,只知道自己必须将他们引开。预设雷区位于营地的东北方四公里,大家进行了最后一次检查,这一次他们必须全体参战,将敌军引到雷区。张睿家和王筱卓埋伏在雷区以外,敌人如果陷入,就从侧翼消灭掉。其他人已经与机枪组分开十分钟了,还没有交火。王筱卓负责遥控引爆埋设的地雷,现在敌人没来,就埋着头掏出工具化妆!张睿家数落了她一句:“画着妆打仗,合适吗?”王筱卓淡定地说:“这叫整理仪容(遗容),命没了也不能不化妆啊!镜箴是怎么写的,背来听听?”
“正衣冠,明容止,彰典行,立嘉言。
扬六艺,劝五音,诚虚怀,省名节。”
“行了行了行了!”王筱卓叫住张睿家,“你以为这个容止要怎么明?化妆啦!”
终于,远处同时传来几次爆炸声,连绵的步枪的枪声告诉二人,他们的战友们已经开始枪战。枪声越来越近,可以判断他们在梯次后撤,保持距离,进行精确射击。
不久,王才卓扶着受伤的杨千寒在赵沁怡的掩护下最先撤进雷区。这片地雷都被取下了按压引信,是雷管引爆,即使踩踏也很安全。他们撤到扇形雷区中央布置的石堆后,王才卓帮助腹部中弹的杨千寒卧倒进入射击位置,在掩体后向敌军射击,很快宋戈吴筠灵还有江毅珈也安全地撤了回来。日军部队进入了机枪组的视线,他们紧追不舍,同样训练有素。他们试图逼近,且开始使用单兵掷弹筒发射手榴弹轰炸掩体。
此前大家分析了这种武器,认为可以对他们造成极大威胁,因此诱敌组临时决定改变策略,要立即放弃中央的巨石掩体,避免原地交战,保持机动,继续后撤。
炮手随军冲锋,来得太快。躲过第一发炮击后,王才卓立即背起杨千寒,其他人也保持距离快速撤退。日军开始追击,当王筱卓判断他们进入最佳杀伤区域时引爆了雷区,三十枚地雷同时爆炸,大约二十几个敌人当场被炸死炸伤。张睿家的机枪同时开火,两个短点射打死一个敌人,压制了另一个。王筱卓提醒他立即撤退,于是他收起机枪,沿事先预设的路线撤退。
原本还会有第二处伏击阵地的,然而现在敌军部队满是伤员,已经不能也不敢再前进了。赵沁怡和宋戈在跟随敌军进行侦查,王才卓和杨千寒先行撤回营地,机枪组在伏击阵地逗留了十分钟,他们都没来。再等了半小时,夜幕已经降下了,赵沁怡宋戈才返回,告诉他们敌人已经撤退,大家才去和王才卓汇合。他们在营地外一处隐蔽的观察点,王才卓告诉大家,营地一切正常,没有被敌军发现,队员们又分散开,从四个方向进行了观察和巡逻,才返回营地。
王筱卓拆开杨千寒的临时包扎,是贯穿伤。她进行了专业细致的医学处理。军官生们每个人都接受过急救培训,然而向王筱卓这样能当半个军医用的并不多。
晚上九点多,吴筠灵和宋戈当值。因为要节省燃料,其他人都已经睡了,突然被宋戈叫起来,说发现日军的紫色信号弹,说明他们遭到了袭击。全班立即进入戒备状态,然而对于是否前往增援,宋戈和杨千寒存在根本的分歧。杨千寒认为,日军求援必定意味着自身凶多吉少,然而一旦被他们的援军及时赶到,我们的友军也会面临进退维谷的地步。而如果我们截住敌援军,我们的友军就可能扩大战果。宋戈则认为,这样做可能会把我们置身险境,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然而最后,大家投票认为应该采取行动,于是由宋戈带着两组人赶往通向求援地的公路一侧设伏,杨千寒独自留守。
凌晨四点,敌军一直没有如预想的一样通过这里,动静也消失几个小时了。他们挖了深深的壕沟,在里面点燃固体酒精加热餐盒,分组吃饭,最后再将壕沟掩埋起来,把割开的草皮拼回去。返回营地时,人们按常先到了观察点,发现营地竟然有好几个人!队员们立刻展开,埋伏起来,做好战斗准备。宋戈用望远镜观察了许久,才说:“十七班,是文山的十七班!”十七班来了肖瑶、江堇玥、高伟止和潘云朗。这个班的人和6班许多同学极为熟识,所以关系很好。王筱卓跑上去问潘云朗:“朗朗,你们怎么来了?”高伟止面向赵沁怡说:“跟我来。”
同学们一起走进木柴仓库,发现里面绑着一个日军将军,是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
“有了他,我们要求日本人停战,就有了筹码。”江堇玥说,“这是我们谈判的最佳时机。我来,是问你赵沁怡的意思。是战,是和,我怕我说了不算。”
“你们做得很好。”赵沁怡说。
擒获日军高级指挥官,是原先难以预料的。本庄繁作为前奉系顾问,听得懂中文,赵沁怡与他连夜进行了愉快的会晤,给他喂早饭的时候发现他的脸都不对称了。很显然,他们在友好而和睦的氛围中达成了共识。吴筠灵奉命起草谈判文书,张睿家和宋戈负责给这位憋屈的将军吹风。宋戈是个锋芒毕露的人物,自然不会错过这份机会。他的一席话虽有虚张声势之嫌疑,然而气势磅礴,深以为然:
“乌桓,楼兰,突厥,高句丽,准葛尔,念我中华手里也是血债累累啊。纵观我春秋国史,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贵国想要与我一战,要么,请把中国从此作古;要么,不过一百年,两百年,我必灭汝之国,亡你的种!我泱泱大国,即使虎落平阳,又岂是你等渣渣可以觊觎!”宋戈的威胁歇斯底里,大有气吞山河之势。
这个变故直接导致大家从各自为战的狼群战术改变为有组织的正规作战。他们联络了周围其它五个班,包括自己在内一共七个班,再加上一个驻军班,他们是加强给纵队的通讯班,携带电台,传达了集结的命令,但命令下发到各班,还需要一阵。现在,已经从周围各班各带回一位代表,在六班这里集合。十七班的营地已经暴露,昨晚把本庄繁押来的时候,张卓玄和卢霜萍已经确认阵亡,留下断后的机枪组曹新雨和肖湘生死不明,所以现在十七班也必须整个与六班汇合了。
这次传令,遭遇了日军部署的伏击部队,江毅珈阵亡,只剩下王才卓一人,还是不辱使命带回了一班的代表张嘉言。午夜,我们开始了会议,参会人员如下:
定远学院,一班张嘉言。
定远学院,二班吴越春秋。
女王学院,六班宋戈。
女王学院,八班游滨临。
女王学院,十班徐悠瑜。
文山学院,十七班江堇玥。
文山学院,二十班姚金。
这次会议似乎分歧特别大,最为反对的要属文山的姚金。他是29届高考的文科首席,以至于会议开着开着宋戈出来叫张睿家进去:“那家伙太简直太他妈嚣张了,张睿家,你是理科首席,骂他!”
当然,张睿家是不能随意进去打扰的,但也因此开始细心听姚金到底说了些什么。有一段话倒是透彻十分:“日本人只认真理,什么是真理,真理只存在于大炮的射程之内,只存在于刀剑的锋刃之内!世间邦交,只凭铁血,只由武力说话!日本人,岛民思维,穷凶极恶,礼化不开,淫欲无度,主动媾和,无异与虎谋皮!对付他们,唯有战争别无他途!以和平求和平,则和平亡!以战争求和平,则和平存!在东北,我们已经输了大半!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又怎么可能得到!”
听得出,接着是女王学院游滨临的声音:“一味打打杀杀,即使我们流尽最后一滴血,也是全然没有半点胜算的!如果不是为了最终的停火谈判,不是为了以战止战,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留在这里!这次会议不是儿戏,我们要对全体同学的生命负责!”
同样是女王学院的,徐悠瑜似乎向着姚金:“我们对同学负责,谁来对全体国民负责!谈判,就交给外交官去办。我们是军人,只负责暴力。我们如今不过是国家的筹码!每多杀死一个敌人,我们就能让他们恐惧一分,就越能争取到最后的目的!”
9月30日清晨,人们才得出统一结论,要尝试与日军联系。全年级只有三名军官生通过了联大政法学院的考核,持有政战官资格,虎贲学院的龙霭霖,定远学院黄卿还有女王学院的王筱卓。龙霭霖并不在我们附近联系到的部队里,又认为王筱卓是女生,不适合负责联络日军,于是这一重任落在了一班黄卿的身上。黄卿是一位出了名的美男子,也是国防大学全校武术冠军,他还是年级主任黄伟少将的长子。黄卿于下午四时赶到六班营地,见了本庄繁,了解了这一战略,欣然接受这个危险的任务。
队员们用电台将这一情况上报给黄伟主任的指挥部,六点半左右得到允许行动的指令,丝毫没有担忧儿子安危的意思。王筱卓百无聊赖又在照镜子瞻仰仪容(遗容),她上辈子大概是那希腊神话里被自己美死的水仙花吧。然而在详细准备停战谈判之前,王才卓和赵沁怡汇报,发现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