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在一起的问题并不难回答,因为我们在一起可以有很多很多个理由,但我们能在一多久却是一个难题。李妤若问起我们能在一起多久时,雷离总是呢喃而不能自圆其说,这是个没有确切答案的问题,是个未知的问题。
每次听到李妤安慰雷离说“你别担心我会变心,等我读完大学一定会嫁给你的,我说到做到。”,雷离也不免苦笑,他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雷离并不怀疑李妤说的话,出于他对李妤的了解,他完全有理由说服自己去相信李妤所说的,只是他怀疑的是爱情,他不相信爱情可以把一切维系,这是成长带来的领悟。
事实上李妤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她把自己深深的与雷离联系在一起,以至于雷离的亲戚朋友提及雷离就不会忘记了李妤,就是叔伯家十来岁的小孩子也问雷离是否该叫李妤大嫂来着。
李妤也是雷离家的常客,雷离上班间很少回家,回家的时候也还是经常带着李妤的。在雷离家中的大小事上也总有李妤的身影,就是在高中这个学习特别紧的阶段,若雷离家有什么事,她也会向老师请假,以雷离女朋友的身份出现在雷离的身边,他们的关系就是这么近,近到只差几块钱到民政局领个证,以证明他们的关系合理又合法。
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就显得特别突兀了,那就是他们的婚姻问题,在雷离亲人眼中,雷离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雷离的父母还属于比较开明的,在雷离婚姻问题上,爸妈从来是按他的要求来,不做过多的强求,但两三年还可以,时间长了呢?这就是个问题。
雷离的父母出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那是一个连温饱都不能解决的年代,而爱情又从何说起,从来都是被束之高阁的事,他们十几岁就得靠自己去挣取工分以换取粮食,那是个大集体的年代。雷离的爸妈走到一起不是因为爱情,而是父母之意,媒妁之言。雷离的爸爸也不是妈妈的最佳选择,那时雷离的爸爸显得很木楞,但话说回来,十五六岁又何尝不是这样,好在雷离的外公认为雷离的爸爸那是老实,是个能过日子的人,就这样爸妈十六岁就订婚了,二十一岁就结婚了,他们在雷离这个年纪时雷离都已经快上幼儿园了。他们在一起也没有感觉什么不好的,他们认为这一切是命运,况且日子也一天天的好起来,这除了时代的大背景外,还归功于他们的勤劳。
在追溯到雷离爷爷这一代,那爱情就更难被理解了,那是个很动乱的年代,爷爷十七岁就已经结婚,爷爷奶奶在一起是换亲的结果,这是那个年代的问题,也不是个例。
这就导致了雷离的亲人不太能理解爱情,他们虽看好李妤却不看好这段爱情。但对于李妤,他们无疑是很喜欢的,雷离的爷爷和雷离谈起李妤都说“你媳妇”,但雷离的爷爷同时也试图让雷离接受等待是荒谬的,等待是不会有结果的。
雷离的父母也从没反对过他们在一起,在外人面前,都说李妤是自己的女儿,但他们也希望两人能早点结婚,等三年还可以,等六年就太久。
在高考结束后,有一次李妤和雷离回家时,雷离的妈妈委婉的问李妤“你爸妈知道你们之间的事情吗?”,其实她想问什么雷离和李妤心底都清楚,就是向来大大咧咧的雷离也被这个问题弄的瞬间尴尬,倒是李妤显得自然些,她说:“我爸妈还不知道我们之间的事情,找个时间我会和她们说的”,李妤还说到“只要我喜欢我爸妈也不会反对的”。
问题又转移到雷离和李妤身上,你能陪我多久,你可以给我个答案吗?
这个问题,他们从没有找到过共同点,源于他们不同的经历,不尽相同的世界观。
李妤还在读书,乳臭未干,经历太单一,对未来有颇多的幻想,却把事情也想的太简单。她认为这就是简单的愿意与否的问题,像电影里的男女主角,在烂漫温情的诺言后迎来的就是新生,更相信自己说的,我对你说了海枯石烂,那天塌了也是海枯石烂。
李妤也曾很直接甚至带着怒气的问雷离,你为什么不肯给我一个答案,不给我一个承诺?两人也为此闹过情绪。
面对李妤的逼问,雷离也很矛盾,他想让李妤理解自己的意思,又苦于解释不清内心真实的想法。他常用来解释或搪塞李妤的那句话就是“我爱你不就是最好的承诺吗?而当伸手不见五指时,又何为爱情,何为承诺?”。
雷离想表的意思是:我爱你那就是最好的承诺,我们又何必像电影情节般,把几句淡淡的话弄得那么那么庄重,弄得那么神圣。那承诺并不能在我们彼此灵魂间签订一个契约,以后我们也难依此生活着。这好比深夜里的我们,我们伸出手连自己的五指都看不清,又怎么敢断言未来呢?未来就如同黑夜,我们连自己都未必能看得清。
关于我们能在一起多久的问题,两人始终没有很好的统一,在几次拉扯没有答案后,李妤也就没有再追问下去。
关于我们能在一起多久的问题,雷离也没有给过李妤一个确切的答案,连承诺也没有,他坚信承诺如风,过了就过了,而最后如果两人不能走到一起,今天的承诺就成了明天的笑话。
我们能在一起多久雷离不知道,但他知道,他会爱李妤很久,久到自己都不知道是多久,久到有一天他发觉,他变得多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