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号家长:我家孙女她一直没玩过什么游戏,可突然学习成绩就掉下来了,我怎么问她,可她就是不肯说。
赵一清:我们对你孙女进行过调查,她的问题主要在心理上,因为家庭的因素导致她的自卑。不过没关系,之后我们已经给她安排了学校的心理建康老师对她进行了定期的心理辅导,相信她应该很快就能走出困境了。
四号家长:心理老师,她会不会有什么心理疾病?
赵一清:不会的,这点你放心。她初中的时候一直是在你们的陪伴下度过的,所以你们没注意到这一方面。但到了高中,她需要住校,就离开了你们,这个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她又害怕结识新的朋友,恐惧、无助、自卑,导致了她成绩一落千丈。这些都是心理影响造成的负面影响,只要走出这段阴影面就可以了。
四号家长:那她现在怎么样了?
赵一清:心理辅导的作用还是很显著的,虽然她的成绩依然在年级垫底,但比起上次的月考,确实有所进步,还是值得鼓励的。虽然心里阴影在她心理埋藏了很长时间,但我们要给她时间,相信她可以走出来。
四号家长:她一定可以的。
赵一清:高中是一个很美好的时候,正是孩子们最活泼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希望和鼓励,不能总是压迫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压力。
一号家长:是啊,孩子的成长是当前社会的重中之重的话题,家庭可能会对孩子视若珍宝,可是谁又能照顾他们一辈子呢?他们还得靠自己,还得独立。校园就是他们独立的第一阶段,他们在这里面收获了知识,体验了成长,分享了青春,可能悸动的心也从这里开始萌芽。但在这看似一切都很美好的背后,也有一些无形的伤痛。校园欺凌的案件屡见不鲜,很多受害者不敢跟家里人说出自己的伤痛,就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他们顶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却无人诉说,内心的苦痛更是无人知晓,甚至无人关怀。
赵一清:确实,这位家长提到了一个校园中真实存在,且十分棘手的情况。近些年来,校园欺凌的案件在持续上升,严重危害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欺凌者多半都是家中有钱有势,或是在学校成绩较好的人,而被欺凌者也都是一些家中无财无势、性格孤僻、身体或精神上有所缺陷的人。欺凌者威风凛凛、潇洒快活,被欺凌者只能躲在四下无人的角落里暗自哭泣,谁能体会到他们内心的挣扎。我要呼吁广大的在校学生,校园欺凌只会害人害己,不要拉帮结派的去做一些本不该这个年龄段做的事情,毫无营养,更没有道德底线;而且如果有人受到伤害,也请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很多时候校园欺凌事件愈演越烈就是因为被欺凌者的软弱助长了欺凌者的嚣张气焰。
一号家长:很多时候助长这些不正之风的大多都是来自家庭和校园,家长的庇护,老师的偏袒成为了他们横行霸道的资本。在家长看来,自己家的小孩乖巧懂事,只会受别人的欺负,怎么会欺负别人;而老师则认为成绩好的学生怎么会欺负人,他们永远是最优秀的。就是这种偏见导致了这种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增加,而被欺凌者因为自身或是家庭的因素,有苦说不出,只能暗自悲伤。甚至有些人忍受不了这种压力,选择了自杀。而这个时候,欺凌者只会说“我只是在她课桌上放了一只虫子而已,我只是把她课本撕了几页纸而已,我只是在她校服上画了一个图案而已,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在开玩笑,这都要自杀吗?太经不起玩笑了。”如果所有的玩笑都是在践踏别人尊严的话,那就一点都不好笑。这些害人者即使到了警察局,也只是装作受害者一样,露出无辜的眼神,而且也只会这么一句“她是自杀,和我有什么关系,你们这样逼问我,就像是我杀了她一样。我可是未成年,你们这样对我,我有权起诉你们。”未成年,多么敏感的字样。这些人嘴上说着未成年,可是做的事情却是成年人都做不出来的。
赵一清:是啊,现在“未成年”成了他们犯罪的保护伞,让很多未成年犯罪案件与日俱增,也让很多未成年犯罪的话题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其实校园欺凌也属于未成年犯罪的一部分,只是有的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没能及时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还有很多的犯罪出现在校外,是我们所没有看见的,那些人有的还在念书,有的已经辍学,他们游走在法律的边缘甚至已经犯罪。打架、偷盗、勒索、欺凌弱小,甚至强奸,他们把老师所教的道德理念全部抛掷脑后,所学会的只有这一身的痞气。东窗事发后,在警局只露出一副满脸无神、懊悔不已的样子,等着父母来赎人。而这个时候,家长只会说“他们都还小,请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肯定会改过自新。”可是谁给那些被害者一次机会呢?他们就不需要同情和救赎吗?他们就活该被偷、被打、被强奸吗?
一号家长:之所以现在未成年犯罪的趋势会愈发升高,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手里有一张护身符。即使犯多大的罪,都不会被判处死刑,而且不会公开审理,必要时还会从宽处理。就因为这样,很多未成年才会目无法律,才会肆无忌惮的去任意妄为,校园欺凌才会与日俱增,未成年犯罪才会居高不下。法律的初衷是好的,毕竟是未成年,以后的路还很长,可以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可是这个时候有谁站在被害者的角度去考虑过问题,他们能否能接受这样的判决。倘若欺凌者杀害了被欺凌者,那欺凌者只需要劳改几年就可以重新为人。那对于被欺凌者一家来说是什么样的选择,先是被欺凌,然后被残忍杀害,最后凶手只是劳改几年便又能重见天日,而被欺凌者一家只能在不见天日的阴影下继续苟活。那如果反过来,被欺凌者奋起反抗,杀了欺凌者,他又将被如何判刑呢,是正当防卫?还是故意为之呢?如果不加大未成年犯罪的打击力度,他们永远意识不到自己做的事情究竟有多严重,还只是活在父母的庇护下,无法成长。
赵一清:很多未成年犯罪都是在寻求刺激,他们只是想着满足自己的不法目的,去损害别人乃至公共的利益,结果到头来却还是人财两空。
二号家长:没错,未成年犯罪是现在成为一个时代的悲哀,也成为一个时代所密切关注的焦点,想杜绝未成年犯罪,就要从小时候开始教育他走上正确的道路。
周立明:这一代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从小就对他们疼爱有加,谁舍得让他们吃一点苦,受一点罪。在家长看来,孩子摔倒了,是地板的错,是沙发的错,是台阶的错。小孩子和大孩子吵架,错的永远是大孩子,永远要求大孩子谦让小孩子。所以孩子们长大了,很多事情都认为是理所应当,拥有优先选择权,拥有“不动产”权,就是回到家床上一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的过分溺爱导致了孩子们不能自立、自主、自强,甚至在不能满足自身欲望的时候,出现了犯罪。在我们那个年代,也有小孩偷窃这种事情,可大多都是偷吃的,当时条件艰苦,很多人都吃不饱饭。可说到底那只是犯错,真正算得上犯罪的能有几个。我们从小就被要求独立,帮家里做家务、干农活,空闲的时候才有机会去看看书,但我没有埋怨过任何人,因为那个时代就是这样。但现在生活变好了,孩子们却越来越不能成长了,现在有几个小孩会做饭的?几个小孩会帮着做家务的?成天就是抱着手机、电脑,活在虚拟的世界里,和机器人去说话。他们虽然是最幸福的一代,却也是最悲哀、最寂寞的一代。
一号家长:周主任果真是明白人,孩子的成长需要老师、家长的共同指引,我们就是他们的良师。让他们真正的无师自通确实很困难,所以才需要名师指路。
三号家长:我虽然不懂什么大道理,但孩子还得有他们自己的思想,父母干预的太多,反而会阻碍他们的脚步。他们既然已经会走了,就是时候放开手,让他们自己试着去跑了。
赵一清:老周,孩子们想走的路得靠他们自己去完成,但需要我们的指引。他们的人生只有一次,机会也只有一次,很多时候错过就不能重来了。你既然也知道现在学生的通病,何不去深入治疗呢?现在是孩子们最灵动的时候,剥夺他们学习的权利未免太过残忍。就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吧,他们能经受得住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撑到现在,就说明他们已经有了这种勇气和毅力,这样的学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人才。而且他们也不是特别不争气,只不过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而已。他们有的可以去学画画,展现自己特长;有的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拼搏一把,就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处于年级前列。他们都是千里马,只是缺少伯乐而已。
周立明:我本以为我教书育人的思想和方法是正确的,却还是抵不过这快速发展的时代。
赵一清:我们身为教育人,首先得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看待问题。教育本就是一场持久战,每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都要走二十年的路,甚至更久,而我们的任务就是为他们保驾护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老周,属于我们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剩下的就看他们的了。
周立明:看来我也确实是老了,也罢,那就让他们都留下吧。我想带完这一届,我也应该能退休了。
会议室一片欣喜,大家都为孩子能继续留下来感到高兴。
赵一清:各位家长,可以散会了,请这位家长(指一号家长)留一下。
情景三:会议室外
家长走出门外,走到各自孩子身边。
二号家长:当初叫你学文,你要学理。既然是你自己选择的路,我尊重你,但一定要学有所用。
二号儿子:我明白。
三号家长:画画的不错,想走艺术路线吗?可以考虑一下大学报考艺术学校。
三号儿子:可以吗?
三号家长:我的儿子肯定是最棒的。
四号家长:是我疏忽了,我没照顾好你。
四号孙女:爷爷,我会努力的。
五号家长:爸以前太冲动了,动不动就打你,还让你失去了妈妈,以后不会了。以后我们一起努力,我挣钱,你把成绩提上来。
五号女儿:我会的。
六号家长:(挽过女儿的手)会做的题目就把它写对,选错误答案有什么意思,又不会得分。
六号女儿:妈?!
六号家长:回家吧,妈给你做好吃的。
情景四:校外
一号家长快步走来,上了一辆黑色轿车。
一号儿子:爸,你怎么才出来。
一号家长:有事耽搁了。
一号儿子:怎么样了?
一号家长:当然全部搞定了,学校已经同意留下你了。
一号儿子:那太好了,那其他人呢?
一号家长:也都留下了。这还多亏了你的情报,我如果不是先了解一下他们的家庭状况,还真不好应付。
情景五:校会议室(回忆)
赵一清:各位家长,可以散会了,请这位家长(指一号家长)留一下。
其他人全部离开,只留下他们两个人
赵一清:这位家长,你到底是什么来历。
一号家长:我只是学生的家长。
赵一清:你有着清晰的辨析思路,也有着现代化教学的理念,还有,你知道五号家长会打骂孩子,这些你都是事先做了准备的。
一号家长:我只是不希望他们也被开除,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只是没被发现而已,所以我想试一试。
赵一清:你以前是做老师的,所以对教学这一块应该有着独特的见解。你做了那么多的准备工作,就是为了说服学校,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一号家长:他们还小,不能因为成绩的不好就被开除。他们以后在社会中会遇到很多事情,而有些事情并不是用成绩、靠分数就能衡量出来的。他们的人生会遇到很多的岔路口,每一个路口都通向不同的未来,怎么选、怎么走,应该由他们自己说了算,我们只是引导者。礼记有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就是要求我们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他们走;鼓励学生,而不是去压抑他们;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他们做选择。
赵一清:没错,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意义,书本知识很有局限性,他们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又不能完全被其所束缚,才能真正在思想上得到升华。
一号家长:没错。
赵一清:可是你到底是什么人?
一号家长:我叫孔瑜。
赵一清:原来是省教育厅的副厅长,难怪会对教育有这么深刻的领悟。
孔瑜:今天我只是以家长的身份来参加会议的,不是以副厅长的身份来的,所以日后也不需要对我儿子有什么特殊的照顾,要一视同仁。
赵一清:我明白,我不会因为他是上级的儿子就特殊对待,也不会因为是穷人的孩子就去冷眼对待。我们作为教育人,会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古语有云“有教无类”,我也自当遵从。
情景六:校外轿车里
孔瑜:好小子,今天做的很好,还知道把其他人都留下来。
一号儿子:是你教的好。
孔瑜:你能想到和大家共同进退,你就已经赢了。以后老爸就多花点时间陪你一起学习,还有两年,我们一起奋斗一把。
一号儿子:好
驾驶员:厅长,本来预定今天去光明路希望小学做演讲的,还去吗?
孔瑜:既然已经答应了,当然得去。晚上再回家,跟儿子一起学习。
车辆缓缓离去,只留下“杏坛中学”的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