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十年,七月三十日,有史以来第一次飞天实验,在营州城辽王府别院进行。按说这一历史性时刻,应该广邀好友前来观礼才对。但是李恪自己心里也没有底,到底能否成功。所以事先也没有跟任何人说,只是让别院的护卫们前来帮忙。
一大清早,李恪就吩咐十几个护卫拿着自制的手摇式鼓风机给热气球充气。十几个护卫忙活了一个多时辰,一个个累的直吐舌头,这才算把热气球给充满了气。又在几十个人的忙活下,终于让热气球进入了指定位置。
看看两旁显得有些多余的架子,李恪觉得这不像是热气球准备点火,倒更像是火箭准备升空。李恪暗自想道:嗯。也许几十年以后,还真没准有人能吧火箭给造出来。
正准备点火给热气球加温的时候,手下人来报李靖等人正携带者大量侍卫在门外求见。李恪先是一愣,马上就明白了过来:这都是冲着这个热气球来的。这破东西还没完全立起来,就已经接近四丈高了,又这么大的体积,别人看不到才是新鲜呢。
吩咐下去,请各位大人们到这里来观礼,地方有限那些侍卫们就在外院候着吧。
时间不长,营州城内的文武官员近百人陆陆续续的进入院中。
李靖带头给李恪施礼过后,来到李恪的身边小声问道:“殿下,这个庞然大物是为何物?不知将派何用场?”
“此物本王起名为‘热气球’,前些日鬼节时,看到园中之人放飞孔明灯,心中偶有所感,这边试着做了这么一个。至于具体的用场,还是等这一次放飞成功后再说吧。万一失败,也省得别人笑话。”
李靖点了点头,也就没有继续再问。
李恪见到时间已经不早,也就不再耽搁。叫上云儿陪着自己一起进入到热气球下的藤筐之中。
点火之前,李恪再三叮嘱侍卫们,一定要看好拴在筐下的四根长达百丈的粗缆绳。一旦盘在地上的缆绳不足十丈的时候,一定要同时抓住缆绳往下拽,使热气球不会继续上升。
一刻钟后,热气球内部的温度达到临界点,热气球开始摆脱地球的吸引力,带着李恪和云儿离开地面缓缓向上升起。
地面上正在围观的众人哪曾见过这等场面,不约而同的惊呼出声。而篮内的的云儿更是兴奋地又蹦又跳的,抓住李恪的胳膊不停地用力摇晃,一边晃还一边不停地喊:“升起来了,升起来了!”
很快的,热气球的高度超过了十丈。云儿此刻已经不再蹦跳,而是趴在藤筐边上下四处张望,进入眼帘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使得她再也没有时间去给李恪捣乱。
不知不觉中热气球已经上升到五十丈以上,从藤筐中向下看,地面上的人已经和蚂蚁差不多大校云儿再也顾不上兴奋,坐在筐内的地上,双手用力的抱着李恪的腿部瑟瑟发抖。
李恪见状,便不再加温。蹲下身把云儿搂入怀中,柔声安慰。云儿心中虽然十分的害怕,却只是用力的搂着李恪,既不哭也不说话。
不再有热气注入气球内,热气球开始缓慢的下降。空中有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轻风,使得热气球已经偏离了升起的地点。在降到约二十丈高的时候,李恪开始在藤筐内指挥下边的侍卫用四条缆绳去控制热气球的运动轨迹。
经过一番手忙脚乱之后,侍卫们开始摸清套路,在李恪不时的点火加温的配合下,终于又落在了起点之上。
抱着云儿走出藤筐,吩咐侍女们先送她回去休息后,李恪来到李靖等人的身旁。此刻的众人一个个张口结舌的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李恪却笑着说道:“幸好不辱使命,一次便侥幸成功。”
“殿下。如果李靖没有猜错的话,这热气球应该是用作军事上的吧?如果军中有此物,只怕再也不会有敌袭一说!”
“伯父不愧我大唐名将之首!没错,只要在藤筐内安排两个人,五十里之内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即便是在夜间,只要天空中有星光便可看到十里之外的景象。”
李恪的这番话,文官还觉不出有何稀奇之处,武官们却能明白其中的含义。提前十里就可以发现敌人动向,那么己方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部署。届时就不是敌方在偷袭,而是己方设好口袋等着敌人自动的往里钻。这仗还没开打就已经胜了九分……
“其实,这个热气球并非是防御之物。这一次只不过是第一次实验,主要的目的是确保它能够顺利的升起来。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这热气球下面的藤筐再大一些的话,譬如说可以一次乘坐一百名士卒,一百个弓箭手。在距离地面五十丈以上的高空,那将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我想怎样射便怎样射,敌方却拿我无可奈何!”
“嘶……”这一次李恪的话一出口,连文官们都不由得吸了一口凉气。五十丈啊!任何弓箭都不可能射出这么高,而从上向下射就没有任何问题。如果辽王说得真的,那今后这打仗还不像吃饭睡觉一样的简单!武将们的神情开始变得狂热。
“先不要高兴得太早。你们是没有上去试过,这高空之上可是冷得要命。即便是现在,在上面停留一个时辰也保管你冻成冰坨。这个热气球以目前来看,还只能用作放哨。距离协同作战还远得很,你们万不可因为有他而忽略了日常训练。”
“大都督,我等可否上去尝试一下在天上飞的感觉?”一名低级军官问道。
“今后肯定是可以的,不过今天还不行。第一次试飞,难免会有很多地方有遗漏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的来说就是还不够安全,而你们都是我大唐的栋梁之才,损失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将是我大唐不可弥补的损失!所以,在本王没有确定它的安全性之前,是不会让你们中的任何人去冒险的。”
文武官员听了他的话以后,先是互相对方望了一眼,在确定对方的含义之后,齐刷刷的跪倒一大片。
“你们……你们这是何意?”
“殿下(大都督)乃千金之躯,怎能让您涉险做如此危险的事情。我等宁愿没有此等作战利器,也绝不愿看到殿下(大都督)再做如此危险的测试。还望殿下(大都督)能够答应我等的请求。”
“你们这是……好好好,本王答应你们就是。”李恪在感动的同时,也暗自深出了一口气。这上天飞行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但不好玩儿不说,还非常的辛苦。他还真不想再这么做,如今手下众人一起请求自己,正好顺坡下驴应承了下来。
试验还是要继续的。他不愿意再上天,可并不代表别的人也不愿意。当时他驾驶着热气球飞上天空时,整个营州城内的百姓都看到了这一前无古人的创举。他的这一举动不知让多少人羡慕不已。所以在得知当他公开征求试飞人员的时候,报名点前来排队报名的人,密密麻麻的挤满了人,也不知排出去有多远的队伍,等候排队报名的人格式多得数不过来。
最后经过一番精挑细选,终于从近万人中挑选出二十人作为第一批重点培养对象。这些人并不是直接就进行飞行试验,而是先在李恪的耐心指导下,于一个悬在半空的吊篮内练习各种基础操作知识。与此同时,李恪还根据此次的飞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热气球的各个组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尽量减少可能存在的隐患。
军部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热气球研发部门,招集了数百名与热气球生产有关的熟练工匠,就热气球从他们所从事的行业的专业角度提出修改意见,并照收予以改进。
不得不说民间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在这些人挨个进行了一次低空飞行过后,就立刻就其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他们的整改意见。最最令李恪发愁的燃料密封以及输出管道问题,在这些人的群策群力下终于得到完美的解决。
李恪名下的高粱酒作坊,也终于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充。只要可以保证有充足的粮食做基础,日产上千斤高粱酒也没有任何的问题。这也就在源头上保证了燃料的供应。
八月底,李恪再一次进行试飞。当然这一次他是不会再去亲自驾驶,而是交给招募的那些个试飞员。这一个月中,又有两个热气球被那些个能工巧匠们制作了出来。这两个不但从外观上,就连里面的各种配件也比李恪当初做的那个要精美得多。不但如此,实用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都远远高于第一个。
时间上选在八月底,这也是有讲究的。营州的农田一年只收一季,而且是春天播种,秋天收割。到了八月底,地里的庄稼都已经收完,农田里便有足够的空间供热气球起降。
经过反复试验,热气球一次至少可以搭载四人同时上天。也就是说除了负责操作的人以外,还可以一次性的搭在三个人。
这一次,李恪不再阻拦文武官员登上热气球。想尝试一下上天的感觉的人,都可以前来报名。在这一天的时间内,尽可能的满足所有人的愿望。
不出李恪的预料,几乎所有人在落地后离开藤筐的时候,都是手脚并用的离开的。文官们是说什么也没有人再肯乘坐第二次,而武官们则恰恰相反,尽管一个个的也是面色惨白、腿脚发软,却没有人退缩,纷纷表示只要有机会还愿意继续乘坐。
再问道李靖以及薛仁贵的时候,他们却送军事用途上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发生战争时,为将者如果能够从热气球上,审时度势的根据对方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配,将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