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进行朝会时的排列方式很有意思,没有文武之分,只以爵位和官职的高低来排列,等级越高排得就越靠前。第一排就是丞相周勃,他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他的老搭档陈平已经卧床不起,具说已经时日无多了。
姬梵和杨泽两人的位置离得不远,他俩的爵位相同一个是少府二把手一个是独领一军的将主,两人不时的会进行一些眼神交流,可惜张苍距离他太远了,身为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此时的张苍就站在周勃身后。
朝会的气氛有些沉闷,往常都是有什么事大家一起讨论,今天倒好连个提问题的人都没有,大殿里站满了人但确静得可怕,看起来有些诡异。
直到......
从大殿外进来一典客(武帝时改为大鸿颅)小吏,一进来就躬身道:“陛下,匈奴使者说若是我大汉拒绝和亲,那匈奴就尽起四十万控弦之士攻之。”
这个小吏明显很紧张,身体和声音都在颤抖,也不知是因那匈奴使者的话还是因为第一次见到皇帝激动所制。
姬梵站在队伍里暗骂一声:脑残。在草原和西域的节节胜利已经让匈奴愈发的狂傲,他们已经忘了南边的汉朝同样是庞然大物,并不是那些他们予取予求的小国。
果然,那小吏话音刚落就有人出引道:“陛下,匈奴狂勃匈奴使者更是狂妄无礼,臣请斩之。”这位明显是个暴脾气。
“不可!匈奴使者虽无礼但毕竟是使者,双方交战不斩来使自古有之,不可坏了规矩?”八成是儒家的谷梁或者鲁儒,这两家是出了名的腐朽和软骨头。
“规矩?匈奴扣留和斩杀我大汉的使者的次数还少了?依我看就应该将这些匈奴人尽数斩杀,也让这些人看看我大汉的雷霆手段。”这位也是暴脾气,而且看起来年纪也不小了,可能还是高祖刘邦时候的老将。
“斩杀这些匈奴人固然解气,但必然会引起匈奴人的怒火,到时大军压境我大汉又该如何自处?”临危不乱,见识不凡,怪不得能成为朝中大臣
“要战便战,我大汉怕他不成!怎么,你等可是怕这些匈奴人了?”又是个暴脾气,这大汉朝的暴脾气还真不少。
“休要妄言,开战容易但从哪里去找粮饷,你想要让我大汉军士饿着肚子开战吗?”这时候丞相周勃说话了。
周勃此话一处全场都安静了,就如他所说此时朝廷缺粮,军中粮饷严重不足,总不能让士卒们饿着肚子与匈奴开战吧。
“陛下,臣有一法可解我大汉边疆军粮不足之忧。”
谁?群臣心中一惊。
杨泽则看着已经出列的姬梵一阵苦笑,这家伙究竟想干什么,要是他没有确切的办法不仅会恶了皇帝,更是会得罪周勃。
“哦?卫侯有何法。”刘恒也皱着眉头心中有些不喜,他也觉得姬梵有些冲动了,要是他没有给出让在场的大臣们满意的答复,那他又该如何自处,到时候可就真的就剩下让馆陶和气这一条路了。
“陛下,这就是臣的办法。”姬梵从怀中掏出一块帛布双手奉上,显然是早有准备。
此法历史上是由当时身任太子家令的晁错提出,姬梵原本是想先和刘恒通一下气,然后从刘恒嘴里说出来,毕竟他身为外臣有些笼络全军的感觉。但人算不如天算,谁又会想到会出这档子事。
晁错之所以可以无所顾忌的提出是因为他是太子家令,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太子在朝堂中的发言人,有些不适合太子说的话就由他说。不过现在姬梵说出也不算是么,他现在是皇帝的女婿是外戚,换句话说他现在是内臣。
刘恒打开帛布,“入粟拜爵”四个大字首先印入他的眼中,“入粟拜爵”首先起自商鞅变法后由晁错修改,主要主张看起来很像是穿越者的手笔,主要内容就是用不值钱的爵位换取大量粮食。晁错是只要粟米,姬梵改成了只要是粮食都行。
“好!诸位大臣都看看吧。”刘恒看完很是满意通篇可以说这奏疏戳中了他的爽点。自从大汉建国后刘家天子就在孜孜不倦地在挖“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这个庞然大物的墙角。
随着时间的增涨这个庞然大物会越发庞大,越发渴望战争,等到没有战争时那些“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的受益者会开始倒逼战争,直到整个国家分崩离析。
首先看这篇奏疏的自然是周勃,看完后他一眼不发将奏疏递给了他身后的张苍,张苍看完后也是一言不发地递给了下一个人,直到殿内的所有人看完整座大殿静得可怕。
“如何?”刘恒发生问道,从他微翘的嘴角可以看出他对眼前的这一幕很是满意。
周勃心中暗叹:大事已成啊。他先抬头看了一眼一副事不关己模样的姬梵,然后出列道:“臣附议。”
群臣们见周勃出列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纷纷出列道:“臣等附议。”
“既如此,那就告诉匈奴使者让他回去转告老上,要战便战!”刘恒看起来很是意气风发。
“陛下圣明。”这也算是定了一个基调。
“卫侯谏言有功,赐金十万、锦缎十匹、宝剑一柄。”
“臣谢过陛下。”姬梵撇了撇嘴,十万文铜钱以一千文一贯来算这才多少?
“退朝吧。”刘恒很是威风的挥了挥袖子。
那些匈奴使者也收到了大鸿颅的通知,收到通知的匈奴使者都懵了,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最后会收到这种答复,往常汉国遇到这种事不是应该好言安慰吗,当年冒顿大单于如此羞辱汉国的那位太后,他们不只是也只来信就是说“太后已经年老色衰当不得匈奴大单于如此”吗?他们这次的态度怎么会如此强硬?
等自己这些人回去后可就只剩下死亡一途了啊,大草原上不需要抓不到猎物的废物,更不需要完不成任务的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