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个人来说,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可能就是空气了,平时我们感觉不到它的重要性,是因为早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可一旦呼吸变困难,比如被人捂住了口鼻,或者是重感冒引发了鼻塞,那么我们就会立即感受到空气的重要性,也才会意识到能够畅快的呼吸竟是一件那么幸福的事情。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先生的小说《三体》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情节,宇宙中距离太阳系4光年外的三体文明,向地球发射了两颗质子大小的智能微观粒子,简称“智子”,以此来扰乱人类所有进行基础科学研究的实验装置和观测设备。
正是通过这样一种“简单”的方式,三体文明就锁死了人类对基础科学的研究,并彻底限制住了人类未来的科技发展。
当然,“智子”只是小说里虚构的,可对于一些鼻炎患者来说,在某种程度上鼻炎却真的宛如“智子”一般的存在。
......
听我妈讲,我还在她肚子里的时候,有次差点没保住,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先天受损”的原因,小时候我体弱多病,一到冬天就特别容易感冒。另外,由于家里没其他人能帮忙照看,因此即便是感冒了,也只能被老妈带去工厂的托儿所。
尽管老妈用大棉袄、围巾、口罩把我裹的像个大粽子,但北方的寒风总是无孔不入,一路上经常老妈骑多久的自行车,我就在她自行车的后座上就流多久的鼻涕,医生说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才导致了鼻炎和鼻窦炎。
在上高中时,由于大脑日常缺氧的缘故,理解和认知能力总是慢别人半拍,因此我经常吃过午饭后就匆匆赶回学校,然后向班里的同学请教上午没听懂的地方。
进入大学,鼻炎依旧是学习上的最大困扰,一有风吹草动,比如感冒,天气变化(刮风、冷空气、扬尘等),或者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经常一连几天前额都像是顶着一块钢板,半个脑壳都是木的......
对一个人来讲,能力弱小不可拍,因为可以慢慢变强;脑子太笨也不可怕,因为笨鸟可以先飞。然而,呼吸是连接思想与肉体的桥梁,一旦这座“桥梁”出现了问题,的确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住一个人对未来的追求与想象。
......
不过,在鼻炎患者群体中,受鼻炎影响最大,也最痛苦的其实是“空鼻症”患者。
“空鼻症”一般是源于萎缩性鼻炎或者是由于手术不当、药物腐蚀等其他未知原因导致鼻甲功能受损,而出现的一些不可逆的症状,虽然不像很多癌症会剥夺一个人的生命,但也的确是一种非常、非常恐怖的疾病。
它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鼻腔和咽部发干、鼻内剧疼难忍、有窒息感、胸闷、头晕无力、肺功能不足、呼吸冰冷等一连串的症状,因此很多患者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并总是处在疲劳、烦躁、焦虑、沮丧、脆弱、易怒等消极的情绪中。
由于无法医治,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减轻这种痛苦,对“空鼻症”患者来说,除了日常的生活质量会下降到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外,更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劳动能力,比如无法集中注意力,大脑思维迟顿、做事效率低、经常出现工作失误等等。
每天忍受这样的生活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患者所承受的精神压力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更加可悲的是,他们承受的这些痛苦和压力往往连身边最亲近的人都无法理解,因为这是一种看不见,也不被社会了解的疾病,除非亲身经历,否则很难理解它的严重性。
在长期这种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下,很多患者的心态、性情,甚至是人格就会发生扭曲,有些人变得消极内向,寡言少语;而有些人则变得冷漠狭隘,暴躁易怒,前些年全国各地发生了非常多起患者袭击医生的恶性事件,而据有关机构的统计,发生在鼻科诊室的案件数量几乎是最多的。
将不幸迁怒于他人的患者只是极少数,事实上,有更多“空鼻症”患者,不堪忍受这种无休无止,看不到任何希望的痛苦,也不想成为家庭的拖累和别人眼里的废物,最后就在对这个世界的极度失望中选择了自杀——据统计,“空鼻症”患者的自杀率远高于被大众所熟知的“抑郁症”。
套用一句烂大街的话语:在这个世上,有些人光是努力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
......
可能,人生本来就是由一个个的意外构成,也可能事情的发生确实是这般凑巧。
我怎么都不会想到,一次意外的撞击竟导致鼻炎复发,并伴随诸多“空鼻症”的症状,尽管我早已习惯大脑供氧不足、日常缺乏活力的状态,但“空鼻症”的症状却还是超出了我承受的极限,不仅记忆力较以往大幅衰减,精神能够集中的长度更是极其有限。每天只是为了克服空鼻症造成的种种“干扰”,控制住负面情绪不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就已经牵扯了我大量的精力,让我情绪低落、精神疲惫不堪。
于是,我铁了心的想让医生给我做鼻中隔矫正、鼻甲切除等有可能使鼻子恢复通气的手术,但正规医疗机构的医生都是根据CT影像图及自身的经验来做病理推断,不会被患者自己的主观臆断左右,因此所有的专家都反对动手术——鼻腔是人体最为精巧的器官之一,即便使是最资深的专家,也会建议患者保守治疗。
最后,一位头发有些花白的老专家被我听不进劝的态度惹生气了,板起脸对我教训道:“嗨呀!你这种情况的患者我见的很多了......说你们没问题,还一个个的不高兴,非说自己有问题......像你除了鼻甲有些肥大外,其他都没什么问题,你去其他医院检查也一样......你这是心里压力太大,人为放大了那种感觉......年轻人,不要觉着做手术就能解决问题,如果再这么下去,不仅会影响你的生活,精神都可能会出问题......”
医生的这一番话犹如黄钟大吕,震得我脑中嗡嗡作响,却又犹如被浇了一盆冷水一般,令我猛然“清醒”过来!
是啊,我还要像这样求诊到何时?
这世上有太多的疑难病症就算是再好的专家也束手无策,明明已经看过了那么多医生,若还不肯接受现实,还要再执迷不悟的到处一遍遍的讲述自己是怎么被车门给撞了?
可能就真的离精神病不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