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博终于等到刘仁轨的批文,一切就绪,他的梦想可以开始了。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士兵的时候,大家热情高涨,结束无所事事的日子,还可以拿到钱,何乐而不为呢?
士兵中间原来就有石匠、木匠、铁匠,甚至有一个来自邢州的小伙子说他会烧瓷器。不用再冒着生命危险客居他乡做谍报,还可以重操旧业,挣到比打仗多得多的工钱,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吗?
当然也有几个只等着回乡与家人团聚,上面迟迟不放人,他们的情绪很大,哪儿有干活的心思。不愿意做事的,楚博也不能勉强,留他们继续在半圆洞等待。
采集木材、石材和挖沟渠的工作正式开始,所有的石材就在工地旁边,就地凿作就可以,过去的几个月,楚博已经雇佣士兵们悄悄攒起来不少;木材通过河流和小溪运上来也不费力,乌沉木的数量超过楚博的想象。
建筑材料的规格都是楚博计算好的,程序和方法这几年在他脑子里也过了无数遍,只要让匠人带小工按要求制作,一切就都按部就班、顺利进行。
几天忙碌劳作,让半圆洞的气氛活跃起来,士兵们回去谈论着山后郡物产的丰饶、做事的乐趣,“哈哈哈”大笑着,那几个整天闷在半圆洞想家的人受到感染,也都加入进来。
平台上的碎石全部被清理干净,漏出下面整块的岩石,岩石大题平摊,从岩石往上盖地基找平,地基的墙厚达六尺,没有参与修建皇宫的士兵都被这浩大的工程和六尺厚的墙壁所震撼。
地基全部找平,沟渠随地基找平的位置而行。粘合剂全部使用调配好的火山灰灰浆,石头砌上去,迅速凝固变干,就跟长在一起一样坚固。沟渠里面刷上一层厚厚的树胶,这种树胶从树上弄下来的时候很粘稠或是结块,只要稍微加热就变稀,里面添加一些油和石灰粉末,涂在沟渠内侧,凝固变干后一滴水都不渗,比大漆还好用。
说起大漆,从去年秋天,楚博就用碎银雇佣一些伤势轻的士兵收集了好多桶生漆,堆放在工棚里,等着加入桐油和松香,做成大漆使用。
楚博对漆的颜色很挑剔,他不想用大漆本来的黑色,但是这里只有红色的矿石颜料,红色他也不太喜欢;唯一的办法就是往生漆里面尽可能多的加入桐油和松香,使其变成深褐色,而深褐色他也不太满意。
偶然有一次,魏启来半圆洞,让人找滑石入药,楚博才试着把滑石粉放进生漆,调成了白色油漆,并且滑石还可以让油漆的流动性更好、附着力更高,即便涂在金属上抓力也够,这极大满足了楚博的要求,因为他喜欢明亮的效果。
沟渠建好,共分上下两层,上层进水,下层排污,加盖密封,侧面开孔。从西面山崖上引过来的瀑布和温泉顺着沟渠的上层可以把冷热水送到基层的每一个房间;污水则顺沟渠下层排到北边的湖泊。
试水三天,沟渠没有任何漏水和排水不畅,所有人的做工都很精细,质量出奇好,就连楚涛也让齐夫人扶着来见识一下楚博的伟大设想。
在大唐,只有皇帝和贵族的墓室或是宫殿的夯土地基用石头,百姓居住的房子几乎都不用石头,所以所有人、包括楚博自己对全部用石头垒墙建屋都没有经验,因此他打算程序上反过来,先从木兰台边的辅助建筑开始动工,为建造主建筑积累经验。
辅助建筑位于主建筑的西南部、木兰台的入口处,地势比主建筑低一丈多,一开始楚博是舍弃这块地方,把所有的建筑都放在高处,后来他通过测量坡度和一年四季太阳照射的角度之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里。因为平台的两面都是风景唯美的湖泊和沼泽湿地,辅助建筑在低处,完全不会遮挡主建筑的视线,坡度的落差刚好可以接收到四季的阳光,也可以让水流更加强劲,带动水车。
水渠和地基就绪之后,室内用碎石找平,地基墙内外各舍去一尺半,留三尺厚的墙向上加盖(一尺相当于现在的32.6公分)。辅助建筑东西约三十丈,加上阁楼共三层,高约五丈。
因为辅助建筑在木兰台的低洼处,为了得到更开阔的视野,整个建筑的外立面向南鼓出一个圆弧,圆弧延伸圆的直径正好是木兰台的长度。让建筑呈现出圆弧需要非常精确的图纸和大量计算,楚博为此花费的精力,常人难以想象。
内宽二十四尺、长二十四尺隔成一间,一间为一个方。一间内、外墙开六个窗户,窗户一尺宽,三尺高,分三组,两两挨在一起,全部用双层波璃窗。基层挑高九尺。
石板砌地面,木头楼梯。每个屋两眼茅厕藏在木板小屋里,用木板削磨出椭圆形的孔,设在一尺高的台上,人可以坐上去入厕。从瀑布引进来的水“哗哗”流动起来,没有一点味道。茅厕外面用石头凿刻两个洗手池,因为水流强劲,洗手池做成很深的圆体,半圆嵌入墙壁,半圆露在外面。东西尽头两个房间,接入温泉,设多间沐浴间,分男女使用。
一层层高十二尺,两方隔成一间。北墙离地六尺开六个与基层同样规格的小窗;南墙离地一尺开窗,窗户宽三尺,高九尺上加半圆拱形,一方开三个,遇门去一窗;门宽四尺,高九尺上加半圆形拱。装上事先按计算尺寸做好的门套和窗套,精确的测量和计算,使得木材和建筑严丝合缝。窗户上完全没有雕花和棱角,全部用高九寸宽半尺高的方格,门用三寸厚的木板内外、横竖拼接、固定。
一尺见方的乌沉木大梁,一方用九根,梁跟梁之间用三寸尺厚的木板铺设,上面横向铺一寸厚木地板,地板用树胶固定。留出一个房间不铺设木地板,用石板代替,专门给楚瀚和秦铭冬季铸刀和金属。
大梁两头的外墙,连接加盖出一尺半见方石柱,上面托住顶层阁楼伸出的三尺屋檐,石柱中间挖出直径九寸的排水管道,屋顶雨水流到屋檐处,顺着这个水道流到下面的排水沟。
墙体分内外墙两层石头堆砌。
外墙面直接用石头剖开的自然凹凸面,形状也就着原石,用凿子把边沿去成不规则的直线,咬合在一起使墙体更加坚固,又有一种自然的古朴之美。所有的缝隙宽度几乎都一致,同样用火山灰加沙和浆粘合。
内墙的石面则全部用凿子‘洗’平,一条一条细致均匀的白色痕迹,斜着下来,使墙面看起来平整漂亮,沙沙的凹凸石面非常有质感。
内外墙两层石头之间参差不齐的缝隙,不用任何东西填充,留待日后室内窑炉的烟和热气通过,加热墙壁。
每个房间都配上改良后的馒头窑,烟筒就藏在房屋之间的隔断墙壁内部。馒头窑上方架一个刻有凹凸竖纹的铜水箱,水箱的下部是半球体,类似锅底,与窑两侧同样质地的水箱相连,烧窑时三个水箱的水可以循环,连阁楼都能取暖。
秦铭设计的旋转楼梯,安置在房间的角落,即省地方,又灵动漂亮,刷上漆,更加像一件艺术品。
尖顶阁楼,用乌沉木做屋顶,直线屋檐。大梁之间铺三寸厚的木板,覆盖厚厚一层棕丝,用树胶整个糊上去,最外层用火山灰和沙浆粘上深红色岩石片瓦。
最两边的两间,为了屋内高挑,不设阁楼,一间留给楚岳和楚浩练武,一间留给楚旷使用,尽管楚旷仍然下落不明。
每方阁楼上面开两个三尺直径的半圆窗,窗户凸出屋顶斜坡与地面顶竖直,上面加棚随形的石瓦。最中间的一个房间,向南凸出一个露台,四周围起栏杆,成为一处绝佳的观景台。
楚博为这座迎门建筑取名“半山”。
辅建筑完工后,夏天也到了。一部分人准备主体建筑的石材和木材,一部分人由秦铭带领准备铜活和波璃。
山后郡的铜矿含有一部分银,这个事情楚瀚、楚博和秦铭严格保密,不能让伤兵们知道,不是舍不得给他们银两,而是怕引起内乱。所以炼铜的工作只能找最外行的几个人,工作进度稍稍嫌慢。
楚瀚和秦铭波璃的制作技艺更加娴熟,从火山灰里扒出来的天然玻璃块,入窑加热时,加入石膏和不知名的矿石之后,波璃更加通亮了。这也是楚瀚和秦铭偶然得到的技术,中间无数次改进,波璃才有现在的成色。成形冷却的模型也做了好几套,以供不同门窗使用。绝大多数人没有见过波璃,都充满了好奇。
经过几个月的施工,不光垒墙、棚顶,积累了很多经验,一些闻所未闻的工具,在施工中也不断出现,水平仪是里面最精巧的。
海边有一种巨型水藻,就像是一根天然透明水管,把它弯成一个弧形,两个口朝上固定到一根木板上,放到水里,标出弧形两侧水平面,然后把海藻里面灌上水,就做成了一个水平仪。两点之间扯一根绳,把水平仪挂上去,哪边高哪边低,一目了然。
找到水平位置,再垂直坠一个重物,就找到了垂直线,这是楚博的一大发现。杠杆架、滑轮车、水车等等工具的使用省时省力了许多。
除此之外楚博给出的图纸之专业、清晰、准确,也是工程顺利中最重要的一环。士兵们从劳作中学到很多的新奇的知识,他们都为这几个年轻小伙子的聪明才智所折服。
楚博和楚瀚先在辅助建筑中间选了两个屋,打扫干净,请父母和叔婶住了进去。屋子里面通风良好,不湿、不潮、不热,还有现成的水流进去,不用到外面入厕,很是舒适。